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23】台南親子景點半日遊行程》 必訪勝地,夏天就來去台南一日遊!
2023/02/19 20:00:38瀏覽14|回應0|推薦0

今天跟朋友經過一間娃娃機叫狗狗龍親子樂園,覺得娃娃機取這名字超酷欸~

走進去還真的看到很多爸媽帶小孩來玩欸哈哈哈不管是大小朋友都玩得超嗨欸~

果真是很適合全家同樂的休閒娛樂哈哈哈哈

門口展示的大型公仔也很壯觀好看ㄋㄟ

一眼望去機臺也有個60幾臺吧!什麼好吃好喝好用的居然都有欸~超多各國零食飲料.....

也太歡樂了吧哈哈哈

而且居然還有櫃檯,有任何問題可以直接櫃檯詢問,滿箱還有幸運轉轉樂可以玩拿獎品太誇張了啦~~~~

店員也是狂補貨欸~~
貨都是一箱一箱再補,老闆超佛,真的沒在怕你夾ㄋㄟ~還怕你夾不夠哈哈

害我跟朋友都心動想來試試今天運氣好不好了哈哈哈

我先來試試,下次再來跟大家分享夾後心得~

【 狗狗龍親子樂園-安和店 】
地址:臺南市安南區安和路一段82號
營業時間:24小時!(超讚的營業時間XD)
公休日:全年無休

 

其他熱門新知01

“怎么!又跟女朋友鬧變扭了?我家那只狗都生第二窩了你還單身?不是哥們我說你,差不多得了,哪有那么多的女孩適合你的帆布鞋。” “我還年輕,總能等到適合那雙鞋的女孩。王家衛的電影描述過一種沒腳的鳥,只有死才能讓它停下。而我,就是那只蠢鳥。” “怎么!你又辭職了?那工作不挺好的嘛!有些事你不能由著性子來啊。” “我還年輕,總會碰上一份能給我激情的工作。而且我那上司就是一傻B,受不了他索性把他給炒了。” “你……你傻了嗎?明知道那是錯的你還做?你多大了就沒凡事動動腦子的”沖動“?” “我知道那是錯的,但我不知道它會錯在哪里。反正我還年輕,我想知道錯在哪。” 那時候的我很年輕。我渴望探索一切。那時候的我也因為年輕,極度渴望去驗證任何不確定,哪怕知道總會有那么一天。但我還年輕,我還有眼淚可以不用安慰,一覺過后洗把臉還可以重新上路。我還年輕,我還可以去遇那位姑娘。如果真有吊死在一棵樹上的那么一天,我還有那雙紅色的帆布鞋可以陪葬。 我還年輕,可以在酒吧嗨到深夜,還可以喪心病狂的選擇無視深夜為我亮燈,盯著時間一點一點流逝的人。 我還年輕,所以我有充足的時間可以揮霍,只要開心我可以睡到自然醒,因為年輕的我可以揮霍時間。 我還年輕,我可以比別人擁有更多的犯錯機會,但年輕聰明的我忙著為每個犯錯找各式各樣的借口。 那時傻不拉唧的我因為年輕,所以很簡單。遇見心儀的女孩會臉紅、會害羞,請她吃個飯只會全程眼神交流,吃完飯也會很窘迫的發現自己居然沒帶錢。那個自我為中心的我因為年輕,所以心比天高、人比豬懶,每天利用工作時間憧憬著美好的未來。 年輕的我喜歡大膽的幻想,可什么時候我變得膽怯了?什么時候連只是簡單地觸碰一下手機號碼都不敢了? 是因為成熟會讓人膽小?還是人膽小了證明你已經成熟了?誰又能告訴我“我還年輕”這四個字的使用期是多久? 2015.1.12 23:38與阿志的聊天后

其他熱門新知02

很久了,想寫一點兒關于自己的經歷,但一直拖延,就像有拖延癥。但總是這樣拖延,心里也總是有些不是滋味。終于在今天,我下定了決心要記下這段經歷,不為別的,只想讓自己有些回憶。 想想自己的經歷,似乎有很多磨難,小時候體弱多病,學游泳差點淹死;玩電被電從書桌旁打到三米外的床底下,全身麻木;玩火把別人家的麥秸垛燒著,烤壞衣服……這只是一部分。 關于親情 小時候,我一直生活在幸福的時光里。親情,友情,使我感到世界充滿了陽光,從沒為零星瑣事操心。就這樣開開心心同伙伴們的度過了我的童年。記得小時候,我是個體弱多病的孩紙,經常胃里不消化,嘔吐,惡心,大約每兩周就要打一次點滴,讓鄰居小坤替我到學校捎假,他回家后總要到醫院看看我,這份情誼真的很珍貴,估計我這一生都不會忘記。打點滴時,爸媽總要留一個人陪著我,每次都是我打著點滴就迷迷糊糊的睡著了,他們幫我看著吊瓶,然后我出一身汗,在睡夢中驚醒,病也好得差不多了,但爸媽還在看著吊瓶,那是一種深深地感動。 農忙時爸媽偶爾不在家,我便被送到奶奶家,這時便是爺爺照顧我。記得有一次我老毛病犯了,惡心嘔吐,爺爺在醫院陪著我,而我還是打著點滴睡著了,迷迷糊糊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出了一身汗,猛然驚醒掙扎起來,爺爺趕緊按住我扎著針頭的手,嚇了一跳。直到我打完吊瓶,爺爺才松了口氣。 說來也怪,我伯父家的哥哥姐姐還有叔叔家的弟弟都是奶奶看大的,唯有我喜歡找爺爺,也是他最早教我四子棋,做手工作品——面包,小船,以及最基本的做人道理。爺爺最大的愿望就是看著他的孫子孫女考上大學,看著我們成家立業。為了鼓勵我們學習,他對我們實行獎勵制度,只要考上大學就獎一千塊錢,結婚獎勵一千五。錢雖然不多,但也是他的良苦用心。 爺爺很勤勞,很正直,也很善良。他是我見過的最和藹的老人。他曾是一個煉鋼工人,從剛開始工作時每天一元的工資一直干到退休,這才有了現在每個月幾千塊錢的退休金。老爺爺從沒蓋一處房子,我們住的這幾處院子也都是爺爺一手蓋起來的,連新房加翻蓋大約四五處,聽爺爺說那時還沒有現在的磚,蓋房子所用的磚大多是原來的青磚。讓老爺爺去世前也住上新房子了。 爺爺退休后,便以扎掃帚賺些零花錢,每次去趕集,爺爺總給我們些零花錢去買吃的。每次下雨,爺爺總要拿著鐵锨把門前的路鋪平,方便過往行人。等到我上學了,爺爺告誡我,不要拿別人的任何東西,沒有的爺爺給錢自己買,這也算是對我最早的素質教育了,但很深刻,這也早已成為了我做人的準則。爺爺很重視禮數,我們家族也算是個大家族,爺爺在這方面也特別重視,從小就教我們跪拜之禮(親戚去世祭奠時的形式),酒桌上端茶倒水的禮數,這些都不能亂。 在爺爺的監督下,我的成績不敢落后,一直是爸媽眼中的驕傲,獎狀、獎品也貼滿了墻壁。爸媽也辛苦的工作,爸爸出去打工,媽媽在家種地。每隔一段時間,爸爸總會帶上一大堆禮物回家,每當這個時候,也是我最開心的時候,那幸福滿滿的,畢竟小孩紙都是很容易滿足的。隨著你是年齡的增長,初中了,開始了我的住宿生活。我覺得我還應該算是一個比較獨立的男孩,第一次去住校,我就是自己騎自行車載著被子去上學的,以后也沒用爸媽操心。 我每周回家,爸爸也回家,雖說是住校,但幸運的是每次回家都能團聚。每個周五回到家,無論多晚,我都要到爺爺家吃頓飯,爺爺總是看著日歷記著我回家的日子,所以,回到家報個平安,也可以讓爺爺安心。在學校,我覺得表現還算不錯,初中我的成績繼續保持,原本體弱多病的我開始加強體育鍛煉,初中三年來,從未曠過一次早操,課間操也不例外。也許這種方式很有效果,也許是我的免疫力隨著年齡的增長也在增強,我不再是那個體弱多病的小病秧子了。 三年來,只嘔吐了一次,感冒了一次,但也不必打點滴了。到了初三,為了能夠順利的進入縣城最好的高中,同學們都在努力,也在加強體育鍛煉,以便在體育考試中獲得更高的分數。我知道自己不擅長體育,但也加強了練習,跳遠,單杠,肺活量,跑步,大家一點點進步,最終我輕松進入了一中的校門。我的體格不斷增強,媽媽的身體卻有了些變化。初二下學期,媽媽感覺身體不適,去醫院檢查,說是心肌炎,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身體得以恢復。也就是在那個暑假,我開始學習做飯,開始學著做家務,學著開家里的那破舊的三輪車。 高中,是我經歷太多打擊的一段經歷,至少我是這么覺得。讀高一時,我的姥姥去世了,姥姥很疼我,但畢竟沒有長時間在一起生活,我很麻木。那天天在下雨,媽媽打來電話我沒接到(高中不允許帶手機,我平時放在宿舍),當我回過去才知道姥姥去世的消息,家里怕擔心我的學習,沒讓我們回去參加葬禮。也許老天就是喜歡愚弄人,不會讓人順利的度過一生。高一剛結束,就在我期末考完最后一場走出考場的那幾分鐘,爸爸打來電話,告訴我媽媽住院的消息,到那天,媽媽已經住了十七天院,而我對這卻一無所知。 我早已計劃好的,高二在校外租房子住,自由便宜,便先去交了兩月押金。那天沒有回老家的車,朋友小坤在那打暑假工,便在他那住了一宿。一晚上沒睡著,第二天早早的去了車站,直到八點才坐上回家的車。誰想客車亂檔,出故障了,原本不到倆小時的車程到家時十二點了,草草的吃過午飯便獨自坐上了去醫院的客車,從沒去過那家醫院,也不認識路,下車后一路打聽最終找到了。 還記得在周末回家時,就沒見到爸媽,爸爸原來在城邊打工,我一直以為媽媽去幫忙了,奶奶只說媽媽去城里了。臨回校,爺爺還特意問我生活費帶夠了沒,嬸說要到地里看看,天剛下過雨,也順便送我去車站。我也沒多想,后來想想忽然覺得自己好混,好愚蠢。打那以后,爸爸帶著媽媽踏上了尋醫問藥的路,看老中醫,去大醫院,求神拜佛,哪有希望就去哪看,喝了不少中藥,看了不少醫生,還是沒能阻止病情的惡化,成了那可怕的尿毒癥患者,只能每周兩次透析。還好,新農合給免去了一大部分的費用,現在每做一次透析不到一百元,這個費用還是可以承受的,聽說以后還可以再減,這個我就不知道了······ 再后來,就到了高三,爺爺看著哥哥姐姐考上了大學,成家立業,最終沒能看到我的那張錄取通知書。爺爺走了,走的那么迅速,記得周末回家,爺爺還在教我如何扎掃帚呢,現在想想,他是要把他那門手藝留給我。在學校的那個周六我習慣性的給家里打電話,當聽到爸爸變了聲的嗓音時,我猜到爺爺病重住進了醫院。的確如此,爺爺得病六七年了,肺癌,老年人又不能動手術,除了他和奶奶,家里人都知道。一直讓爺爺吃著藥,就說是補鈣的。 有段時間爺爺喘的厲害,當時也曾問我,那藥是什么作用。我偷偷的將說明撕去,騙他說是通肺的,他也沒有再問。爺爺走之前住進了重癥監護室,哥哥姐姐還有弟弟都去看他了,只有我在學校,沒有見爺爺的最后一面,這是我一輩子的遺憾。直到周一早上,姑姑來接我,爸爸來電話讓我請假回家,我還被蒙在鼓里,我還以為爺爺病好出院了。當看到姑姑車上那刺眼的黃紙時,我才意識到爺爺已經走了,進了村子,聽到哀樂,我的心徹底的冷了,飛奔著跑回家,看到的卻是靈堂,而爺爺卻一動不動的躺在那兒,走進靈屋看著爺爺穿著整齊的壽衣躺著,想著爺爺生前對我們的百般疼愛,想想以后再也見不到爺爺面容,聽不到爺爺聲音,不覺得鼻子發酸,眼淚再也抑制不住…… 送走了爺爺,我又回到了學校,為了滿足爺爺那份遺愿,我也要考下去。說實話,在高中我的成績下降了不少,我也總結過原因,很多很多。但也很幸運,我還沒淪落到連大學也考不上的地步,雖然進了個不是很好的大學,但也完成了爺爺的那份遺愿,但畢竟也是個本科生,在這兒,我依然可以奮斗。 關于友情 友情這個東西,你永遠看不透,但一旦有什么事,除了父母,朋友比什么都管用。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友誼圈,我覺得我的友誼圈很小,但卻很靠得住。有幾個發小,還有幾個后來認識的朋友。幾個發小是一起瘋到大的那種,一起上學,一起玩耍,一起偷地瓜,烤雞,烤玉米,釣魚,這就是童年。 真正體會到分別是在初三,他們倆去職業中專走的時候,我才發現,在一起久了分開了心里空落落的。記得他們走時,我們正在考試,那一場是政治,他們包車去陽谷,我去樓下送他們,當轉過身來,眼淚便抑制不住了,那場政治都是哭著考完的,晚上睡不著,躲在被子里偷偷的哭泣,老馮只好打通了電話,通過話心情才算平靜下來。我不知道,當時我怎么那么懦弱。 初三畢業,聚會的時候,等到大家伙都撤了,我們三好好喝了一通,然后抱頭大哭,這時我知道不只是我,他們也一樣,雖然比我大,但這分別的痛苦仍是那么撕心裂肺的,想再找到這樣的朋友真的不容易。高中,我曾有過退學的念頭,是親人的殷切期望和朋友的鼓勵使我堅持下來,我忘不了他們的話:缺錢了,多了拿不出,弟兄幾個湊湊還能湊個幾千的,家里有困難,有農活忙不過來,招呼一聲,弟兄們能幫都會幫得。 也的確是這樣,農忙時,也確實用了到這些兄弟。正是在這幫兄弟的支持下,我才考上了大學。高中也認識了一幫伙計,他們待我很好,我今生不會忘記這些弟兄們。這些兄弟在一起做的事多了,感情自然也就深了。說道友情,老師的情誼也可算作友情。王萌,我高中老班,一直鼓勵我,想方設法幫助我也如朋友一樣。 關于愛情 愛情是把雙刃劍,兩個人互諒互讓,互愛互敬,幸福的生活固然是好事。但要找到適合自己的也不是件易事。人人都有自己的初戀,我也相信初戀是最美好的,也是最真摯的愛情。初中,我曾被同班的一個女生吸引,習慣和她說話,習慣開她的玩笑,但從未去表白。有很多事我習慣埋在自己心里,不愿說出來,只想用行動證明自己,但往往會錯過很多,這也許是缺乏勇氣的表現。我覺得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種行為應該是可以理解的。 那個女生成績很好,說話很犀利,很喜歡交朋友,重友情,于是我一直以她為榜樣,她算不上我的初戀,只能說是我的暗戀。無論怎樣,那都不會長久,雖然會一直記得,但會隨時間變得模糊,也罷,隨他去吧。我更相信不是所有的初戀都能夠踏入婚姻的的殿堂。相愛就是要相讓,這是我高中老班的簽名。她是過來人,我還是個不諳世事的學生,但我比較認同這個觀點。真正那個陪著自己白頭攜老的人,肯定是那個能與你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人。 從小到大,我有自己喜歡的人,也有自己的追求者,但我不會輕易許諾,因為我想要的是兩情相悅。捫心自問,沒有背景,沒有工作,解決不了溫飽,拿什么負責,拿什么給她幸福?所以對於愛情,不嗇求,不強求,一切隨緣。生活還是要繼續,也許,在大學可以找到一個相濡以沫的人,找到一個可以共同奮斗的人,那樣也好;倘若有,呵護她一生,倘若沒有,那又怎樣?無論如何要對的住自己的良心,做個負責的人,有原則的人。 我的興趣 說到我的興趣,我覺得很特別。除了像別人一樣喜歡以乒乓球為樂,還喜歡修理一些小東西。小時候挨電,與死神插肩而過,卻更喜歡與電打交道。家里所有老化的電線全是自己換上的,壞了的電視機也被我拆開,修好;拆過風扇;換過洗衣機的定時器;修過冰箱的溫控器;家里的自行車,電動車拆了又裝;修過摩托車電路;組裝過電動三輪車;自己用過的手機被我拆開不只一次……很多很多。 每當看到那些壞了的東西,手就癢癢起來,想實現物質的最大利用率,于是開始不斷地修,不斷地改,即使對那東西一點也不了解,也要拆開看一看,看看能不能有幸把它修好,直到它完全報廢。于是家里的所有電器,車子的維修和保養也交給了我,爸爸從不插手。 也正是因為這,我選擇了機電系,陰差陽錯的學了自動化。有句老話:學了機電,就用不上新東西,因為他們會修。當然,這只是戲言。一直在想,畢業后首先要找一個穩定的工作,雖然我也不知道將來會從事什么工作,但我覺得應該離不開和電打交道,離不開和機械打交道。至于現在,只有不斷充實自己,將自己的厚度增加起來,才能為以后鋪下堅實的路。 每個人的生活都是一本精彩的書,而我這本書,應該有一種特殊的味道……

TOY12115VEVE515E



【2023】台南新景點哪好玩》 親子玩樂台南一日遊路線馬上就搞定!
( 時事評論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f86d3293450&aid=178425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