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移花接木
2013/06/25 15:03:49瀏覽55|回應0|推薦0

      六水河,處於下杖子村和楊杖子村之間,浪濤翻滾,洶湧的河水,如一條惡龍咆哮著向北奔騰而去。
  遠遠地站在岸邊,杜遠舟放眼望去,以前的大橋早已不復存在,依稀可見的橋墩,只剩下一些碎磚殘石,散落在淤泥之中,掛滿樹枝雜草。高雄駕訓班 高雄考駕照 高雄防水 高雄房屋漏水
  這已是楊杖子村的第三天。由於回來之後,他們並沒有要到絲毫的提留款,孫正保又被批得狗血噴頭,雖然不是第一次了,但孫正保心中實在氣不過,便和上面爭辯幾句,最終一氣之下請了病假。
  其實,大家都心知肚明,提留款收不上來並非孫正保的原因。他之所以被批評,就是因為他以前的靠山鄭鄉長,和現任鎮黨委副書記的王占良,也就是王侯山的二叔,一向不對付,可謂針尖對麥芒。當年,鄭鄉長出事,甚至有人懷疑,可能和王占良有關,上面也認為他辦事不擇手段,因此他停留在副書記位置上長達五六年。
  如此一來,作為鄭鄉長的關係,孫正保自然也不會得好煙抽,但幸好他以往工作不錯,並沒犯過什麼大錯。這一次,又被當成了王侯山的替死鬼,孫正保心中怨氣十足,終於沒忍住,弄得被迫暫時請假休息。永和防水 永和駕訓班 三重教鋼琴 永和學電腦 
  昨天晚上,杜遠舟特意去了孫家,畢竟孫正保對他不錯,上門看望一下,亦屬正常。凡是深諳方圓處事之人,錦上添花的事一定會做,雪中送炭的事更會去做。杜遠舟也是如此提醒自己。
  雖然心裏還有一些憤懣,但見杜遠舟登門,拎了一兜水果,孫正保顯得很高興。他們認識時間不長,僅有幾天功夫,但杜遠舟不僅救了自己一命,而且在自己倒楣的時候,登門看望,更顯得有情有義。
  兩人談了很久,大多時間孫正保在說,杜遠舟在聽。其間,孫正保說了一些王占良叔侄倆不上臺面的手段。這一次,他十分肯定地說是王占良設計的圈套,只怪自己沒忍住,語氣之中透出一絲懊悔。
  作為包村幹部,一個臨時工,雖然工資不高,但畢竟是體面的工作,在鎮上這片小地方足夠混了,一般人都給幾分面子。
  聽到這些,杜遠舟不禁有些感歎。雖然說他心中的所圖絕非一鄉一鎮,目光還不至於如此短淺,但臨時工尚且鬥爭複雜,何況其他的崗位呢!
  這件事,足以讓杜遠舟領略到了官場的殘酷性,也提高了警惕。
  相隔六水河,杜遠舟靜靜地望著對面的楊杖子村方向,雖有一片茂密的樹林隔著,並無法看見村莊。但靠近山腳絕壁處,隱約地看出一條三四米的路面穿過灌木叢,一直通向河邊。
  此時的路面上,早已荒蕪一片,雜草叢生,如果不仔細看看,可能都已經分辨不出來。
  今天正好其他人都下鄉了,而孫正保暫時在家,杜遠舟便向包主任請假,說家中有事,便來到下杖子村的村頭,原來的六水河大橋處。
  站在河邊,聽著嘩嘩的流水聲,他仿佛又聽見楊杖子村幾個村幹部的抱怨,還有華曉梅那雙嫵媚的大眼睛。板橋學電腦 三重微整型
  在楊杖子村的時候,杜遠舟就一直在換位思考,將自己假設成了孫正保,認真思考著關於提留款的問題。所謂換位思考,對領導幹部來說,尤其個人成長,至關重要。
  將心比心,便能明人之心。在杜遠舟看來,一個有智慧的人,一定懂得換位思考,要學會寬容人、理解人,將心比心、推己及人,站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環境來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處理問題。一個人學會並善於換位思考,充分運用到實踐中,一定會有效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當分別站在孫正保角度,站在村民角度,杜遠舟綜合分析一下,其實並不是楊杖子村民準備賴賬,不交提留款,當然不排除部分人有這一方面原因,但很大部分原因是他們的山貨運不出去,自然也沒有收入,更談不上交提留款了。
  儘管心裏有一些想法,當時,杜遠舟並沒有過多的插話,畢竟孫正保才是包村幹部。再說了,他也還沒有想到具體解決辦法,貿然開口顯然不合適。
  但他直覺認為,要想解決村民的山貨運出問題,等待鎮政府修橋解決恐怕不知何年何月,最終還要村民自己想辦法,而這個辦法一定會落在六水河上。因此,他今天請假之後,一個人來到這裏。
  看到隔岸陡峭的山壁,以及緊挨著山壁那一條四五米的林間大道,杜遠舟陷入苦苦的思考之中。
  經過苦思冥想,他大腦裏突地一下蹦出來了靈感,似乎找到瞭解決問題的思路。杜遠舟三步並兩步,來到六水河岸邊,然後仔細觀察周邊地形和環境,等一番查看之後,頓時欣喜不已。
  這條波濤洶湧的六水河,使他不由得想起了雲南的怒江,雖然兩者事實上並沒有可比性,六水河流量比怒江小了許多,至於六水河之名在祖國眾多名河大江之中更是不顯。
  說起怒江,幾乎所有學過地理的人都知道,它是我國西南部重要一條河流。一直被外國人稱為“東方大峽谷”的怒江大峽谷,水流湍急、洶湧澎湃、落差極大,兩岸的碧羅雪山、高黎貢山層巒疊嶂、危岩聳立、懸崖陡峭。自古以來,這裏交通十分不便,正所謂“岩羊無路走,猴子也發愁”。
  除了幾處水勢稍緩的渡口可以用木船擺渡外,其他地方既無法架橋,又不能涉渡。但即使如此,也難不倒有智慧的先民們。
  生活在怒江兩岸的傈僳族、怒族、獨龍族和漢族人民,發明了一種叫做溜索的古老渡江工具,往來飛渡,運送物資。也正是靠這種獨特的“橋”,保持著彼此間的交往與聯繫。
  前世的杜遠舟,曾經去過那裏旅遊!當時,看溜索、玩過溜已成為雲南省怒江自治州開發的世上獨一無二的旅遊專案,吸引了無數遊客及探險愛好者。
  看了六水河兩岸環境,杜遠舟發現,正好適合安裝溜索,只要用兩條或一條繩索,分別系於河流兩岸的樹木或其他固定物上,一頭高,一頭低,形成高低傾斜。這樣就可以輕鬆解決楊杖子村當前的燃眉之急。永和廚具設計 永和廚房設備
  等安裝外幣,過渡者將竹、木制做的溜板或特製座位,吊在繩索上,借助於繩索的傾斜度,溜向彼岸。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溜渡往來的貨物、牲畜等,甚至還可以溜渡人。
  想到這裏,杜遠舟喜上眉頭,正如趙萬成所言,一旦村裏所存的貨物賣出去了,提留款問題也幾乎差不多解決了,至少已經成功了一多半。

( 心情隨筆男女話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henmma&aid=7818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