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學術理論:《談文字寫作技巧與虛實文體價值之論述》 作者 沙丘
2011/07/01 15:30:56瀏覽2282|回應0|推薦216

                                               

                                             

  學術理論:《談文字寫作技巧與虛實文體的價值論述》

 

                                                                                            

 生活的本質,則是屬於人類群集性質的生存與學習。

 所謂生存的基本定義,乃是屬於一種大自然界有著物競天擇生態之下的適應本能。而學習的本質,也正是在這一種生存本能上面有著生活學習的要領與技巧。

 反觀,我們生活周遭的一切倫理道德,也都是來自於先祖們的生存智慧與生活技巧;若不然,生活中一旦沒有這種所謂的倫理綱常,那豈不是容易造成國之大亂、是非群起?

 相形之下,在文字創作上面,也都會產生這種所謂寫作技巧的效應現象呈現;其也包括章法應用上面的起承轉合、文法應用上的詞義區別、形音義的組合結構以及修辭學所產生的意象、引喻的效應現象等等,也都會產生這種所謂「術」的現象呈現,其在這個所謂「術」的應用上面,要如何來相應形成於具有個人的「思」之文意表現,這也正是屬於個人寫作功夫的拿捏程度上面,確實有著非常大的差別性因素存在;如果每一位寫作人沒有經過這種基本的概念與認知,那麼所撰寫出來的每一篇文章,往往無法展現出個人的寫作氣格與文理識度?

 反觀,在記述文章與表述文章的寫意之間,則又會呈現出不一樣的寫作形式出現?更直接地說:在一篇表述文章的寫意表現裡頭,則比較容易呈現出具有個人的寫作思想;而屬於一般性質的記述文章,則會比較難以延伸出一種具體論述的自我思想表現?

 我記得去年(2010.06.01)曾在我個人所屬的各個文學創作天地,有發表過一篇學術論談:《談散文體裁與寫作分別認知的現象概論》其中有一段很長的表述內容是這麼說的:

 所謂一篇好的散文,常以「意象」呈現主題,作者必須描繪具體可感的、可見的、可聽的,可觸摸的人、事、地、物,藉以來讓讀者們更能夠體會作者的描象的意念。也就是讓讀者透過作者的眼、耳、心,經過感於各種看、聽、想的思境體悟之後,讀者們也才能清楚並且深入感受作者的文意結構。

 當有機會閱讀一篇所謂的「上乘文章」之時?首要考量的是;它會先抓住讀者們閱讀視野之下的頻率傳遞,之後又馬上瞬間轉換為另一種「思考性」的訊息萌發,當擁有這種瞬間思考轉換的銜觸引入之後,緊接著便會在很短的時間內,逐步融入於自己頓時擁有著一種被感於入懷後的心境感知裡面。

 其主因乃是讓這一篇可讀性高的文章,而能夠真正去達到於一種「文創應用性」的效益現象出現。

 而在這個所謂「文創應用性」的寫作過程裡面,則會開始擁有著文意上面所呈現於一種起、承、轉、合的形式運用之寫作要素所在,但並不是只表現於一篇文章於整體內容裡面所要表達於前、中、後的各大段落裡面?

 而是在每一個大段落的文意描述過程裡面,則也同時會產生於一種起承轉合的效應現象出現。其也包括每一大段落裡面的每一小段的字句表現方式,也都會有這種現象呈現?也只是在閱讀感受上面的幅度傳遞與訊息方面,比較微弱而已。

 類似這種現象,的確是對很多寫作人或與閱讀朋友們而言,幾乎都無法深入瞭解有上述殊因現象出現?

 因此,在這裡也不得不相信,的確是有些寫作朋友的文章(抒情文章),讀者們再怎麼讀,也都不會有倦讀感(倦思感)現象出現。

 但有些抒情文的表現方式,卻只有文字表面上的感思抒發而已,卻沒有文意裡面所蘊釀鋪陳的情感轉折成份存在?

 在散文(抒情文)語法的應用方面,除了要著重在一篇文意的起承轉合以及筆者原蘊那一份抒懷情感之外,且還得要懂得如何在文意修辭運用以及巧思立意的適度蘊出。而在這兩者之間,的確會擁有它的筆下難工之因所在?

 這得需要長期的觀察學習以及個人蘊思筆調的深融培養。尤以在「文意修辭」以及「巧思立意」之寫作方式,這兩大難工,皆可運用在詩體、小說以及戲劇方面。

 當擁有著足夠時間與主題空間蘊釀的時候,若是能夠應用適當得體,那麼屬於這類文章寫意方式,對喜愛抒情文的讀者朋友們,也就不容易產生於一種倦讀感的現象存在;除了不會有擁有一種鬆散、空洞的乏味感之外,而且還會隨著不同時間的深入體會之後,還能夠讓讀者們讀到文意內容的骨子裡面去。

 也就是說;在散文敘寫方式的基本型態上面,除了可以適時運用於一種「我口我語」的表現方式,來呈現散文語法所要表現於文字涵意的語言結構之外,乃是必須更懂得如何應用在「語法修辭」上面的適切應用方式,來使其文字之藝術美學裡面,所要表現於一種文字意象之語法架構上的讀感呈現。

 更直接地說;一般在文字語言表現上面,其真正所要傳遞的方式,乃是必須要具有一種所謂「含蓄性」的語言表達,以及擁有著起、承以及轉、合的文意連貫,來促使一篇文章內容的文思飽涵以及讀感順暢;而並不是使其文字內容過於跳脫、鬆散,而落於文意空洞的寫法上面。

    通常當掌握一個主題或與一個故事情節之後,也乃可運用在一種起承轉合之間的應用方式,來不斷促使文意內容裡面的情節轉換,或與逐段翻瀾方式之下所表現於一種遞轉、引用、轉化、譬喻、設問、頂真、鑲嵌等等諸多不同語法的修辭方式,來逐步營造生動連貫的文意氣韻,並且能夠緊扣於讀者們於讀後的思境心弦。但必須要切忌於文意表述上面的節外生枝,誤將讀者們的注意力引到他處,而形成於一種篇無定句,雜無章法的乏感寫意現象存在?

 從上述這一段的論述現象當中,我們不難發現任何一篇文章撰作的表現方式,乃無法脫離文字表述的技巧應用?尤以針對這個「巧思立意」寫意部份,往往也決定在個人寫作上面的一種思想表現;相形之下,一篇文章內容若是頗具「巧思立意」,其寫作價值也較具有一種閱讀市場的競爭性之效應產生。

 那麼,什麼又是叫做「巧思立意」?

 所謂寫作上面所表現穎出的「巧思立意」方式,其往往在字句章法的表現當中,則很容易形成於一種文學名句。

 譬如說:「秋風正緩緩承載著落葉的卑微重量 ,飄搖也只是想尋找一種簡單的空間選擇...」、「文學就是屬於我們的靠山,誰還能夠是誰的靠山?」以及「流水帶走了落葉,留下了漣漪」等等,這些短言字句的巧思表現,便很容易形成於具有一種文學價值的名言摘句;當然,除了思維要狀闊,文意要明朗之外,其真正的寫作價值,也就是從這裡開始建立起;甚至於還會讓自己有機會變成一位文學名人。

 也就是說;唯有建立在一種屬於個人寫作思想的文學名句,也較不容易被抄襲,相形之下,若是在一般章法的寫意上面,也比較會面臨這種普遍性共用的寫作問題存在?                                         

 我個人堅持認為:文學領域的最高境界,乃是建立於具有個人非凡的思想表現,而不是在於文字裡頭的形式說明。

 反觀,從古往至今有許多大文學家的名言哲理,也都算是屬於這一類的巧思蘊成。這也是唯一能夠讓讀者留下深刻印象的短言名句,甚至於一輩子都忘不了;這也為什麼沙丘一直要強調這個寫作價值的真義存在?若不然,有大多數的文創者,長期以來都無法去突破這個層面性的寫作思考,只知道一味埋頭努力在創寫,並且急著對外發表,結果都是寫了一堆只看了主題之後,不必仔細去看內容便可讓人逐引瞭解的文意表現,那麼請問;這一類的文章寫意,日後誰還能夠會前來捧場?反正人家怎麼寫,自己也就跟著怎麼寫,寫來寫去,寫至最終一旦有機會出版個人書籍之後,最後真正所要去面對的;卻是這四個字「乏人問津」?

 那麼請問:這一類的文學作品表現,日後怎麼會有閱讀市場的競爭性之效應現象呈現?問題就出在;當前有大多數的讀者們選擇書籍閱讀,絕對是脫離不了「巧」與「思」的結構條件存在?然又在這「巧」與「思」的兩者相應之間,便也決定了在寫作思想的表現上面有著一種能力與能量的關鍵要素所在;在這裡不一定只代表這詩或散文的寫意方式,包括其他文體寫意表現,也都是同樣的意思。

 因此,在筆者以個人有著多年寫作累積經驗的深入解說之下,有誰能夠在這個寫作思想的「巧思立意」上面表現得突顯?但我可以很明確的告訴各位,日後在文壇表現上面,你(妳)想不出名,也都難!這,也正是所謂的「寫作功夫」。

 當然,在這同時也就會跟著產生於一種寫作上面有著一種「術」的難工條件所在?

 但不可否認的是;一般這類懂得巧思應用的文學人才,其寫作思考力較具豐富,也比較能夠獲得於學界人士的賞識與提拔。其主要是在考量於個人的寫作能力與思想能量上面,必有其一定程度的蘊釀性與延展性,再加上個人的思辨能力俱足以及有著深詣性的識學水準之外,這將會對新文學主意義時代後續發展當中,有著不可多得的人才需求。

 那麼在早些年筆者曾經在個人其他相關學術上面的論說當中,一直鼓勵每一位寫作人,為什麼要積極去重視這個「修辭學」的真正原因,便是如此。若不然,大家幾乎也都在跟著有樣學樣,自己本身又沒有建立起一種正確性的修辭基礎,那就更別談日後在寫作表現上面,能夠撰寫得上什麼樣的文學好名句了?

 其次,若是在當前針對每一位寫作朋友而言;其寫作的方式與要領,只要是符合章法上面的標準規範,也都更能顯示出這種寫作技巧的效應性存在。

 譬如說;一篇抒情文章,若被修辭得深入,也就很容易產生這種所謂的「美文」效應呈現。然,在以往傳統文學時代裡頭,似乎有不少作家們對這一類的「美文」多少會有點文學見解上的偏見?

 但筆者在這裡必須要很明確的來告訴各位;這所謂的「美文」寫意表現,那必然還要有點個人真底子的寫作功夫?若談起這一類的「抒情美文」的確要比其他一般文體更不容易掌握,那非得要讓自己的腦袋脫了幾層思考深究的皮兒之後,也才能夠奠定這種所謂抒情美文的底子,並且還得促使個人的思辨轉換能力要非常的俱足;尤其在寫作技巧上面,不但要懂得如何去修辭得當,而且還要深入於一些古詩詞的底蘊研究,再加上寫作形式上面的巧思應用之下,這一篇「抒情美文」大抵可算是有著一種所謂寫作能力的結構基礎。

 基本上,對一般的抒情文體寫作方式而言,雖然屬於一種狹義性的文體表現,基本上它則又可劃分為記實體虛文體來輾轉表達,但在虛文體的表現部份,也時常在文法上人稱應用的區別不同,便會產生於一種多重影射或有著轉注、假借的修辭效應現象出現;又或者在內容中所提到的環境背景的相應條件結構之下,使其間接產生於另一種複雜形態的效應現象呈現。

 同時,它還具有現代抒情文體與古典抒情文體的區別劃分。

 所謂現代抒情文體,乃是引述個人當前有著一種生活事態的抒懷心境之表現方式,藉由來作為主題寫意主軸為居多。至於古典抒情文體方面,則必須要延伸於另一種具有古代歷史性的文藝涵養,藉由來表現出個人對歷史故事與人文情節的深懷描述等等。

 更直接地說,像這種類似的「抒情美文」並不是一般人能夠拿捏得出一種完整性的文意表現;那可會讓人非常傷透腦筋的?但它始終則是屬於一種狹義形態的文體,其文向雖然華麗偏逸,以當前寫作形式與閱讀走向,乃讓人不可否認的是:還是會有超過一半以上的文學讀者,確實非常偏愛閱讀這一類的文體。

 其真正問題就出在;它則會產生於一種虛實不定的效應呈現?

 然,在當前網路文學發展的定義上面,以我個人有著多年深研學術之後的思考角度認為;抒情文體的虛體表現方式,仍然會擁有其學術價值存在的考量之處?

 其主要真正因素的結構條件,乃是來自它的修辭方式與意象引喻的文字感應現象條件所在,再上作者本身有著不同情感世界深及抒發,藉以促使該抒情虛體的表現方式,而逐步鑿引出這種具有文學本質效益以及多數文學讀者有著讀後共鳴的實義價值存在。而這些也都是必須在當前網路文學發展上面,有著這一種所謂學術性結構之下的新理念與新思想,繼而能夠使其具有這種學術價值附加的條件產生。

 是的。這則是牽涉到每一位寫作人與文字之間的意境融貫,有時會很難去評定出一種所謂學術層次的階段性呈現?這則是跟寫作者們的歲月歷練與文學經驗有著很大的牽引因素存在?當然,也不免於有著一種長期性的文學研究之後,也才能探討出諸多不同的論述引觀。

 反觀之,我們再次回顧這年頭所謂的台灣本土後現代詩,常常直叫人無意間嗅覺出那一股濃濃的散文味道,並且大幅缺乏著喻象轉折的編排組合,少了大腦巧思,少了讀感妙趣,寫來寫去,好像都離不開同一個模印複製?

 當然,這所謂的寫作思想,是需要時間藉以來不斷激發著個人表現的文字空間,一旦若是缺乏著這種所謂有著大腦靈動之後的思想蘊現,充其量也只能說:我們每日也只是在埋首撰寫一堆沒有任何文學價值的樣板文字?

 相對之下,我們觀看一位詩人或是寫作人,並不一定完全要在於個人的文字表現上面有多麼抒情韻意之後,藉由來判定他(她)的創作能力與其識學程度如何?而往往是決定於在他的Individual thought(個人思想),是否具有一種文學宏觀與未來展望?

 也就是說;這個所謂的Individual thought(個人思想)最終還是會超越個人在文字上所表現而出的文學魅力。

 其問題是;在這兩者之間,基本上是一體的;之所以會因為劃分出這種類似殊因現象,只因為有文字寫作技巧上的修辭效應呈現,但這種修辭方式,往往很難讓學術判定其是否有虛實不定的效應現象呈現,但在這之間的指涉因素,的確非常大,其間也包括文字藝術與美學之間的定義存乎,而往往讓學界難以去評定這一種價值論點的思考上面?

 譬如說:在每位作者本身所經歷的人生旅途當中,時常會因為時空背景的轉換不同,繼而產生單一或多重性的因素結構條件存在,而導致該作者本身所撰寫的每一篇抒情虛體文章之時,也都會有著不同指涉的複雜背景之因素呈現;相形之下,文意內容雖然表明於一種抒情虛體方式來表現,但並不代表它不曾在每一位寫作者本身發生類似現象的可能性存在?

 我個人始終認為:雖然在實體文章的表現上面,有著一種文學深義附值的結構條件所在;但在虛體文章寫意上面,乃可表現出一位文學人具有寫作才華的具實蘊出,繼而達到一種所謂有著文情並茂與識度氣格的寫作條件依據。

 反觀,古往今來,有絕大部份所謂的實體文章,為了刻意使其讀感提高,因此在大量修辭法的應用之下,使其整個章法文意表現因而也產生於一種層深渾成、侔色揣稱以及餘味盎然之感,則在這種情況之下,還是會產生於一種虛實不定的效應現象出現?

 然,從我國傳統文學歷史一路觀來,早期有許多民間流傳的著名代表作品,例如有《金瓶梅》、《西廂記》、《三國演義》、《紅樓夢》、《水滸傳》以及《西遊記》等等,其也包括在近代有許多寫作者,本身所運用文字表現的虛體方式,也並不代表沒有類似這種真實性的可能存在?只因為處在每個不同文明程度的世界,若依大部份人類的生活模式(包括食衣住行育樂)與其環境背景因素都幾乎太相似了,因此,我們仍然無法任意去排除具有這一種類似性質的可考價值部份。

 至今我個人仍堅持認為:在文學創作領域上面,記實文體則是文學主體的柱樑表現。虛構文體則是文學主體的門飾表現。而這些皆是缺一不可的學義道理所在。也就是說:在屬於一個知性(學域與識度)充滿的文學空間裡頭,若過於有著一種硬梆梆的理性(思想與論證)應用,則易缺乏文學本義的豁然識趣,這時還是必須要運用於另一種感性(情感與修辭)語言的文字表現,藉由來達到這一種具有剛柔並濟以及輔協契合的效應現象呈現。

 關於這一點,我們必須要以當前網路文學學術研究的思考角度上面,所必然要堅持去追溯出其真正有著文學實質涵義以及學術附加價值之間,而才能夠共同評解出來的一種思辨認定與對等共識。

                                                  

                                             

                          -沙丘-

沙丘.純文學藝術創作天地╱最新文章發表公告說明:

 *本文由台灣雅虎.沙丘.文學創作天地-台灣文學創作總部作為文章發表之安排首發點,並於今日同步安排發表於;

 udn聯合城邦-台灣文學創作天地第一示範分部/優仕網-台灣文學創作天地第二示範分部。

 NOWnews新聞台-台灣文學作品第一示範小站/im部落格.文學創作天地-台灣文學作品第二示範小站。

 台灣新浪-台灣文學創作天地第一分部PChome新聞台-台灣文學創作天地第二分部葡萄藤部落格.台灣文學創作天地第三分部

 無名,台灣文學作品賞析小第一小站天空.台灣文學作品賞析第二小站痞客幫.台灣文學作品賞析第三小站苗栗縣教育網路中心.台灣文學作品賞析第四小站春天部落格.文學創作天地-台灣文學作品賞析第五小╱EYNY.文學創作天地-台灣文學作品賞析第六小站╱Xuite日誌.台灣文學作品賞析第七小站╱Roodo  Blog.文學創作天地-台灣文學作品賞析第八小站 

 世界新聞網.文學創作天地-台灣文學作品北美示範分部

 鳳凰博報部落格.文學交流天地-直屬北美文學交流第一分部。

 香港雅虎.文學交流天地-香港文學交流總部

 香港新浪.香港文創交流天地-第一分部/網易港澳台.香港文創交流天地-第二分部。

 中國網易博客-文學交流天地-中國文學交流總部

 海峽博客.文學交流天地-中國文學交流第一示範分部Maxparty.文學創作天地-中國文學交流第二示範分部。

 大河博客.文學創作天地-中國文學交流第一分部/文章屋.文學創作天地-中國文學交流第二分部╱岸網.文學交流天地-中國文學交流第三分部╱西湖博客.文學創作天地-中國文學交流第四分部╱東北博客.文學交流天地-中國文學交流第五分部╱江西博客網.文學交流天地-中國文學交流第六分部/西灣部落格.文學交流天地-中國文學交流第七分部/飛天博客.文學交流天地-中國文學交流第八分部等處。 

 *本文已列入在Blogger沙丘文學.學術研究中心永久紀錄存檔。(包括其他相關文學觀察、文學評論以及多項學術研究文章等篇)。

 *本篇文章乃屬常態文章方式(網路寫作教育篇)安排發表。

 *部落格裡面的所有文章,早已輯入集結完成,未來有出版書籍走向,請勿任意引用;或作其他商業圖利之用。

  台灣、香港以及北美等地,乃繼續維持繁體文字形式發表;大陸內地全面更改簡體字方式發表。

 *本文將會安排其他文壇台灣詩學.吹鼓吹詩論壇以及喜菡文學網等地駐外同步發表。

 *以上說明告知

 

 

                                         

                                        

 

  

( 創作散文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