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那些幾十年在美國卻從來沒融入當地生活的人
2014/04/09 14:03:30瀏覽3140|回應0|推薦5

在國外那麼久,其實很常見到一些並沒有真正融入當地生活的華人。

 

個人認為,中西文化交融的分界點大約是十歲左右。

十歲前就到美國的孩子,西化成份會比較重,除了父母影響之外,對出生國家的概念相對比較薄弱。

而十歲後再出國,就會有戀家情緒,像本人十二歲前不幸迷上中文小說,所以出國後照樣狂閱讀。

為了要讀小說,大陸較無智慧財產權的概念,網上小說多為簡體,所以我也被訓練得對簡體閱讀無礙。

不知能不能說是因禍得福,我的簡體字閱讀及拼音能力,幫我找到許多份學生打工工作,像幫中國歷史教授找資料,甚至律師樓翻譯等等。

 

後來在大學遇到許多大學後才出國讀研究所的朋友。

那些人雖然英文說得非常好,但就真的不太容易融入美國當地社會。

他們有空永遠在遊覽台灣中文網站,不會放棄網站社區朋友,朋友圈多是本國人,還會追台灣新聞,一有假期就想回國,甚至會到處打聽誰要回國,以便托朋友從國內帶東西回來。

中華文化對我的影響來自於書籍閱讀,雖然還會中文,喜歡中文書寫閱讀,我對台灣其實已經很陌生。

但那些大學後才出國的人,就真的有根留在台灣,在台灣有用慣的物品,有從小到大一起長大的朋友,有常去的店家,甚至還有許多台灣商店的促銷集點卡,會員證,不用實在可惜。

所以戀戀不捨,心還留在故鄉。

這樣相比較下來,美國生活就相對無聊許多。

我問他們知不知道在紐約福州人溫州人代表什麼,他們會跟我說不知道。

問他們政治庇護是什麼?他們居然會去查移民局網站給我書本上的訊息。

這豈止是沒打入美國主流社會,這叫甚至沒打入當地華人社會。

所以很多人最後學成或是工作幾年後,還是全回國去了。

 

好吧,我承認我也不算完全打入「白人」社會,與白人除了上班有交流,平時並無來往。

國中在印尼曾有美國白人好友,會去她家玩,但後來暴動停課也就斷了聯絡。

但以朋友而言,紐約還是個大融爐,熟到會請到家裡的朋友,台灣人只有一個,其他有韓裔,西班牙裔,大陸人,印度裔,義大利裔,匈牙利裔,還有越南菲律賓人。

所以我文中有時說朋友朋友的,不一定代表人家會說中文或是台灣人。

雖然聊天時他們有時還是會分享自己的文化。

但這些人全都是被西化過年輕人,溝通全用英文,所以通通稱為美國人也不為過。

甚至和通中文的華人同事在一起,我們也主要以英語溝通。

就算我們來自世界各地,大家還是很認同美國紐約的包容文化。

 

所以你問我美國人是什麼呢?

依紐約而言,大概也就是混混雜雜大家在一起過活那樣吧。

 

由於習慣了混雜,封閉的人就顯得特別突兀。

不過還好,美國終究是包容的社會,在這裡你甚至一輩子都不會英文,連隔壁住了十年的黑人其實是西語裔也不知道,都是無關緊要的。

美國紐約社會底層拿現金的黑工有哪幾樣可以挑,哪些真的很賺,有什麼門路去找,你是個中產白領階層的大學留學生,答不出來,也不屑知道,甚至認為它不存在,不要緊。

美國還是會包容你。

可以在這裡二十年卻連把一餐的花費壓在十元美金以下都做不到,那樣缺乏生活購物常識的人,也沒被美國人認為是奢侈而被排斥。

不必刻意去融入,但已被包容。

也許就是因為這樣,我才會喜歡美國,願意在美國留下,為他的社會貢獻吧。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keptical&aid=12374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