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用成功者的態度去欣賞別人的成功
2015/08/02 18:42:33瀏覽2055|回應1|推薦14

<用成功者的態度去欣賞別人的成功>

年輕的時候,看到別人成功,就會努力想:他是怎麼成功的?

職場奮鬥多年後,看到別人成功,就會想:哎,他不過運氣好,搭上了某種時代的機運。

近年退隱江湖,看到別人成功才又轉念去想:他真不簡單,這麼努力,難怪會成功!

三種欣賞成功者的態度,說明了自己已從一個想成功的人,到不成功的人,一直到自己也踏上了屬於自己成功的境界。

今天這篇文章想分享的重點是:你怎麼看別人,正十足反映你內心是怎樣的人。

我們年輕的時候,會虛心向世界、向前賢學習成功。但累積了一段工作經驗,自己有了判斷力以後,卻又發現自己的工作成果大不如人,就會開始以小鼻子、小眼睛的態度,老是酸別人的成功也不怎麼樣。

但慢慢的,人生的修為上來了,就會發現,所謂成功,不過是追尋自己想要的生活。既已追尋到了,就可安然自在。此時再放眼天下,就會對努力追尋自我成功的人,感到欣然嘉許,一者感佩於他的努力;二來欣賞他的成果可觀。

至於,世界上人們所謂的成功者,是否是活出他自己所追尋的成功,或者,是因為什麼因緣際會而成功者?其實我們都非當事人,都無可置喙。

成功,就好像一個花瓶,我們要懂得欣賞匠師的技法、努力和美麗,而無須斤斤計較於去想:憑什麼這叫美麗的花瓶?

有人玩陶壺,非要價值不斐的作品不可。欣賞這種陶藝家的作品,是一種成功。

有人泡茶,只需區區數百元的茶壺即可。欣賞這種與世無爭的泡茶態度,也是一種成功。

至於我呢?我拿的是鄰居親手作來送我父親的壺,裡面有有友情、有親情,這種愛烏及屋的人生觀,也是一種成功。

成功的判斷法有很多種,世俗人用名、用利、用官階、職務大小和廣屋豪宅來論定;有人用讀書多寡、知識眼界高低和專業能力來論定。

但不管你要怎麼看成功,都別忘了往內看看自己有沒有成功?

不成功的人,看出來的世界都是坑坑疤疤、不成功的世界。

成功的人看世界,會看到不同成功者的美麗境界。

歸根結底來說,成功不外只是一種態度,一種與世界相處的和平態度。越成功的人,越能把世界捏成一個符合他所追求的系統樣貌。不成功的人,就好像捏出了個醜陋的杯碗瓢盆,然後拿著放大鏡去挑剔別人也不怎麼樣!

我所捏拿的世界,或許只是個殘缺的破碗,但無礙我以怡然自得之心,欣然看見別人手上拿著的上好瓷碗。

誰說殘缺,不能是一種大白若辱、大方無隅的完美呢?

王志鈞 外星來的地球人

2015/08/02

P.s.

1本版歡迎您來信詢問各種人生、職場、投資理財的問題,我會免費回答。詢問方式可透過部落格留言版,也可來信:solon8888@yahoo.com.tw

 

2職場失業者、待業者,歡迎來函索取2015年的職場待用書,以增進你的求職功力,目前尚餘86套:http://solon8888.pixnet.net/blog/post/404707240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olon8888&aid=27025308

 回應文章

陽明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8/03 03:19

如何看別人成功?  我比較著眼在做事的方法.  

現在的世界, 明顯看得出來, 美國人的方式是比較成功的, 甚至優於歐洲. 我是在比較制度的優劣, 因而找出比較成功的方法.  

如果說失敗的原因是甚麼?  知道了, 能避免他, 也就是成功.  中國一直在腐敗中掙扎, 沒有跳出來過, 至今仍然在掙扎中.  

可以由大看小嗎? 把國家成功失敗的原因用在個人身上? 期望避免失敗達到成功? 

看別人成功, 我也會想它成功的原因是甚麼?  個人的成功, 由於我對於人生的觀念, 比較沒那麼在意.  但總也會去歸結他成功的原因是甚麼?  甚至如果經營一家公司, 公司營運還好, 但老闆的管理待人處事如果是很糟糕, 我卻認為他是失敗的.  能經營一家公司是給你的機會, 管理的不好就是失敗而不是看業績.

財經作家王志鈞老師(solon8888) 於 2015-08-03 09:43 回覆:

 您說得非常好,企業家的成功不是用一時的績效來評斷的,而是用時間、團隊與使用者的總合。

國家領導人也是一樣,一時的功過是表象的,能否建立可長可久的制度、典章、文化和樣板,才是底層真實的。

我多數寫的文章是給基層上班族看的,希望更多人能走出鑽牛角尖的死胡同。但未來考慮多寫一些給領導管理者看的大格局的東西。

您點出的問題,正是我比較少分享的東西。做為一個領導者,除了自己要有成功態度之外,更艱鉅的任務是要帶領團隊走向成功。這時候,如何為企業、國家或團體機構訂出像樹幹一樣的準則,是很重要的。至於樹幹立了,百年後又腐了,那又是另一件事了。

我們現在的問題是:樹腐了,卻沒人來種新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