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豐收安寧療護與佛法
2007/01/22 17:01:40瀏覽884|回應1|推薦15

◎豐收安寧療護與佛法~96/01/12-01/14於正醒禪苑

第一節~背一個聖人,渡過很難過的河

 

在第一節,黃曉峰醫師主講的講題:『從安寧療護談臨終醫療』中聽到關於安寧照顧的起源。是在西方,從中世紀以至現代,從修道院以至醫療……。感覺到宗教人員的覺性與慈悲在安寧照顧中展現無遺,令人感動。

 

其次,Dame Cicely Saunders 〈算是提倡安寧照護的鼻祖靈魂人物〉的主張:

1.整體性的疼痛照顧。

2.生活品質的衡量與三位一體的照顧。所謂三位即是:醫師、護士和醫護社工。

3.像家一樣的地方做安寧療護的照顧。

4.乃至在社區中照顧病人。

5.在不同機構、單位之間維持持續性的照顧。

 

真是言簡意賅道盡一個照顧癌症末期病患,所需具備的基本認知與要素。

『背一個聖人,渡過很難過的河』是如何神聖與艱鉅的任務啊。而那個擔任背負聖人過河的人是誰呢?是你、是我、是他,是每一個還活著,存在這一口呼與吸之間的每一個人~必須學習的功課。因為,在生命的面前我們都必須尊重與謙卑;在生命終結之前我們都必須學會放下;在疾病與健康擺盪之間,我們都必須學會慈悲的接受與柔軟的付出。

 

第二節~因為有夢想,於是自以為長了翅膀

 

在第二節,許禮安醫師主講的講題:『病情告知的藝術與技巧』中聽到關於病情告知的真理與真相,喚醒迷夢中人。淨土發願文:『若臨命終,自知時至,身無病苦,心不貪戀,意不顛倒,如入禪定…..』在安寧療護的理念與實務中找到相對應的理解與實相,令人眼耳為之一亮。面對生命無常而自然的進展,乃至死亡;醫、病、家人……等關係,彼此尊重個別差異性,坦承面對病情現狀,互為告知,共同承受面對死亡的逼迫,學習尊重並給予患者對本身生命生死之主導權,是每一個人都必需要具有的新觀念。

許禮安醫師對病患乃至一切有情的菩薩情懷,在一句『因為有夢想,於是自以為長了翅膀。』的自我期盼話語中展露無遺,忍不住令人讚佩。《0955-784-748許醫師24小時開機,為需要安寧療護者提共全面開放的救渡與諮詢,真是『千處祈求千處現』『聞聲救苦』的大悲觀音。

 

第三節~計畫追不上變化

 

『宗教師在醫學界的功能與角色』由有實務經驗的會焜法師來主講,加上臨終感應彌陀接引的個案報告,真是精采萬分,令人對阿彌陀佛淨土信心大增,在哀傷中有了歡笑,在淚水中透露著黎明的曙光。重要的是:不改變癌末或是臨終者之原有信仰,而是懷念、憶念生前之善法,做好此生的準備,好整以暇面對下一段生命旅程。

法師從與台大合作安寧療護工作,至今,轉向各個寺院道場,教育常住大眾以及身為宗教人員應有的安寧療護觀念,實是刻不容緩的不凡志業。雖然,無常的真理常常使得計畫追不上變化,在此,仍然祝願法師之菩提大願:心想事成,善願圓滿。

 

第四節~支持一路走來的力量

 

由翁瑞萱護理師主講的『癌末病人常見之症狀與處理』,讓我們看到白衣天使在第一線照顧病患的愛心、用心、細心、耐心與辛勞。豐富的經驗和敏銳的觀察、藥膳食物與止痛藥物適當的給予,不僅只是讓病患不陷入肉體的痛苦中,更進一步得到身體的舒適與心靈的平靜與滿足。

 

支持一路走過生命幽谷的力量是:全人、全家、全程、全隊的照顧。病人是主角,家人是配角,其餘醫療團隊等相關照顧者是跑龍套的;『跑龍套』的要順主角的心意、協助配角,共同去完成主角人生的最後一場戲。在醫、病與健康者之間,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腳本』要去盡情演出。

 

第五節~自我覺察才能幫助自己

 

最後一整天的課程,由劉乃誌講師帶動大家『角色扮演』,學習『陪伴與溝通的技巧』真是令人印象深刻:歡笑與淚水交織出,癌末病人面對生命無可挽回的困境;以及陪伴者具足敏銳自我覺察與傾聽、陪伴的重要性。

 

自我覺察包括:

1.利用、運用情緒而不被情緒所用,覺察干擾情緒的字眼,學習用言語表達自己的情緒。

 

2.避免沒幫助而容易脫口而出的話語,例如:節哀順變、時間可以沖淡一切、再想也沒有用,別難過了……等等。

 

3.要克制自己的情緒過度投入對方的傷感,並意識到習慣提供自己的經驗,不見得能幫得上忙。

 

4.靜默與傾聽地陪伴悲傷者,真是一門大學問。陪伴在癌末病患與陷入無助、哀傷的家屬之間,為了誰? 為何目的而陪伴?照顧者當有高度自我覺察的能力與智慧,才能真正幫助自己與被照顧者。

 

5.我們並不能免於癌末病患與家屬悲傷的本質與事實,也不可否認我們的情緒與悲傷,隨時可能被勾牽、引動。但是,我們所做的一切『給予』並『接受』哀傷者的種種所做所為,將改變對方關於哀傷的一切經驗與感受;乃至,對於悲傷事件的意識見地,助益癌末病患與家屬和平、安寧渡過人生的最後,與最大的這一關卡~善終。 

 

精采而充實的三天『佛法與安寧療護』研習課程已經圓滿落幕。然,善終的人生大事的課題,才隨著參與研習者的口、耳、與發心,正不限時、空地向四方展開長途旅行。

 

生與死之間,只是此生與下一生的分野;外相的改變、心性的再鍛鍊,走向下一階段可預知或不可預知的生命之旅。不論身為陪伴者或是背負者,或是主角自己,但願都能與佛同在、蒙佛接引渡過此生與下一生之間很難過的河。

                  

 ~完稿於01/17/2007 12:35:58 AM草屯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回應文章

綠荷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令人敬佩的醫師~ 菩薩心腸---> 24小時不關機
2007/01/26 08:07

------ "照顧者當有高度自我覺察的能力與智慧"

要做得圓滿無瑕還真不容易,尤其情緒方面....真是一大學問啊!

S.F.果樂法施F.S.(shiglfs) 於 2007-08-07 18:36 回覆:
情緒的覺醒與管理也是必需學習的~人生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