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誰是最後的笨蛋?
2014/08/19 23:58:29瀏覽3355|回應3|推薦14

<誰是最後的笨蛋?>

P.s.八月號科學人雜誌登出了一篇文章在談龐茲騙局(http://sa.ylib.com/MagCont.aspx?Unit=featurearticles&id=2496),並邀請我撰文引申解讀現實生活中到底哪些是騙局?哪些不是?例如:股價泡沫、直銷業、勞、健保黑洞與債留子孫等,生活中有什麼不是龐茲經濟?

本文特徵得科學人雜誌同意,全文轉載於此,以嚮同好!(http://sa.ylib.com/MagCont.aspx?Unit=featurearticles&id=2497

同時,要特別感謝科學人雜誌,因為登出此文而讓我新增了許多部落格新網友,並意外收到不少來信鼓勵與表示頗有相見恨晚之憾等,讓我非常感動。特此致謝!

【內文】
生活中似乎充滿著龐茲騙局,股市先進場的人,從後面進場的人手上拿到資本利得出場;後一手人再找下一個人來高接股票,自己也獲利出場;……只要市場找得到下一個笨蛋,股價膨脹遊戲就永遠可玩得下去。當然,市場總有一個最大、最大的笨蛋,接到超高、超高的價位,因為找不到下一個笨蛋,市場於焉泡沫化回檔,這就是股市著名的「比傻理論」—(Greater Fool Theory)」。

直銷業也是這樣,只要上線招募得到人願意付錢當下線,他就可以下線身上領取業績獎金。越多的下線,代表越多的獎金。越多下線的下線,第一代上線就可和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徒子徒孫們一起分享獎金。

只要市場上永遠有人願意充當下線,這個遊戲就玩得下去。……直到有一天,所有人都是下線了,這個金字塔式銷售(pyramid selling)的老鼠會遊戲當然也就結束了。但事實證明,不用等地球上70億人口都加入當下線,市場上願意當下線者的飽和速度,永遠比想像中快,而且快很多!

根據一般人的認知,龐茲騙局是指一種「將後一輪投資者的投資,作為投資收益支付給前一輪投資者,並依此類推,使捲入的人和資金越來越多,終於因市場上再也找不到新的投資者和資金,而使整個遊戲難以為繼。」根據這個認知,生活中似乎真的充滿了龐茲騙局,從股市的比傻現象到直銷業的老鼠會組織,都很像是這種遊戲的翻版。

如果放寬標準看,把前人從後人身上得利的行為也算入(也就是當事人未必要以狹隘的「投資」概念來認定得利)的話,台灣的勞保基金潛藏債務高達新台幣七兆元,預估這個基金將在2018年將入不敷出,2027年破產。屆時政府為了不使它破產,只好從後面加入投保者身上提高保費來支付。請問,這種拿後手的錢(新投保人)來充當前手(已退休者)退休收益的作法,算不算龐茲騙局?

還有台灣人最引以為傲的全民健保,隨著高齡化現象嚴重,國人醫療支出日益龐大,原本就岌岌可危的健保財務結構預估將撐不到2025年。屆時,政府又將另闢財源來挽救破產危機。我們是不是可以說,這一代人將從下一代子孫身上拿錢來做為我們現在醫療費用的行為,也是一場龐茲騙局?

如果這樣放寬解釋下去,目前各國政府都面臨債務問題,並不斷舉新債來還舊債,似乎也是龐茲騙局。也就是說,這一代人從未來子孫身上來尋找解決當前國家財政破產問題的解決方案,並讓下一代人再從下下代人身上來舉新還舊,如此循環,直到難以為繼,不也很像是一種自欺欺人的金錢遊戲?

若果如此,不只很多普通的商業行為和惡名昭彰的詐騙沒兩樣,連一般社會保險、政府財政行為,都充滿著明目張膽的龐茲行為。

為了不讓大家心有罪惡感,容許我們認真檢視一下龐茲騙局的定義。

【小標】騙局具備的兩個要件

首先,龐茲騙局要能成立,應該是投資人所投資之物,一開始就不具有實質的經濟生產性。也就是說,整個行為是建立在以金錢追逐金錢的幾何性系統增長遊戲上,而沒有在追求任何的經濟創造價值。

第二,這個金錢與人員的幾何性增長遊戲,參與者應該是被蒙蔽的,也就是誤以為自己在做有價值的投資,但實際上卻是被系統的創造者或老鼠會頭所蒙蔽或詐騙了。

如果沒有這兩個要件,乍看似龐茲經濟的行為也不能被稱為騙局。也就是說,它必須是無經濟生產性的行為,同時也要讓投資人對此回報有不當預期,認為自己的獲利是從自己拉人入夥的貢獻度、或者是從正確投資而來的價值回報。

就此來說,像股神巴菲特這樣的價值型投資法,也就是長線投資一家企業紅利發放穩定、且盈餘成長率也穩定的企業,即使這種企業的股價也會因股市多頭而讓眾人追捧,但因為所投資對象具有實質生產性,且多數投資人是基於預期獲利良好而追逐股價,在這兩大因素都與龐茲騙局不同之下,巴菲特買股票的動作就不能算龐茲騙局。

即使是散戶基於非理性因素而盲目追逐股價,只要上市櫃公司負責人沒有進行財務造假或買空賣空的虛假行為,則在公司有基本生產價值和負責人沒放出假消息來蒙蔽散戶時,龐茲騙局也不能稱做成立龐茲騙局。

換句話說,股價的非理性膨脹和高於實質生產力的本夢比式增長,最終雖會因追捧的投資人和資金難以為繼而泡沫化,但只要沒有虛假生產與詐騙,我們不能說股市泡沫化為一場龐茲騙局。

但有趣的是,股市很難不造假,任何投資老手都知道,假公司、假消息與假財報到處充斥,而且上市公司老闆結合市場派來坑殺散戶的行為,比比皆是。台灣的博達案、美國的安隆案,看來又似乎都符合龐茲騙局的要件。

投資人要如何提前看穿所投資公司是真公司或假公司?真投資行為或假泡沫遊戲?端賴自己的一雙慧眼!

【小標】直銷等同於老鼠會?

接下來看直銷業。如果直銷業都等同於老鼠會,那麼,市場怎還會有知名且合法的直銷業者呢?根據中華民國直銷協會的定義,直銷就是:「直接於消費者家中或他人家中、工作地點或零售商店以外的地方進行商品的銷售,通常是由直銷人員於現場,對產品或服務作詳細說明或示範。」

其中,多層次傳銷(multilevel marketing)制度是直銷業中很重要的一種行銷手法,它的特色是直銷人員可以經由銷售產品及服務給消費者而獲得零售獎金;此外,他們也可以自直屬下線的銷售額或購買額中賺取佣金,也可自直屬下線之再下線組織的總銷售額中賺取佣金。

但多層次傳銷和金字塔式銷售式老鼠會的最大差異,來自於前者會提供具一定使用價值的產品和勞務,而後者卻只從靠介紹他人入會來取得獎金。後者之所以惡名昭彰,是因為它純係利用老鼠生小鼠式的幾何級數方式,賺取新加入成員所繳交的費用,並藉以牟利致富。不過話說回來,老鼠會雖無投資實質性生產標的,但如果鼠子鼠孫們自始就知道這是從下線身上拿錢呢?

在中國廣西南寧,有一個稱為「純資本運作」活動,10幾年來一直蓬勃發展,並帶動了南寧當地城市的高速增長。這個運動之所以風行且幾近合法,是因為投資人投入資金後,至少會買回兩床棉被,但所有參與者都心知肚明,大家都想從下線身上抽佣。

當每一個人都這樣想時,「純資本運作」應該不能被稱為詐騙,因為大家自始清楚遊戲規則。此外,這個遊戲規定必須參加者親自帶錢到南寧,而且要住上幾天。這些人吃吃喝喝的消費力和所帶入的暢旺熱錢,對帶動南寧近年來的經濟增長可說功不可沒。就此而言,這種接近龐茲騙局的「純資本運作」似乎還真的有一點經濟價值。

最後,讓大家可能良心有點不安的勞、健保制度,如果制度的設計者並非故意壓低前一代人的保費而訛詐下一代,而純粹是因誤算人口高齡化趨勢和低經濟環境所帶來的低基金報酬率呢?這種非故意行為,算不算蒙騙?更何況,保險本身有一定社會救濟功能和價值,本質上就不能算是一種非生產性的騙局。

至於債留子孫問題,因為政府提供公共建設的財政擴張手法,一直被認定對提高經濟增長率有貢獻,因此,在有經濟價值在背後撐腰下,政客惡搞似乎也不能被稱為龐茲騙局。只是,如果公共建設都是一堆造假的豆腐渣工程,就又另當別論了!

總的來說,想要一眼看穿龐茲騙局,應該要先檢視整個投資行為是否能產生實質經濟效益,其次要問自己有沒有被蒙蔽。如果每個人都有一雙慧眼,並把錢放到有實質生產性的地方,相信龐茲復生,也難以詐財。

【作者簡介】:
王志鈞是,國內台灣知名財經作家、投資部落客,著作有《每月必存8800的理財魔法:用小錢滾出30歲的百萬富裕人生》(看你要放哪一本書?),近年致力平民理財教育,除在部落格發表免費理財文章外,更經常舉辦公益講座,呼籲中產大眾認識正確的投資理財行為,以及工作本業的重要性。在職場上自我追求、努力提升競爭力的心得,皆可見於其部落格:<地球人抱抱--- 王志鈞的投資理財、職場生活部落格>(http://solon8888.pixnet.net/blog)。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olon8888&aid=16376329

 回應文章

老四(小克)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8/25 09:38

PS是英文post script的縮寫,可翻譯為「後記」,作者開章明義便用PS,似有不妥。

PS可寫作P.S.、p.s.,但寫成如文所示的P.s.應屬錯誤。

財經作家王志鈞老師(solon8888) 於 2014-08-25 12:24 回覆:

了解~~謝謝指正。

其實,是當時有點偷懶,半夜貼文,不曉得該怎麼說明於附文之前好。呵呵


高手
2014/08/22 02:12

哈哈哈

人生中本來就充斥著許多騙局

只因為人性本貪

看懂看透靠自己最實在

哦 對了政府一直是人類史上最大的騙局

財經作家王志鈞老師(solon8888) 於 2014-08-22 08:44 回覆:
也許最糟糕的是:不知道自己一直在騙自己喔~~

藏密喇嘛教, 不是佛教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8/20 00:37

如果放寬標準看,把前人從後人身上得利的行為也算入(也就是當事人未必要以狹隘的「投資」概念來認定得利)的話,台灣的勞保基金潛藏債務高達新台幣七兆元,預估這個基金將在2018年將入不敷出,2027年破產。屆時政府為了不使它破產,只好從後面加入投保者身上提高保費來支付。請問,這種拿後手的錢(新投保人)來充當前手(已退休者)退休收益的作法,算不算龐茲騙局?

=========

你漏掉軍公教退休基金啦

 

財經作家王志鈞老師(solon8888) 於 2014-08-22 08:44 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