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再談派系
2009/10/09 18:28:35瀏覽384|回應1|推薦0

派系由來

凡有人就有派系,派系也不是只有國民黨才有,民進黨也存在派系問題,不過民進黨的派系,後來雖然也有利益分配的問題,但最初是因為發展過程中理念或路線的分歧而形成的(當然也有家族派系,那是因為當年“黨外”備受打壓,一般人不敢從政,參政往往成了“家族志業”),國民黨派系起緣最初則是由上而下的。

49年國府播遷來台,面臨少數統治的問題,最方便的方式便是將在地人分而治之,加上號稱自由民主,必須舉辦地方自治選舉,可是當時的情勢是“黨外無黨”,除少數“黨外人士”之外,沒有挑戰者,因此扶植地方不同派系,鼓勵參選,就成為必要的政策,當時最常見的地方派系就是所謂的“公所派”、“農會派”等等。蔣經國時代為了提高本地人參政機會,開始有了“吹台青”政策(能吹善捧的台籍青年菁英),安排形象良好的台籍菁英返鄉參選,像當年南投縣長吳敦義便是,省議員許信良亦是(許後來爭取參選桃園縣長未成憤而脫黨競選,引發當年轟動全國的中壢事件),許舒博的父親許文志參選雲林縣長亦是。只是人性自私,大部分的人當選之後總會培養自己親信勢力,甚至希望將權力傳給自己家人,所以往往是換一個縣長就形成一個新的派系,縣市長也會拉攏有道上背景的人物幫自己穩住議會,如伍澤元與鄭太吉,許文志與張榮味。

派系與黑道

派系不一定就是黑道,但是派系介入地方選舉,從推舉人選,到協調(即所謂搓圓仔湯),綁樁,買票、固票、催票,常常會有黑道人士的介入,而有些黑道人士也希望藉選舉漂白,擴大其事業版圖。在蔣經國時代,地方派系和國民黨保持一種“隨扈關係”,替國民黨守住地方執政,藉以換取特殊利益,但是不容許其染指中央。但是到了李登輝時代,為了和以外省籍為主的國民黨非主流展開權力鬥爭,李登輝大力栽培地方派系以為奧援,加上國會全面改選後,派系人物參選機會大增。過去黑道組織和中央政府的關係大多只限於和情治系統的互相利用,如美麗島時代、江南命案時竹聯幫的角色,但是此時黑道人物卻得以堂而皇之與派系合流進軍國會,所謂“黑金政治”、“黑金派系”的稱呼約在此時常常被人提起,羅福助、顏清標等知名人物也是在此時崛起。

黑道之所以能夠把持地方政權,不在於一般人想像中的惡行惡狀魚肉鄉民,相反的其選民服務通常相當認真周到,他們的利益,大多來自砂石場、土資場、垃圾處理場以及工程回扣、企業回饋等,利用這些利潤經營樁腳,選舉時替自己買票。

黑道買票“效率”比一般政治人物高,因為樁腳不敢中飽私囊,錢發出去後也會努力去固票、催票,唯恐開不出成數無法交代。在中南部許多地方,鄉人惜情,拿人錢財不好意思不投人家。兩年前立委選舉,雲林斗六檢方查獲賄選,全里一千多人全被叫去問話坦承收錢,連兩位醫生也承認拿了五百塊,醫生當然不是缺錢,而是怕不拿被人“點油做記號”。派系參選當選關鍵在於本身“夠不夠力”,檢調“夠不夠嚴”。2004年總統大選,陳水扁、宋楚瑜不約而同到雲林縣尋求某位重量級人物的支持,宋還情急下跪引發議論,他們是深知其影響力,但卻忽略了一件事,除非是買票,否則黑道及派系的作用還是有限的。

派系與政黨的共生關係

蔣經國時代國民黨藉派系掌握地方,但是在威權體制下中央仍能有效掌握地方,但是李登輝時代以後權力逐漸失衡,在某些縣市派系力量凌駕政黨,像雲林嘉義這兩縣就是極佳的例子,嘉義縣國民兩黨只是聊備一格,真正掌握地方的是黃林兩派,也因此2001年民進黨乾脆捨棄自己的參選人,徵召林派陳明文才得以攻下山頭;雲林縣的情形從這次立委補選和縣長選舉就可看出來,沒有張系的點頭,國民黨在雲林縣幾乎推不出候選人,也逼得馬英九不得不重新思考和地方派系的關係。

地方派系和國民黨中央是共生關係,不可能將其消滅,猶如腸中之細菌,但也不容許其過份坐大,變成尾大不掉的毒瘤,最近國民黨在台東勸退鄺麗貞,在雲林推出吳威志,在輕重拿捏的分寸上似乎可嗅出端倪。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hiekuan2000&aid=3391806

 回應文章

alex kao
等級:3
留言加入好友
骨刺
2009/12/25 19:55
悠閒!已經是個奢侈的名詞
 
高國慶醫師來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