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5/26 10:04:03瀏覽574|回應2|推薦6 | |
HBO電影台自四月起播出戰爭巨作《太平洋戰爭The Pacific》,透過三位海軍陸戰隊員的參戰經歷,講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軍在太平洋反擊日軍的戰爭歷史,分成十集播出,每集片長約一小時。 本片主要取材自一本小說《With the old Breed》,耗資二億美金製作,是HBO有史以來最昂貴的自製節目,由史蒂芬史匹柏及湯姆漢克斯製作。除了寫實逼真的戰爭場面,本片也呈現了戰爭時期的人性、前線後方的軍民生活、美日不同的價值觀。 主角之一的羅伯·里奇 (Robert Leckie)是位作家,他的第一本書《Helmet For My Pillow》就是描寫自己的親身參戰經歷,從書名《把頭盔當成我的枕頭》就可想像戰時前線士兵隨時警覺備戰的心情及戰爭的慘烈。他總共寫了三十多本有關戰爭的作品,爲他那個時代留下許多可貴的歷史紀錄。 看到書名《把頭盔當成我的枕頭》,筆者就想起《大江大海一九四九》書中提到的一段,當年中、美的軍人所處的環境條件真是天差地別。美國人的「頭盔」是鋼盔,可以爲士兵抵擋子彈、碎石及硬物的撞擊。反觀國軍二十一軍的裝備卻極為克難,他們的頭盔表面形狀看起來跟德國士兵的鋼盔一樣,其實他們戴的是「笠盔」,用竹箆片編成,只是做成頭盔的形狀。激戰時砲彈與機關槍子彈迎面撲來,這種斗笠怎能抵擋?連碎石都擋不了。可憐當時國軍的裝備竟是如此的簡陋﹗物資如此缺乏,好慘﹗但是面對敵人先進、精良的武器與裝備,國軍雖然只有極為落後、殘破的軍備,卻能鼓起勇氣、前仆後繼地苦戰,最後贏得勝利。感慨之餘,令人更加敬佩他們的精神﹗ 民國三十四年日本投降,那時來台灣接收的國軍是七十軍,他們被貼上「叫花子軍」的稱號。脫離多年的殖民統治,台灣士紳民眾熱烈歡迎期盼許久的國軍,不料看到的卻是一群疲累不堪、邋遢推擠的士兵。七十軍的士兵穿著破草鞋,挑著扁擔,兩頭吊掛著雨傘、棉被、鍋子、杯子,儀態與體格立刻被整齊的日軍比下去。迎接的台灣人露出大失所望、瞧不起的神色,七嘴八舌地紛紛批評。那年二十三歲的李登輝說出了與眾不同的話:「國軍在這樣差的裝備條件下能打贏日本人,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我們要用敬佩的眼光來看他們才是啊。」 《大江大海一九四九》介紹了七十軍的成軍、經歷的戰事、及來台接收的史料。在抵台之前,七十軍的士兵在八年裡多次的戰役血河中爬出來,在戰火中千里急行軍趕去接收寧波,還沒喘氣就又被倉卒派往台灣,渡海時許多士兵又暈船,結果留給台灣人極差的印象。如果了解當年的背景因素,也許有更多人會用李登輝的眼光來看初臨台灣的國軍。 《大江大海一九四九》是龍應台女士於去年出版的一本暢銷書,龍女士花了許多功夫,訪談多位經歷過八年抗戰、國共戰亂、山河易幟的人士,並將訪談結果與史料結合而撰寫出這本充滿歷史的書。透過這本書,讓我們了解那個動盪的時代發生的事,也讓我們更為明白那個時代對現今的影響。 可惜台灣這類的書很少,想想看羅伯.里奇一個人就寫了三十多本與戰爭有關的作品,可想而知美國一定有眾多與二次世界大戰有關的書籍。不僅當年中、美的軍備相差懸殊,連日後的歷史紀錄也相差懸殊,這又是件令人感慨、遺憾的事。 有位哲人說過:「我不怕受苦,只怕受苦後還不明白受苦的意義。」自清朝中業國力衰落之後,這兩百多年來中國及台灣基本上都在受苦,戰禍、賠款割地、天災、饑荒接連不斷,動盪的時代留下多少歷史紀錄?後人又從這些苦難的歷史中學到了什麽? 經歷過八年抗戰、國共戰鬥及撤退遷台那個時代的人年事已高,能夠回憶的人大體都已經超過八十歲了。在那個動盪的時代,一定有許多感人的故事,那些可歌可泣、呈現歷史面貌的事蹟如果隨著老人家凋零而消失,怎不令人惋惜、遺憾、又感傷﹖如果讀者認識這樣的老人家,應該鼓勵他們說出自己的經歷,寫成文字,讓他們能為那個時代留下歷史的回顧,也為自己的人生留下真實的紀錄。 相關文章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