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蔣緯國與 “湖口兵變”
2011/08/14 20:24:45瀏覽3868|回應0|推薦3

                                               裝甲兵副司令趙志華

         民國53年1月21日上午,駐守臺灣新竹湖口裝甲兵基地的國民黨陸軍裝甲兵一師營地大操場上,正在進行一年一度的高裝檢,全師官兵正等待裝甲兵副司令趙志華的檢閱和訓話。
        上午10時,部隊集合完畢,一身戎裝的趙志華快步登上檢閱台。趙志華原來就是這個師的師長,由於他在任期間治軍有方,因而被提升為裝甲兵少將副司令。今天他特地來到一師,準備實施一個他久謀在心的大膽計畫,並期望得到舊部的支援。
        趙志華走到話筒前,並沒有馬上講話,他環顧一下周圍,從口袋裏掏出一份講稿。這同他以往口若懸河般的即興講演習慣大相徑庭,台下的許多人感到有些異樣。果然,趙志華開口就不同凡響:"有血氣的官兵們,我們不能等待了!我們應該動作了!"在接下來的講話中,他投下了一顆重磅炸彈,把矛頭直指國民黨軍政最高層,陳詞激昂的講了三個方面的內容:
    一.國際局勢對國民黨越來越不利,法國和日本等國爭相討好中共,臺灣有陷於孤立之可能,國民黨高層官員沒有能力處理外交問題,有的甚至提出"兩個中國"的論調,不想"反攻大陸,東山再起",如此將把"國家"帶入危險的困境,因此,必須大力加以整頓。
    二.許多高級將領缺乏鬥志,生活腐化,玩弄美女,不關心部屬生活。特別是參謀副總長周至柔家裏養有一條狼狗,每個月的伙食費竟然比一個連隊的伙食費還高。
    三.裝甲兵部隊是國軍之精銳,負有保國衛民的職責,國家興亡,責無旁貸。臺灣局勢已危險至此,我等理應挺身而出,置個人一切於不顧,為國家民族之前途而奮鬥。
        講演結束,趙志華命令部隊"全副武裝,向臺北進發",跟隨他去掃清"總統身邊的壞人",以保護總統和國家的利益。
        趙志華大聲向台下官兵發問:"誰敢跟我一起去?"台下鴉雀無聲,無人敢應。
        事出突然,無論是想去還是不想去的人都還在猶豫,前排突然站起一個少校政戰官朱寶康,3000多雙眼睛立刻在他身上聚焦。在這當口,朱寶康少校的選擇是至關重要的,可以想像,無論他說"去"還是"不去",都會引起一些人的回應。只見他高舉右手喊到:"我跟副司令一起去!"說完大步走上台去,站到趙志華身邊。趙志華正欲讚揚,冷不防這位少校政戰官突然轉過身來死死將他抱住,同時大喊:"趕快來人,抓起來!"近旁的人如夢方醒,一擁而上,將趙志華綁了個結實,押進司令部。
 下的官兵一陣騷動,許多人尚未悟過來是怎麼回事,一位上校執勤官當即宣佈:"所有部隊立即回營區,沒有命令,不許走動!"一切又很快恢復平靜。
       在趙志華演說過程中,在營區外執勤的衛兵,聽到擴音器裏傳出副司令那慷慨激昂的煽動性言論,感到有些不對頭,隨即有人用電話向軍內情報機構報告,情況很快上報臺北國防部參謀總部。
        得悉此事,國防部大吃一驚,如臨大敵。身為國防部長的蔣經國立即緊急召集在臺北的高級軍官進行磋商,並於一小時後通令臺灣三軍:
    一.湖口以北的陸軍各部隊,沿湖(口)台(北)公路主要交通和軍事要點,構築陣地,配置反坦克火器,嚴密監視裝甲部隊的動向,只要裝甲部隊有所行動,立即層層攔截,就地開火。
    二.桃圓空軍基地的戰鬥轟炸機進入戰備位置,聽候命令,隨時準備升空對湖(口)台(北)公路上的裝甲車輛進行轟炸。
    三.如上述攔截無效,空軍將適時炸毀湖(口)台(北)公路上的中興大橋。中正大橋和臺北橋,切斷裝甲部隊進入臺北的道路。
        一時間湖口地區所有部隊都進入一級戰備狀態:空軍飛行員坐進駕駛艙待命,炮兵部隊將大口徑火炮一齊瞄準湖(口)台(北)公路,準備覆蓋射擊,步兵部隊封鎖了大小車站,設置路障,對湖(口)台(北)公路形成夾擊態勢......
        對此,臺北方面作了最壞的打算---一個師的數百輛坦克絕對不是一般的威脅,因為它們沖出營區後全速前進,只要40分鐘就可抵達臺北,而一但進入市區,將無法用重武器對付,後果不堪設想。
        因此,臺北軍事當局對此絲毫不敢掉以輕心,但實際上,隨著趙志華的被擒,這次先天不足的兵變已宣告破產。
       數天后,趙志華被押解到臺北最高軍事法院受審,按照國民黨軍法,如以叛亂罪起訴,趙志華唯有一死。然而,經過數月的調查,趙志華卻死裏逃生,被判了個無期徒刑。
       趙志華能免一死,多虧了曾經擔任過陸軍裝甲兵司令的蔣緯國,蔣緯國乃蔣介石次子,蔣經國的胞弟,陸軍裝甲兵部隊主要是由蔣緯國創建起來的,裝甲部隊的主要高級將領也是他一手提拔的。趙志華與蔣緯國有一段很深的私交。
        趙志華是東北人,黃埔10期畢業,東北人,抗戰時期曾隨遠征軍赴印度與日軍作戰,趙志華與蔣緯國是美國維吉尼亞軍校的同學,交往甚密,蔣緯國認為他是一位不錯的將才。1949年任國民黨裝甲兵上校旅長的趙志華在上海戰役中被人民解放軍俘虜,三個月後獲釋去台。在蔣緯國力保之下官復原職,他先是在裝甲旅幹上校旅長,後升任第一師師長,繼而又晉升為少將副司令,是蔣緯國手下的一員得力幹將。
     “湖口兵變”發生時,蔣緯國在美參觀訪問,聞訊後立刻兼程返台。 國防部長俞大維認為蔣緯國已非司令官,無須負直接責任,而蔣介石則十分震怒,認為蔣緯國既是趙之保證人,不能不負一點責任。何況裝甲部隊多為蔣緯國所訓練出來的,竟還發生兵變,可見禦下無方,領導失策,必須要負連帶的政治責任,傳說蔣介石曾怒而杖責蔣緯國,此事後來為蔣緯國所否認。
        正是由於這層關係,蔣緯國利用自己的影響和關係在軍界上下通融,為趙志華開脫罪責,最後國防部以"一時之激憤,以致有違犯軍紀之舉,叛亂意圖不十分明顯"為據,判處趙志華無期徒刑。蔣緯國如此賣力為趙志華開脫罪責,也是為他自己,如果他自己親手栽培的幹將有什麼閃失,他臉上也無光。
       判決之後,趙志華被解往明德監獄服刑,這裏關押的均是被臺北最高軍事法院判決的中高級軍官,與普通監獄有所區別。    
       在這次流產的兵變事件中,除了主謀者外,受波及最嚴重的,應屬蔣緯國。有關蔣緯國與“湖口兵變”的關係,30年來眾說紛紜,大部分都認為蔣以司令之地位,有縱容部屬之嫌,認為他中將幹了將近20年才升上將,是受到本案之牽連。
        蔣緯國曾經是趙志華的長官,也擔任過裝甲兵司令,但“湖口兵變”發生時,他已調任陸軍參大校長。因此,該案與蔣緯國並無直接關係。蔣緯國之受牽連,主要是當時的裝甲部隊幹部皆為蔣所提拔,等於是蔣的子弟兵,當然他有連帶責任。
        趙志華在明德監獄裏,被關進一座特殊的房子,這個房子設備不錯,屋外還有小型花園,可供放風散步之用,堪稱為“大監獄中的小監獄”。與之毗鄰的還有一間“小監獄”,關的是一位空軍少將,因為涉及台南機場跑道營建舞弊案,被判刑拘禁於此,兩人雖毗鄰而居,但待遇則迥然不同。那位空軍少將經常可以在外放風,還時常跑到大監獄中的福利社買東西吃,看來過得十分自在。
        而趙志華則不同,他沒有那麼自由自在,對他的行動管制極嚴,出來放風時都腳鐐手銬,可見他所受待遇之一斑。據趙志華當年的同事說,蔣緯國每年都以個人的身份去看望趙志華一次,對他的遭遇頗表同情。也許就是受"湖口兵變"的牽連,蔣緯國在中將的位子上幹了近二十年。
        趙志華在獄中服刑14年後,於1978年保外就醫,台情報機構在其醫療過程中做了手腳,不久,這位名噪一時的裝甲兵司令便離開人世,終年65歲。
   蔣緯國自此案發生後,中將一直幹到1975年8月,即蔣介石去世.四個月後,才得以升到上將。蔣緯國有一次在政治大學東亞所上課,不經意提到“湖口兵變”,他對趙志華策動兵變的評論是:“動機單純、方法錯誤。”他並沒有深責趙之意,因為趙志華是跟隨他多年的人。蔣經國死後,蔣緯國公開宣稱:“根本就沒有什麼湖口兵變”。
        按當時陸軍總司令劉安祺的回憶錄說法是:「這件事既不是兵諫,也不是兵變,是裝甲兵副司令趙志華一時糊塗而造成的;他對蔣緯國的某項措置不滿,要帶部隊來台北兵諫,當他集合部隊講話的時候,就被一個政工中校制止了。第二天一早,我去裝甲兵司令部講話,就什麼事都沒有了。其實這個人(趙志華)用心不純,也想當司令,不過他提出幾句擁護老先生(蔣介石)的口號,老先生就沒有重辦他。」
       其實,劉安祺所說的趙志華對蔣緯國的「某項措置不滿」,這項措置指的就是指蔣緯國沒有保薦他升任裝甲兵司令。
       從此,蔣緯國一路官運平穩,簡直可以說既「平」又「穩」。「平」的是他從此當了15年的中將,連升遷的機會也沒有。「穩」的是,從此他也失去身為指揮官帶兵的權力,連勤務兵的挑選也統一由國防部總政戰部指派。
       事實上,蔣緯國曾在過去三軍官校畢業班於北投復興崗政治作戰學校對學生演講時,就曾打趣的調侃自己說:「當一位革命軍官,就要有擴達的心胸,就像我自己不管到哪個單位,做的菜我自己最欣賞,雖然有人一直嫌我的菜不好,但我都是自己揹著這個陳年老黑鍋跑。

( 知識學習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kyfleet&aid=5540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