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0/11 08:40:56瀏覽1010|回應4|推薦151 | |
散文賞析:《屋.生活.人類習性》
從幾千年前,有著山頂洞人抑或是有巢氏開始,人類便逐步學會了如何來偽裝屬於自己的棲息之處。是的,在那時個時代的人類,幾乎都裸裎著一身粗態的體毛,逐次在生存環境的惡劣之下,學會了如何撕碎生吞動物們的血腥肉體抑或是大量生吃綠色雜糧等等,來延續自己的生命以及香火傳承..... 在大自然所循序的諸多生命現象當中,可以仔細觀察到,每一種生命的生活循序過程,也都會擁有著不一樣的棲息之處;然又在當代英國博物學家達爾文的理論「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演化論的主軸論調之下,便又開始必須要面對著一種大自然定律裡的嚴苛考驗!這則是屬於一種「大自然定律」當中,暗自在推演著一種永遠不變的循序環節現象;當然,其中也包括其他還有諸多現象不斷在隱處發生?只是人類尚且無法去觀察窺探到而已。 這則又是屬於一種從古代歷史所演變具實的生態文化;相對之下,也就完全沒有所謂的時代文明可言。 當談到了這個所謂「屋」的隨興話題之時?它應該是帶給予人們擁有著一種溫暖的、舒適的、休憩的、安全的、隱密的、自在的、寧靜的、幸福的,甚至於或有一種熱鬧氣氛的空間場所。但除了人類擁有這種生活般的愜意享受之外,對其他諸多生命當中的生活環序而言,可就沒有像人類這麼幸運了。 因此,我們可以仔細從許多大自然現象觀察當中,舉凡一些螞蟻窩、蜜蜂窩、鳥窩、兔窩、蛇窩、蝸牛的自殼窩,以及包括那些以大自然四處為家的無窩生命現象等等?這時,在這種形成於諸多所謂不對等性「自然生存」的生態條件結構之下,那麼就更談不上所謂的「生活」述引而言。也就是說;牠們若少了一天的勤勞覓食,便會面對過著挨上餓一天算一天的日子苦受命運。 早期,當人類擁有一種以動物皮毛來取代於冬季禦寒的穿著習傳之外,同時也懂得以大自然的山洞為寄棲,以及樹上粗幹為窩暖,而這生存現象,乃是屬於動物們所原有的一種基本習性,一直延伸於自己的「棲身之所」感到屢屢不適之後,緊接著也才會擁有擢進一步的居住演變..... 是的,在這裡我們不談現代式的各種住屋方式,藉以來傳遞這個文章主題內容的直趨看法如何?我們必須從另一個生活思考層面的角度上面,來試著淺論這個所謂「屋與人類習性」的生活觀思,是如何地延伸出那一份與地緣之間的關係所在。 我們都知道,從古代早期的人類生存方式開始,便無法逐次去擺脫於一種群體生活中的互動領域。但往往在一種原有生活團體當中的私利妄念條件結構之下,便很容易產生於另一種「分別心」泛起的生活或與個人現象存在;一旦彼此在生活當中,開始擁有著利益上的「獲得」與「失去」之後,相對一些屬於個人的私人恩怨,這時也就會隨之衍燃而起,等過些時候惡緣俱足之時,便又開始萌發於一些所謂小團體的家族爭端,一直延伸至社會內亂,或與屬於一種國與國之間的戰端紛爭。 然,所謂這個「屋」的形成要義,乃是應該屬於單男與單女相互吸引的契緣條件之下,遂自開始組成一個基本圓滿的婚姻家庭。一旦擁有小孩之後,也的確是符合著這個「屋」的原有實質要義形成所在。 基本上,我們從這個生活角度的衍觀,來看待這個「屋」的原境論說方式,也的確是沒有錯。 而這個「屋」的實質形成,亦是屬於一個最容易放鬆於個人私領域的協調空間;雖然在屬於現代化諸多住屋的逐次形成當中,乃免不了會擁有一些奇特的居住方式?其可分為兩種型態方式來觀論析之; 其一,則是回歸於大自然最原始風貌型態的居住方式。主要乃是讓自己或與家人之間,能夠傳遞於一種生命與大自然接觸之後的深入體會。 其二,便是讓自己走向於未來型態的概念居住方式。屬於這種新世代的居住方式,乃是想讓自己一味克服其所謂住宅延襲之下,所擁有著一種真、善、美的最高境界。但無論哪一種居住方式?皆離不開這個「屋與人類習性」的居住原意現象所在。 但在這個「屋」的本質過程裡面,卻也牽涉到早期古代所擁有一種封建帝制時代之下的宮殿式建築,其富麗堂皇之下的雕鏤色彩,這時也正顯示出另一種人性裡面所原有的「分別心」驅染而起;除了當事人懂得如何去統霸天下所有的鄉土國度之外,最後這個「屋」的主人,還是無法脫離生活中的無常造弄,以及藉由著這個「屋」的舒適安定,來繼以傳宗接代等等現象所在。 實則,依「屋」的形狀不同,乃跟人的命運形成,則是完全沒有屬於一種直接性的關係存在;而它則會產生於每個人的生活習性不同,終身卻很難讓自己去脫離這種屬於個人習性之下的生活方式?除非自己懂得如何去擺脫「原屋境貌」的生活習慣,而尋求於另一個生活思考的「新屋空間」。 但這又關聯於另一種「生活入識」的關鍵說詞所在。所謂這個「入識」之說?乃顯見於另一種:「什麼樣的人,便會過著什麼樣的生活?」之說法現象所在。 是的,用這樣冒然的說詞方式,顯然是過於牽強附意!但在眼前屬於諸多的「生活境相」裡面,它還是會改變原有初衷的生活觀念。也就是說;「屋」的本質,亦是屬於人類生活當中的一個「境界」而已。而這個所謂的「生活境界」,卻暗自容踏著另一種與身俱來的「生活習性」;縱使自己所居住著是一棟人人稱羨的豪華別墅,但裡面所定居的那個所謂「人與生活」之間的習性,相對之下,還是會有著一種生活本義上的境相區別? 更直接地說;「什麼樣的人,便會過著屬於什麼樣的生活。」之說?乃是已深入於另一種人性本質上的生活攀別。因此,「屋」的形狀,可隨著自己的「心」與「境」之間,而去改變;但人的本性,則又是屬於一種原有「根基入識」之後的行為所趨,然在這種過於「秉明黯別」的偏頗區分之下,又將會可能出現於另一種矛盾不鞏的盲思說詞? 是的,話又說回來,當談到了這個「生活與屋」的習性現象出現之時?乃可延伸於人與人之間的生活當中,只要能夠懂得瞭解如何彼此尊重、相互扶持,並且懂得彼此生活謙讓之外,而前上段的文章大意,那肯定必是多疑的! 問題是?如果「生活」與「屋」,都是同屬於一種個人習性之下的境相衍起,那麼你會選擇哪一種方式來作為「習性境相」裡面的觀念首重? 但我們可以從古代歷史延續下來有關「屋」的趣談寫照,在文學領域裡面似乎不多?這時,自己亦可深入體會在這個所謂「屋」的觀照推思當中,是否擁有其一種屬於個人「生活原意」,以及「習性」與「境相」之間的實義價值提升?
-沙丘-
沙丘.純文學藝術創作天地╱最新文章發表公告說明: *本文由台灣文學創作天地-NOWnews新聞台-台灣文學作品第一示範小站作為文章發表之首發點;並於今日同步安排發表於╱台灣新浪-台灣文學創作天地第一分部╱優仕網-台灣文學創作天地第三分部╱Maxparty.中國文學交流天地第四分部優質部落格文壇等處。 *本篇文章乃屬指定發表文章,日後將會考量安排於其他台灣╱香港╱中國等各個文學創作天地分部、小站等處發表。 *本文乃是屬於一篇知性以及觀念論述文章,並定於2009年8月27日以初稿完成。 *本文不安排其他文壇駐外發表。 *部落格裡面的所有試讀文章,早已輯入集結完成,未來有出版書籍走向,請勿任意引用,一經查實,依法追究! *圖片取自網路暫借,只作於一種單純性文章意象憑入之用,而能夠齊與眾多文友讀者分享,若有不當,請予告知;日後文章下檔之時,必將會一併刪除奉還/感恩謝謝。 *以上說明告知。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