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8/23 15:04:34瀏覽5743|回應6|推薦88 | |
中國大陸國防部外事辦公室主任關友飛20日向大陸媒體簡報稱,大陸國防部長常萬全19日與美國國防部長海格爾會談時曾正式向美方提議,如果美國能停止對台灣軍售,大陸可以考慮調整軍事部署。只是這事後來被美國官員給否認了。﹝1, 2﹞ 大部分人都會同意美國對台軍售不是單純的美國與台灣的軍火買賣,對中國大陸來說這是個政治問題,雖然大陸一向從中作梗,卻也不構成絕對影響。關鍵還是在於美國,對美國來說這是政治問題加經濟問題,美國自己決定要賣甚麼武器給台灣?在哪個時間點賣?比較倒楣的是台灣,出錢的竟然不能當大爺,因為對台灣來說向美國買武器是個心理問題。 台灣難道只能被動的看人眼色嗎?這裡就從一件少為人知的往事談起。美國於1979年片面宣布和台灣斷交後,台灣向美國購買軍用零件常常被拒,可是如果關鍵的零件缺貨,不但新武器的研發受阻,連舊武器的維修都是問題。其中一項關鍵的零件是電腦的中央處理器,這裡講的中央處理器不是像英特爾研發用於個人電腦的處理器。美國軍方對於16位元的電腦中央處理器的指令集﹝instruction set﹞制定了一項標準,這標準稱為MIL-STD-1750A,該指令集除了有別於商用電腦處理器因而無法與其相容,1750A軍規對於耐高溫和抗輻射方面的標準都高於商用規格。 美國廠商依1750A標準生產的晶片不准出口到台灣對台灣的軍備一定會有負面影響。這時,台灣政府進行了一項現在看來影響深遠的計劃。該計劃的目標是由台灣自行設計生產和1750A相容的晶片!在1980年代中期提出這計劃是非常大膽的,因為當時台灣的IC設計才剛起步,而且能力僅僅是做逆向工程﹝抄襲的另一種說法﹞,台灣的工程師如何能用正向﹝top-down﹞的方式設計電腦中央處理器? 後來,晶片設計的任務交給了當時的工研院電子所,剛成立的台積電做晶片製作,系統驗證由中科院負責。為了設計這顆晶片,工研院電子所除了成立設計團隊,和設計相關的電腦輔助設計也應運而生,甚至自行開發電腦輔助設計工具供邏輯模擬。設計團隊以第一、二屆國防役和少數美國研究所剛畢業的新手組成,其實大家都沒經驗,有些甚至抱著練功的心態,為了測試抗輻射能力,連新竹食品工業研究所的輻射儀器都派上用場。結果,這顆符合美國1750A軍規標準的晶片硬是給台灣的工程師做了出來! 也許有人會好奇,後來這顆台灣工程師完成的晶片有供應軍方嗎?答案是沒有,因為台灣研發成功後美國也解除了美國廠商向台灣出售該晶片的禁令,基於某種原因,台灣還是向美國買。這情節就像是當台灣的經國號戰機研發成功後,美國才同意賣F-16戰機給台灣。 或許台灣在這個計劃上得到的最大利益還是在人才的培養上,因為這個計劃造就了台灣在晶片設計、電腦輔助設計、佈局、測試、製作、包裝的工程師,這些工程師後來又分散在新竹科學園區各自對台灣電子工業技術的提昇做了貢獻。 從這件事可以得到什麼啟示?自助者天助,台灣的國防還是得靠自己,需要甚麼武器就自己研發,台灣的工程師絕對有能力達成任務。 接下來的問題可能比較棘手,如果台灣自行研發出新武器,這些武器是要用來打誰? 參考資料: |
|
( 時事評論|國防軍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