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午後,與琦君相遇
2007/01/23 23:54:46瀏覽477|回應0|推薦7

從晦澀,到明朗

  今天跟APPLE和曉眉翹了體育課,到圖書館翻翻書,起先是想找些傳記來讀,想說不定可以在短時間內獲得寫國文作文的「優勢」材料。我們從法國文豪雨果、美國總統林肯、寫喜又寫悲的莎士比亞、文藝復興的達文西、到撰寫《雙城記》的狄更斯等等的知名外國政治家及作家,一路晃啊晃,最後還是晃回了自己最熟悉的中文作家。

 

  聊著聊著,我拿起余光中的散文集《聽聽那冷雨》交到曉眉手上,我說,我很喜歡余光中,有時候想到年事已高的他,我都會可惜自己不能早生幾年,早點考到我們學校,因為我入學的前幾年他曾到我們學校演講。還說他老人家如果化作雲朵,遨遊四海,再也不能動筆了,那我肯定是會很難過很難過。說完曉眉便開始讀他的作品,我也不打擾了。

  

  霎時我手上空空,眼珠隨意轉了一圈,看見《琦君小品》便隨手拿了起來。老實說我不是特別喜歡她的作品,有幾次看見她描寫她父親對母親的態度,我的心都會給擰得痛了。再看《橘子紅了》,那樣禮教吃人的社會,心裡有著絲絲不平的憤氣,也為那些壓抑自我的人們微微地泛疼。沒有特別喜歡她,也不敢多讀她。翻到目錄,我看見在書的末幾頁附了《創作漫談》,好奇之下便先翻過去看了。時間不多,所以我看得很匆忙,但其中有一句讓我印象很深刻。

  

  「文學是光明、美麗、幸福的。」

  

  看到這個句子,我有些莫名的感動。隨後也反省了一下自己,過去有段時間的寫作精神是只求辭藻優美,實際上內心卻鮮少擁有相同程度的情懷,其實不是不曾發現自己正在做這樣的事,但在詞彙上的運用確實比以往略有進步,這一點點在寫作上的進展,所帶來的喜悅,讓我暫時「心安理得」地忽略自己在寫作上應持有的情感與態度。但事實證明,當我把過去的作品再翻出來讀時,內心的共鳴已經微弱得快聽不見、感受不到了。一個無法通過歲月檢驗的作品,也就失去它的價值了。

  

  以往腦海中,那個總是用柔筆寫過往時代哀愁的琦君,在那一篇創作指引中,給了我另外一種不同的印象。談到創作、談到文學的琦君,用明朗清晰的筆鋒領著我,去正視自己的不足與缺點。

  

  我心中不禁莞爾,感謝APPLE的提議,讓我在這個有雨的下午,和琦君有了這一段意想不到的相遇。 

 

 

 

 

註:圖片取自網路,如有侵權請告知,謝謝。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oulsell&aid=679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