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馬謝辯論小感:物價上漲v.s通貨膨脹 與 馬營回應?
2008/03/13 06:18:08瀏覽724|回應0|推薦3
在經濟概念中,通貨膨脹(Inflation),是指政府印太多鈔票,但實際上國家並沒有同等的生產,所以鈔票變得不值錢,需要以更多鈔票換取同樣價值的物品。
舉例來說,本來經濟體系中只有100元鈔票,而我們也只生產價值100元的東西,(1元鈔票 等於 1個價值單位) 但政府突然加印100元,讓體系中有200元鈔票,但我們還是只生產在過去價值100元的東西,量沒變,但錢多了,商家不得不漲價,把物品標價提高至200元。(2元鈔票 等於 1個價值單位)
但如果在這個同時,我們生產出價值200元的東西 (不只是100元),那200元鈔票對應200元價值商品,(2元鈔票 等於 2個價值單位) 比率與過去相同,所以物價不會上漲。

「價值」和「錢」是不一樣的概念。

所以物價上漲,有許多原因,可以是因為通貨膨脹(Inflation),也可以是因為需求增加,或供給減少。

目前台灣 (或全球) 物價上漲,完全不是通貨膨脹(Inflation)的問題,因為台灣政府並沒有在加印鈔票 (因為利率沒變動---利率上揚等於鈔票變少),真正的問題,是出在世界對商品的需求增加,因此媒體在用詞上似乎不夠精準。
商品需求增加,造成商品「價值」增加,以前值一個「價值」單位,現在可能值三個「價值」單位,在這情況下1元鈔票 依舊只 等於 1個價值單位,但人民還是只有那麼一點鈔票,買不起商品。
結論,在這情況下-------------台灣必須要賺更多錢!創造更多「價值」!才能趕上商品「價值」的增加。

馬英九想以建設創造更多「價值」,讓台灣賺更多錢,方向是正確的,但在建設同時也會提升內需,商品「價值」會更加上漲。只要創造的「價值」,遲一步轉換成平民的薪水,或者集中於富人手上再也沒下放,那平民有可能會更買不起商品,所以配套措施需要周詳思考。

這點謝營的質問,有回應的價值。
透過辯論,點出政策缺失,讓候選人各別自我改進,是民主的一部份,也是良性選舉的真諦。
把戰鬥的層次拉高吧。
我非常好奇馬團隊真正遇上這個經濟問題時會如何應對,會設計出怎樣的配套措施。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keptical&aid=1690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