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傳遞神給穆罕默德先知的第一個指示是閱讀。埃及的文明建立在知識上,許多後來的文明也建構在埃及的基礎或以這基礎再延伸出來。古蘭經告訴先知為什麼上帝讓人有不同的國籍與不同的文化,神讓我們不一樣是要我們去認識彼此,認識彼此讓我們完整。
第一屆移民工文學獎2014 Taiwan Literature Award for Migrants
第一屆移民工文學獎,即日起公開徵文
文學,是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扛起台灣3D(骯髒、危險、辛苦)工作的東南亞移民移工們,也能寫出文學嗎?當然。她/他們是人,她/他們有文化,有迥異於我們的生活經歷,也有與我們相同的有七情六慾。
獲文化部補助,由中華外籍配偶暨勞工之聲協會、外籍勞動者發展協會、國立台灣文學館等眾多單位協力推動的「第一屆移民工文學獎」,今日(3/14)於台北永樂座書店舉行記者會,並宣告文學獎徵件正式起跑。
評審召集人、政大台灣文學研究所教授陳芳明指出,移民工文學獎,是指以台灣社會的移民移工為主體所生產的文學。他期待藉由移民工的文字創作,呈現異地漂流(移工)、兩個故鄉(移民)、雙重血緣(新住民二代)的文學風貌,同時使幫助台灣文學拓展新的疆界。
因重要審查工作不克前來的陳芳明透過張正表示,這二、三十年來,大量東南亞移民工的進入台灣社會,也一併攜來不同的語言文化與歷史記憶,這是一場寧靜的文化改造。他並以擔任各類文學獎的經驗指出,佔年輕學子七分之一以上的新台灣之子,也正在進軍台灣文壇。台灣文學館副館長張忠進表示,誰也料不準二十年後會不會出現台灣歐巴馬,移民工文學是在台的一部份,這是不爭的事實。
評審中唯一的女性,“我們”的作者、也是社運工作者顧玉玲認為,相較於華文主流媒體所辦的獎項,移民工文學獎展現了異質性與雜質性,在有限的經費與條件下挑戰現況。顧玉玲說,未來投稿的朋友,多半將是台灣底層社會的移民移工,這次的文學奬,可以說是台灣工人文學的一次實踐。
移民工文學獎的英文全稱為”Taiwan Literature Award for Migrants”,意即「由移民工產出的台灣文學」。籌備小組成員張正表示,當初在會議上討論英文譯名時,一位志工喃喃地說:「唸著『Migrant』,發音好像『買塊地』喔!」立即引起在場眾人遐想,暱稱此次文學獎為「買塊地文學獎」。
張正說,此次文學獎得到各方精神與經費的支持,擠出十萬元的首獎,雖然十萬元可能買不起時尚名牌包,可能只夠土豪大戶吃一餐飯,但在某些東南亞偏遠的鄉間,卻足以買塊地、蓋間房、供子女求學、償還父母所揹的沉重債務。主辦單位希望重賞之下出勇夫,一圓移民/工漂泊異鄉的夢想,也替台灣社會與台灣文學,留下珍貴的歷史記錄。
「第一屆移民工文學獎」針對在台(或曾經在台)生活之新移民、移工、及新移民二代徵求稿件,並限制以越文、泰文、印尼文、菲律賓塔加洛文(Tagalog)等文字書寫,文體不限,每篇3,000字內。詳細辦法請見「第一屆移民工文學獎」官網:http://2014tlam.blogspot.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