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9/28 14:54:56瀏覽165|回應0|推薦1 | |
王如玄請辭風波,演變到各說各話,管中閔也跳出來喊冤,但是問題的核心卻不容忽視,長久以來我們經濟政策到底問題出在哪裡?很明顯的,就在「依賴」兩個字。 先是依賴ECFA,後又依賴外勞薪資脫鉤,把希望全放在ECFA只能寄託在一個前提上:兩岸的垂直分工合作模式能維持長久。一旦發生現在的情況:對岸經濟降溫,或是發展進口替代,與台灣的合作模式轉為競爭模式,那麼台灣經濟就陷入困境,這難道是無法預見的嗎?現在為解決這種困境,又寄希望於所謂經濟特區,希望用廉價外勞為台商延命。問題在於這種不斷以壓低工資擠壓出利潤的經營模式能撐到幾時?血汗工廠的生產模式會不會遭致貿易抵制?況且這又將排擠本勞的就業機會,因為有那麼廉價好用的外勞,誰還用本勞?企業為了獲利當然會支持,但他們也都明白這是最後一次機會,賺夠了就要落跑了,哪會用心去改善體質提升競爭力?長久以來我們的產業政策就是縱容甚至鼓勵依賴,依賴廉價勞工,廉價的土地成本,在本國混不下去了就用同樣模式複製到海外,如今海外混不下去了,就把腦筋動到廉價外勞身上,回到國內繼續混。 昨天報紙有篇社論問得好:「是經濟發展困境讓我們有了這樣消極保守的思維邏輯,還是這樣消極保守的思維邏輯帶領我們進入了經濟發展的困境?」今天我們的經濟困境,可說是咎由自取,沒有志氣的國民造就了沒有志氣的政府,沒有志氣的政府又助長了沒有志氣的思考模式,看看人家韓國人,是用這種模式提升競爭力的嗎?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