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尋人啟事.....找自己的家
2016/01/18 20:43:44瀏覽204|回應1|推薦0
當歲月的河終要流入人海之中,我們漂流,隨波起伏。
在緣份的潮汐之間,我們相遇又分別,放逐又追尋。

如果在人海漲潮之前緊緊擁抱,也許就能縮短思念的距離。
當你在照片那一邊逐漸淡去,我還想再見你一面。

但願歲月的河磨平了粗糙的世界,我會張開我雙手,撫摸你的背。

我多想找到你。

每個人聽到這首歌都有不同的解讀,或許是失去,或許是遇見,更或許是未知。不論什樣子­的感情,都會被包含在這個歌裡。以低音和口氣為主的唱法,相較過去你對LaLa的想像­可能不是太容易連結,但現在起合而為一,這個傾訴會改變她和你之間的一切,不論演唱,­鋼琴,弦樂等等,此曲蘊含的全部,都直直往你心裡去。

分享小日子一篇文章.....

自己才是自己的家

一種歸屬感 Voices within

(撰文.攝影=皮耶恰  為避免「思考迴路封閉」,從學院的俄國文學研究走入社會。看過一些美景,說了一些再見,現在只渴望真心且不需刻意就能平靜地過生活。)

中午離開辦公室買午餐,耳機裡傳來李宗盛用吟唱詩人的口氣唱〈愛的代價〉,這首歌不知道聽過了幾次,但這次當李宗盛唱著「走吧,走吧,人總要學著自己長大。」我好像聽懂了什麼。

長大是剎那間的事。攤開關係裡的愛恨情仇,原來小時候聽不懂的都會情歌也是拿來療癒現在的自己;青春時期強說愁看著似懂非懂的電影,現在才理解,不只愛情不用翻譯,孤寂與疏離也滔滔說著同一種語言,像是緊箍咒扼著我們 的腦與心。

大叔繼續唱:「走吧,走吧,為自己的心找一個家。」

談起家,大眾的腦海裡可能會自動描繪出前有小河,後有山坡,屋裡的男女主人笑開懷,兒孫打鬧嬉戲的陽光普照畫面。但隨著成長,愈來愈多人在生命裡交會,我才理解「家」不應該是三房兩廳或是傳宗接代,而是心的歸屬。

友人在童年的一場大火中失去了父母,大學時期聊起過去與現在,他淡然地說:「現在哥哥在哪裡,家就在哪」,出社會後的一次真情告白中,他說女友給了他歸屬感,小資男女不急結婚,在臺北租個套房,有著甜蜜的家。

「歸屬感」是難以參透的微妙定義。我在莫斯科住了一年,對這北方大城也算熟門熟路,能學俄國人上當地餐館,進小劇場看戲,迷了路能循著俄文地圖回宿舍。我「活」在莫斯科,卻始終揣著格格不入的惆悵,因為深知馬鈴薯與羅宋湯始終是異國料理,異鄉人終究得再次飛過西伯利亞大陸,回到島嶼。

兩年前外公在醫院度過人生最後的時日,家人掙扎要在醫院拔管還是送他回家,讓孱弱的他在自己的床榻上道別大家。當時我才體會:「回家」是最後一件人生大事。在醫院折騰兩個禮拜,冰冷的肉身會到家,外公藉著兩枚銅板鏗鏘落地說他回家了,我鬆了一口氣,卻也哭了。

眼淚婆娑思念沉默不語的外公,我總怍度哪裡才是他的家。17歲從中國取到海南島抵臺,定居去妻生子,蕃薯與芋頭的文化衝擊,吵吵鬧鬧如大時代的飄搖,從少年郎到白髮蒼蒼的爺爺,大江大海切開原生血脈,從飲食從語言從生活方式,重新開始。

2009年農曆年,我在埃及機場等著飛返莫斯科,想家想年夜飯想著臺灣好遠,於是偷偷流了淚。活在小確幸年代的我,很想問晚年老是靜默的外公:「你有偷偷哭過嗎?」軍人是剛毅的,但人心都是柔軟的。不會有答案了,只願他曾有過歸屬感。

(完整內容請參閱《小日子》045期  我們鍾愛的老街巷)

【喫茶配話】

無語  聽歌  賞文  喫茶配點心....哈哈哈!!!

(難得碰到有感覺的歌與文章還有照片....就好好欣賞不多話!!  哈哈哈!!!)

˙

˙

˙

★★★★★ 謝謝您的到訪 糊塗 祝您 天天愉快!!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hengma&aid=43992039

 回應文章

多硯坊 (休)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6/01/19 12:07

漂泊的年代
動盪的歲月

處處無家
處處家

真糊塗(shengma) 於 2016-01-19 20:57 回覆:

多硯坊也在外(東管)漂泊多年.....較能體會  遊子的心情....哈哈哈!!!

較幸運的是  您有妻兒陪伴  在哪多有家的溫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