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五果
2012/07/20 23:54:22瀏覽277|回應0|推薦5
@五果
名相解釋閱讀、相關出處:之一
【五果】      瑜伽三十八卷十三頁云:於此相中,云何為果?謂略有五。
  一者、異熟果。
  二者、等流果。
  三者、離繫果。
  四者、士用果。
  五者、增上果。
     
不善法於諸惡趣,受異熟果。善有漏法,於諸善趣,受異熟果。是名異熟果。
不善故;住不善,不善法。修習善故;樂住善法,善法增長。或先業,後果隨轉。是名等流果
八支聖道,滅諸煩惱,名離繫果
若諸異生,以世俗道,滅諸煩惱,不究竟故;非離繫果 。諸有一類,於現法中,依止隨一工巧業處,起士夫用。所謂農作商賈事王書畫算數占卜等事。由此成辦諸稼穡等財利等果。是名士用果。若眼識等,是眼根增上果;乃至意識等,是意根增上果。眾生身份不散不壞,是命根增上果。二十二根,各各能起自增上果;當知一切 名增上果。二十二根增上作用,如攝事分,應知其相 。
 
二解 
  辯中邊論下卷一頁云:已辯修位;得果云何?
頌曰:器說為異熟。力是彼增上。愛樂、增長、淨、如次即五果。
論曰:器、謂隨順善法異熟。力、謂由彼器增上力,令諸善法,成上品性。愛樂、謂先世數修善力,今世於善法,深生愛樂。增長、謂現在數修善力,令所修善根 ,速得圓滿。淨、謂障斷,得永離繫。
 
此五如次,即是五果。
一、異熟果。
二、增上果。
三、等流果。
四、士用果。
五、離繫果。
 
三解 
  成唯識論八卷四頁云:果有五種。
  一者、異熟。謂有漏善及不善法所招自相續異熟生無記。
  二者、等流。謂習善等所引同類;或似先業,後果隨轉。
  三者、離繫。謂無漏道斷障所證善無為法。
  四者、士用。謂諸作者,假諸作具,所辦事業。
  五者、增上。謂除前四,餘所得果。

四解 
  大毗婆沙論一百二十一卷三頁云:然契經中說:果、有五種
  一、等流果。
  二、異熟果。
  三、離繫果。
  四、士用果。
  五、增上果。
  等流果者:謂善、生善,不善、生不善,無記、生無記。
 
異熟果者:謂諸不善,有漏善法,所招異熟。因、是善惡;果、唯無記。異類而熟,故立異熟名。
 
離繫果者:謂無間道斷諸煩惱。此無間道,以煩惱等斷,為離繫果及士用果。以解脫道,為等流果及士用果。以後等勝自類諸道,為等流果。若無間道,以能於先來諸煩惱斷集得作證,此無間道,以彼煩惱斷但為士用果。
  此則總說。若別說者;苦法智忍,以彼欲界見苦所斷十隨眠等斷,為離繫果及士用果。
  以苦法智品,為等流果及士用果。以後等勝諸無漏道,為等流果。
  如是乃至道類智忍,以色無色界見道所斷十四隨眠等斷,為離繫果及士用果。以道類智品,為等流果及士用果。以後等勝諸無漏道,為等流果。
 
  以三界見苦集滅所斷及欲界見道所斷諸隨眠等斷集得作證:
  此道類忍,以彼諸斷為士用果。諸預流者,於一來果,求作證時,初五無間道,以彼五品隨眠等斷,為離繫果及士用果。以五解脫道,為等流果及士用果。以後等勝自類諸道,為等流果。第六無間道,以第六品隨眠等斷,為離繫果及士用果。以第六解脫道,為等流果及士用 果。以後等勝自類諸道,為等流果。
 
  以三界見所斷及欲界修所斷前五品隨眠等斷集得作證。
  此第六無間道,以彼諸斷為士用果。諸一來者,於不還果,求作證時,無間道起,能斷欲界修所斷四隨眠。若斷第七及第八品;此無間道,以彼二品隨眠等斷,為離繫果及士用果。以二解脫道,為等流果及士用果。以後等勝自類諸道,為等流果。若斷第九品一無間道,以第 九品隨眠等斷,為離繫果及士用果。以第九解脫道,為等流果及士用果。以後等勝自類諸道,為等流果。
 
  以三界見所斷及欲界修所斷前八品隨眠等斷集得作證。
  此第九無間道,以彼諸斷為士用果。諸不還者,於無學果,求作證時,無間道起,能斷色無色界修所斷六隨眠。若斷初靜慮染一品乃至九品;此九無間道,以彼九品隨眠等斷,為離繫果及士用果。以九解脫道,為等流果及士用果。以後等勝自類諸道,為等流果。如是乃至離 非想非非想處染前八無間道,以彼八品隨眠等斷,為離繫果及士用果。以八解脫道,為等流果及士用果。以後等勝諸無漏道,為等流果。金剛喻定,以第九品隨眠等斷,為離繫果及士用果。以初盡智品,為等流果及士用果。以後等勝諸無漏道,為等流果。
 
  以三界見所斷及下八地修所斷,並非想非非想處修所斷前八品隨眠等斷集得作證。
  此金剛喻定,以彼諸斷為士用果。若諸異生離欲界乃至無所有處見修所斷染,諸無間道,以彼諸斷,諸解脫道及後等勝自類諸道,為果多少,如理應思。士用果者:若法,由彼士用故成;此法說為彼士用果。增上果者:若法、由彼增上所起;當知此法是彼增上及增上果。是 餘增上非增上果。謂後生諸法,是前法增上及增上果。前生諸法,是後法增上非增上果。未來諸法,是過現法增上及增上果。過現諸法,是未來法增上非增上果。未來現在法,是過去法增上及增上果。過去諸法,是未來現在法增上非增上果。
  FROM:【法相辭典】
 ==============================================================
之二、
 
佛學大辭典/異熟等五果 /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  佛學大辭典
作者丁福保1922年出版,1952年逝世,所以本辭典在兩岸四地以及美國屬公有領域。
五果   維基百科條目:異熟等五果
【異熟等五果】
(名數)性相門分別因果之相
因分六種,果分五種:
一、異熟果,以惡業招來世三惡之苦果,以善業招來世人天之樂果。苦樂之果性,皆為無記,與業因之善與惡之性異,故曰異熟果。自六因中之異熟因而來。
二、等流果,依前之善心而轉生後之善心,依前之惡心而益生後之惡業,依前之無記而生後之無記,等於果性因性而流來者。自六因中之同類因與遍行因而來。
三、士用果,如農夫之於米麥,如行力之於道果,總依造作之力用而得者。自六因中之俱有因與相應因而來。
四、增上果,以一有為法,望其餘一切之有為法,為增上果,其餘一切法,或與之以力,或不與力,亦不障害之,以其與力及不障之增上力,生此果也。是雖似前之士用果,然彼局於對有力之因體,此則通於有力無力之一切法,而為所得之果。自六因中之能作因而來。
五、離繫果,依涅槃之道力而證之者。涅槃離一切之繫縛,故云離繫。此法常住,非自六因而生者,唯以道力而證顯,故雖與以果之名而非對於六因之因體。見顯揚論十八,俱舍論六。
====================================
之三、
異熟果  
出處: 陳義孝編, 竺摩法師鑑定, 《佛學常見辭彙》解釋:五果之一。見五果條。
出處: 明,一如《三藏法數》字庫
解釋:
謂諸眾生現世作不善業,則招來世惡趣之果。若作有漏善業,則招來世善趣之果。以其異世成熟,是名異熟果。
(不善法者,殺、盜、婬、妄也。惡趣者,修羅、餓鬼、畜生、地獄也。
有漏善法者,漏即三界之惑,雖修人天之善,未能斷惑故也。善趣者,人、天二道也。)
出處: 明,一如《三藏法數》字庫
解釋:
異熟果者,謂果報異時成熟,即第八識也。以此識能含藏一切諸法種子,而成熟諸根識之果也。如眼等諸根,由昔作善惡之因,今報得苦樂之果。若今作善惡之因,亦感當來苦樂之果,是名異熟果。(諸根者,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也。)
出處: 朱芾煌《法相辭典》字庫
解釋: 
瑜伽九卷一頁云:
與異熟果者:謂於殺生,親近,修習,多修習故;於那洛迦中,受異熟果。如於殺生,如是於餘不善業道、亦爾。是名與異熟果。
 
二解 如瑜伽三十八卷十三頁五果中說。
 
三解 如菩薩八種異熟果中說。
 
四解 成唯識論二卷七頁云:
異熟習氣為增上緣,感第八識,酬引業力,恆相續故;立異熟名。感前六識,酬滿業者;從異熟起,名異熟生不名異熟。有間斷故。即前異熟及異熟生,名異熟果。果異因故。
 
五解 成唯識論八卷四頁云:
一者、異熟。謂有漏善及不善法所招自相續異熟生無記
 
六解 俱舍論六卷二十頁云:
論曰:
唯於無覆無記法中,有異熟果。為此亦通非有情數?唯局有情?為通等流、及所長養?應知唯是有記所生
一切不善、及善有漏、能記異熟;故名有記。
從彼後時,異熟方起,非俱無間名有記生。如是名為異熟果相
非有情數、亦從業生;何非異熟?以共有故。謂餘亦能如是受用。夫異熟果、必無有餘共受用義
非餘造業、餘可因斯受異熟果。其增上果、亦業所生;何得共受?共業生故。
七解 入阿毗達磨論下十四頁云:
異熟因得異熟果。果不似因,故說為異。熟、謂成熟;堪受用故。果即異熟,名異熟果。唯有情數攝;無覆無記性。
 __()__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higlfs&aid=6650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