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寬容做事嚴謹 培養全方位輔大法律人
─法律學院院長陳榮隆專訪
「做人做事可以有不一樣的標準,但是做人要寬容,做事要嚴謹,不容許有小差錯。」輔大法律學院院長陳榮隆,一直堅持著這樣的為人處事態度,這種風格也影響了他擔任院長的行事作風。陳榮隆擔任第二任院長迄今已第四年,在他的帶領下,法律學院正朝著多方位且全人格培養人才的目標前進。
法律學院的前身為法學院(1963年設立),為順應法學教育專業化之需求與趨勢,2003年由法律系及財經法律系成立法律學院,原法學院更名為社會科學院。目前學生人數大學部1千2百餘人、碩士班約300人、博士班約50人,共約1600人,以全國而言堪稱學生人數眾多、規模完整且組織架構較龐大的法律學院。
陳榮隆院長表示,輔大法律學院和美國法學院一樣屬多元招生,是國內首創,除大學部學士班(法律系、財經法律系、學士後法律系)外,還有完善的碩士班、博士班研究所及碩士在職專班、進修學士班等,學生來源不只是高中生,還有學經歷豐富的各領域社會人士,在學習上彼此往往可以互相幫助,例如會計、醫學方面的問題,就可以直接請教具備這方面專長或有工作經驗的同學。
陳榮隆為法律系教授,自2006年8月出任院長迄今,致力於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他希望在輔大法律學院中,學生可以專心學習,老師可以專心研究,無論個人或團體都可以有很好的空間多元發展。為了達到這樣的目標,法律學院在他任內積極推動幾項重點工作:
學術交流方面,增加和歐美、日本等大學的學術研討交流,此外,兩岸的交流互訪活動也進行多年,和姊妹校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校持續進行實質且有深度的學術交流,這對兩岸法學推動以及師生的學術見解均大有增益。今後並將持續積極與國際知名大學進行學術交流活動,並計畫簽訂姊妹校合作(例如:北京對外經貿大學、福州大學…等名校)。
學術研究方面,設立法律學院學術研究中心,包括民商法學、刑事法學、公法學、財經法學、基礎法學等五個研究中心,各中心由法律學院專任教師以其專業領域或相關領域組成,從事各學術領域相關法學之研究、教學及活動籌辦。將師資分成不同社群,但亦可跨領域運作,對學術的產出和品質的維持都會有正面發展。此外,未來在研究計畫、書籍編寫、課程安排及教師聘請方面,也會由這五個研究中心來運作。
教師方面,鼓勵老師從事持續性研究,不論是刑事法、民商法、財經法…等,每年都舉辦研討會,讓老師們不斷充電。同時,97年11月院務會議並制訂通過辦理「榮譽導師」制度,由畢業院系友中遴選、延聘大約五十位學長姐擔任無給職「榮譽導師」,協助進行學生輔導工作。每位榮譽導師之導生以十名為上限,學生除了可以跟導師學習,還可以了解未來生涯可能面對的問題,以及把握自己現在所能培養能力的機會。
學生方面,則是增加「產學合作」的機會,讓法律學院學生到各法院(例如與板橋地方法院合作)以及校友開設的律師事務所實習;也有法官到學校開課教授司法實務工作經驗,讓學生透過理論和實務的運作學習。此外,並鼓勵學生和不同社會團體、人權協會等組織保持聯繫,希望藉由互動參與增加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每個大學的法學院都有各自強調的重點,陳榮隆說,輔大法律學院重視的不只是海洋法,大陸法也兼備,在課程上貼近社會需求,例如環保法研究、消費者法律研究…等相關課程,輔大法律學院均居領先地位。日後還會在學群方面努力,把課程分得更精細些,讓學生可以透過科學化、專門化的課程設計,配合各自需求去建構自己所要的學習路徑。由於輔大是天主教大學,法律學院又特別注重學生品德操守,所以在課程上很早就開設專業倫理的課程,培養全人發展且具有品德修養之學生,業界一致有良好評價。
至於畢業後的發展,陳榮隆認為,學生不應只局限在傳統的律師、司法官路線,應該具有全方位的遠見與選擇。目前輔大法律學院畢業校友在各領域都十分傑出,包括政府首長、縣市長、民意代表、外交官、司法官、律師、企業家…等各行各業,例如現任內閣首長的勞委會主委王如玄、青輔會主委王昱婷;而在企業界或民間機構發展的校友擔任法務長或法務主任等職位者比比皆是,如台積電副總經理兼法務長杜東佑,即為眾多表現傑出的校友之一。
未來輔大校方將朝向「以院為經營主體」的管理體制之方向推動,陳榮隆表示,由院來領導專業性發展,整體來說是有利的,但同時也加重了各院的責任。法律學院同質性高,各系較容易統合,若以院為主,同一件事情不用再分系一再討論,避免造成時間浪費。目前打算先將老師歸院,學生歸系,而非冒然將各系廢除。輔大法律學院的老師本來就三系兼課,所以對學生並無影響;將老師歸院,則可加強專業分工和跨業整合。
陳榮隆院長勉勵法律學院學生,法律是社會科學的一環,希望輔大法律人能保持冷靜的頭腦和一顆溫暖的心,好好培養人文素養,學以致用,將來要致力促進族群和諧,維護公平正義,為社會好好地做出貢獻。
法律學院網站連結:
http://www.ls.fj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