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李偉文專欄-幸福的條件
2013/10/16 09:07:08瀏覽209|回應0|推薦0

 

最近政府公佈了幸福指數,出乎大家意料之外,台灣在國際間的排名還不錯,也因此引起議論,一則質疑衡量的指標選擇有問題,另外就是覺得與庶民大眾普遍的感受似乎有落差,因為大家正為了薪資沒漲,對未來前不樂觀而煩惱著。

的確,一個人覺得自己幸不幸福,真的跟金錢或物質享受沒有太大關係,有許多研究都顯示,幸福感與年齡、性別和家庭背景無關,主要決定因素反而是來自於輕鬆的心情和健康的生活態度,換句話說,幸福來自於心靈上的滿足與安全感,而不是擁有多少有形的物品。

當然,透過消費或物慾享受的刺激或許可以獲得暫時性的快樂,但是幸福感不是這種一時的情緒,而是比較長遠且恆定的生命狀態。

曾經看過一份研究報告指出,通常人們所追求以為可以帶來幸福的事情其實並沒有效果,比如住在豪宅或搬到風光明媚的好地點,其他如升官發財更是與幸福沒關,結論是當一個人可以自由掌握與調配自己的時間運用情況時,才會對自己有最大的滿意度。

難怪身不由己的忙碌現代人這麼不快樂,精神上也充滿挫折與抑鬱困頓的情緒。尤其習慣被要求做事有效率的上班族,在長期一心多用之下,逐漸喪失了對事物的真正感受。

印度經典奧義書裏寫著:「任何需要理由的快樂,只是悲慘的另一種形式。」是的,所謂快樂不用理由意思就是我們可以無條件的快樂,並不是因為我們生活完美或 應有盡有,而是不管我們人生有何遭遇或不幸,我們也依然可以快樂幸福,所以我們也可以不必再耗費巨大精神與能量抗拒或惱怒那些已經發生或無法改變的事,我 們也不必再等到「將來某天」當我們如何如何時,就會幸福與快樂,因為不必附帶任何條件的,我們的快樂不必要有理由的。

不過這種體會與境界畢竟還是不太容易的,雖然頓悟與否往往在一念之間。

倒是對於生活在緊張又忙碌的現代人來說,重新省思自己日常生活的時間分配或許是具體可行的幸福之道,心理學家容格說:「人到四、五十歲左右,往往感覺到生 活失去了平衡,因為在社會化制約之下,往往會過度將時間投入在某一方面,而忽略了自己其他部份,而這未被發現的自我,在長時間壓抑後,渴望再度被發現。」

完整的生活才是生命的全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喜怒哀樂整個加起來就是生命的意義。人生的幸福在很多時候是來自一些看起來沒有什麼意義,甚至一些平淡無奇的事物。記得在日本電影「自虐之詩」中有一句令我很感動的話:「無論是幸福或不幸,都值得珍惜,這就是人生的意義。」

幸福何處尋?什麼是最好的時刻?就是現在。什麼是最好的地方?就是這個地方。

原文網址:suiis素易 專欄 http://www.suiis.com/Column/ColumnArticle.asp?id=1041#ixzz2hqIxdEJm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incere20130520&aid=904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