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9/28 22:23:32瀏覽624|回應0|推薦2 | |
「我雖然是孤兒,可是我活得非常快樂,因為有老師跟修女在愛我……」看著外蒙孤兒院的孩子快樂地唱歌跳舞,服務團隊的成員全都感動得熱淚盈眶…… 由輔大學習中心暨醫學院主辦的「2009蒙古烏蘭巴托社會服務與醫療服務團」,於七月二十日至三十一日前往外蒙首都服務十二天,輔大師生三十人及國泰綜合醫院、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耕莘醫院醫生十三人熱情參與協助。 外蒙服務學習緣起於韓國天主教大學曾有外蒙服務學習的經驗,並熱情詢問校長黎建球關於輔大參與外蒙服務學習的可能。之後,輔大方面透過基督徒基金會和國際天主教大學聯盟聯繫,開始和韓國一起服務,第二年後輔大獨立辦理。 服務學習中心主任嚴任吉表示,「服務學習」是一種趨勢,全世界都在談論這個主題,而台灣教育部也通過課程內涵的肯定,開始注重這一塊。「台灣人不缺錢,更不缺人情味」只要有需要,很多人是樂於貢獻與奉獻的,而輔大也視他們的需要而給予幫助,在外蒙服務的每個晚上都有醫療團隊分享與討論。 問及社會服務方面的見聞,擔任領隊的嚴任吉說來滔滔不絕,有去年給醫生醫好的病人今年回來感恩,也有發糖果孩子卻乖乖排隊不吵不搶,或是大朋友在照顧小朋友,這就是教育。 印象最深刻的,是聖心修女院照顧下的孤兒唱歌,「我雖然是孤兒,可是我活得非常快樂,因為有老師跟修女在愛我……」,在場成員無不鼻酸。嚴主任隨即聯想到印度垂死之家的一個女孩,也曾唱過同樣的歌曲,「我們是孤兒,我們是曾經被傷害過的人,但是我們有修女照顧我們,我活得非常有自信,等將來有一天我也要去照顧別人。」說完嚴也不禁流淚,因為感受到她們在不幸中卻仍是那麼快樂。 至於醫療團隊方面,相較於台灣,外蒙醫療設施和人員明顯不足,光此次看診就大約有一千三百多人次。而也因此發現,外蒙在婦科、腹腔、兒科、糖尿病等醫療議題上還有很多需要探討,也需要許多協助,其中尤其兒科醫生明顯不足。 另外,嚴神父認為,農業方面如果有人能好好關懷那塊土地,解決排水淨水和水源,進行農業實驗以利未來發展;醫療方面,幫助培養儲備醫療人員比義診更加重要:在生活科技方面,教導一些手工藝創作,和教育自給自足的觀念等等。 參與醫療服務組的學生鄭煜明(醫學三)說,因為看見學長去過外蒙服務後有所改變,所以今年報名參加。他跟在醫生的身邊,親眼看見醫生對待病人是如何的體貼與謹慎,不厭其煩地照顧每一個病人。而他眼見眾多的病患渴望可以使用超音波和心電圖等設備,體會到外蒙和台灣醫療品質落差的同時,鄭煜明這才真正明白該如何珍惜所有。 學生黃馨慧(護理三)說,由於自己有志工經驗,所以在網路上看到訊息就報名參加了。這次服務她的主要工作是幫病人作一些基本測量,例如量血壓、身高體重等等。對她而言這是特殊的文化體驗,病人對醫療團隊相當信任讓她十分開心。 社會服務組總召洪維佳(教研所二)表示,社會服務工作量比較重,他們配合當地學生的年齡和需求調整了原先設計的課程,並且自製網路線以方便資訊流通。面對語言隔閡的窘境,肢體和心靈的溝通互動成為很重要的一環,雖然雙方表達感謝的方式不同,但仍然可以理解對彼此的關心是很濃厚的。 鍾宇樺(服設四)說,這次去是教導當地人民自己動手編織手工藝品,原本是期望可以因此成為他們就業賺錢的方法,但是他們卻說,不想賺錢,只是想要公平交易的機會。讓人頓時深省,不同民族在文化和心態上是如此的不同。 離別前的交流會發表會上,雙方帶來表演,有樂團、有唱歌跳舞,並且還展示了編織好的成品,場面十分歡樂。學生洪維佳卻說,大家都哭了,外蒙的孤兒很希望有人陪伴,他們渴望親情,分離對雙方來說都萬分不捨。 服務學習中心老師鄭寶彩則感慨地笑說,原先沒有打算要前往外蒙,一來中心還有很多事情要處理,二來自己留在外蒙服務團的角色功能不大,打算前往印度服務。沒想到卻在一些機緣下,還是參加了,並且全程一直再忙著整合聯繫與規畫,突然變成不可或缺。神父還跟她說,這叫「天天不確定,處處有驚喜」,她表示,「天主要成就的,就一定能成就。」困難之下反而更接近服務學習的核心。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