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天說地: 認識潮間帶 "岸是海的唇",好美的一句寫實用詞,海岸在漲潮、退潮時,海水會交替漲退每天兩次淹沒底質,讓底質暴露在空氣中或淹沒在海底,這就是潮間帶。潮間帶是人類接觸海洋的最前線,是陸地和海洋的交會帶,是大海及陸地間最敏感的區域,潮間帶對海洋生物而言,是個高溫、高鹽又乾旱的惡劣環境,但偏偏有眾多的生物在這兒爭生存。
調查緣起 感謝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保育課及趙教授的費心安排,讓我們參加了2010年6月12日的海岸潮間帶無脊椎動物多樣性之調查研究活動,您可以看到相片中每六人編為一組,利用大退潮最低潮的時段,在墾丁稀有的珊瑚裙礁海岸區拉30公尺長的穿越線,由高潮線起,穿越中潮區到低潮區。每5公尺為一區段,採集並計算穿越線兩旁0.5公尺內大型無脊椎動物的數量,將生物照相後,放生回原處。
成果分享 此間潮間帶退潮時岩礁約40公尺長,礁岩上的坑洞裡有許多的小熱帶魚、貝殼、海星、海膽、海參、海菜以及無數的海中生物,讓我體會到大自然可愛的一面。也開始認識黑齒牡蠣、白肋蜑螺、星笠螺、紫口岩螺、白口岩螺、結螺、火焰筆螺、蜈蚣櫛蛇尾、鱗笠藤壺、梅氏長海膽、黑刺星海參等平時不常見的動物。這些相片或許能勾起您於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在某個海岸曾經看過的奇怪動物,而那些陪您一起去看海的好友現在在哪裡呀!
夏川里美 - 淚光閃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