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7/04 09:01:24瀏覽216|回應0|推薦2 | |
父母學說話之一 讓孩子學習做決定和做出選擇 人的一生都在選擇中渡過。好像看過這樣的一句話:「人的一生是抉擇中的累積。」如果人注定是這樣的人生,那麼父母及早能讓孩子在生活中學習做選擇,對孩子就有莫大的幫忙了,或許父母可以因此訓練孩子學習負責任的教育。 女兒的第一次 我第一次讓孩子自己做出選擇的決定是在她小學五年級時,她要買一個禮物送給六年級的畢業生。你可知她是多麼的焦慮和認真地在選擇她心目中最棒的禮物嗎?在連續進出三次那小小的文具店,加上我們相互的對談和從中協助,她終於做出她生平第一個重要的決定了!她真是太棒了! 我相信那過程不會給輸一位國家元首所做出的國家重要決策的。她那心情的轉折,在不知所措的焦慮中、在身邊沒有人的情況下要自己下決定、在魚與熊掌之間要選擇、在痛苦犧牲與喜悅中找出做決定的理由,那是多麼雄壯的生命樂章啊!(筆力不夠真是無法形容我所感受的心情啊!) 事前的想清楚 父母要讓孩子做選擇時,要想清楚以下幾件事情: 一是,那件事情是否可以讓孩子做決定?既然釋出就不得收回,以免失去父母的威信。 二是,父母要開放多大的空間讓孩子來決定?是完全的開放?還是有限制的開放? 三是,父母要衡量孩子是否有做決定的能力? 四是,是否可以經由對談和引導的方式協助孩子做出決定? 五是,不管孩子是如何的決定,父母都要欣然同意才是,包括全部的開放。 全部的開放 若是全部開放,就用開放性的對話: 「你要吃什麼?」 「你要先做什麼功課?」 「你要什麼時候回來?」 「你要幾點睡覺?」 結果是很容易達成協議的,因為不管孩子做什麼決定,父母只都有一個字:「好!」。如果父母不同意時,那豈不是要花時間和精力再協商一番,如此不是繞了一個遠路呢?也會打擊了孩子的自信心,和做決定的本能和學習。(這點請父母好好體會一下。)若是如此,那還不如在一開始時父母就不要完全的開放,而使用限制性的方式比較好些。 限制性的開放 「你要吃麵?還是飯?」 「你要先做數學?還是國語?」 「你要十點回來?還是九點半回來?」 「你要十一點睡覺?還是十一點半睡覺?」 顯而易見的,這是一種二擇一或是三擇一的對話方式。由父母選定一個特定的範圍讓孩子來選擇。 有時父母所開放的部份並非孩子所同意而與父母討價還價時,父母如果在事前已想清楚的時候,就很輕而易舉的、平靜地重覆就好:「你要十一點睡覺?還是十一點半睡覺?」 「媽呀!明天休假,我可以十二點再睡嗎?」 「你要十一點睡覺?還是十一點半睡覺?」 「十二點嘛!」 「你要十一點睡覺?還是十一點半睡覺?」 「好嘛!好嘛!十二點,就這一次就好!」 「你要十一點睡覺?還是十一點半睡覺?」 「……好吧!十一點半。」 重覆、平靜地是一種堅持的態度,還要帶著微笑。 結束的對話 「很高興你可以做出自己的決定!」 「這是一個很好的決定!」 「我相信你可以做到你自己的決定!」 「好!就依你的決定就是了!」 肯定孩子所做的決定,不但提醒孩子這是他的決定,同時多多少少增強了孩子的自信。 結語 父母事前的全面考量,然後釋出範圍的大小,平靜而重覆的堅持,完全的同意孩子的決定;這樣一系列的步驟可以有良好的親子互動外,也可以讓孩子從中學習做決定,進而讓孩子負責自己所做的決定。 請問,各位父母們:這樣的互動中,有著愛和尊重嗎? 多做幾次,父母和孩子都可以在其中學習到很多的!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