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3/22 20:52:14瀏覽333|回應0|推薦1 | |
她的加拿大朋友今年春節回到南部,我跟好一陣子沒見的姪女聊天。聽說讀國中的她在網路上交了不少朋友,身為姑姑的我也趁機關心一下:
「聽說妳Facebook上交了不少朋友?」「嗯。」回答很簡短。 「什麼樣的人呢?」怕她被騙。「加拿大的,西班牙的,美國的……,」喔!很國際化喔,我有點訝異。 「談什麼呀?」「跟加拿大的那個,在聊《下一站幸福》。」她講得理所當然,我卻睜大了眼睛。「她是華裔嗎?妳們用中文談?」 「不是,她是老外,我們用英文聊。她從網路上看的,很迷。」 「啊???」一頭霧水的我,很難想像隔著太平洋的兩個不同國籍女生,用英文在聊台灣的偶像劇。這一件小事,也讓我得到不小的啟發。 菁英父母為了讓孩子變成「國際人」,不惜花費大筆的教育經費,展開「軍備競賽」;卻殊不知,和許多父母想像中不一樣的是,這一代處在全球化浪潮下的孩子,他們本就處於國際場域,也有跟上一代不同的國際化能量,即便在家,他們自己也有管道可以創造自己的國際經驗。這就是新一代的國際牌小孩,你、我周遭,到處可見。 這一期的商周,我們就發掘出多個優秀的台灣囝仔,他們雖然年輕,卻充滿了雄心,靠自己的力量,為自己打造出國際舞台,以更多元的形式與國際接軌。 FROM:商業週刊 |
|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