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04/22 23:21:55瀏覽4657|回應0|推薦11 | |
《20220322.濁水溪口種樹》 ▲▼2020年12月18日,雲林縣麥寮鄉橋頭國小許厝分校小朋友前往濁水溪南岸裸露高灘種植物來防砂塵,小朋友邊種邊揉眼睛! ~翻拍自四河局影像紀錄 2021年10月,我在擔任「水利署公私協力標竿案例之選拔作業」評選任務中,看見第四河川局發布的Youtube–麥寮鄉橋頭國小許厝分校小朋友們,2020年12月18日那天跟著長輩前往濁水溪裸露的高灘沙丘扦插牧草、甜根子草和蘆葦的影像。一張張純真的笑顏,教人開心。然而,在影片2分39秒的霎那,一位看起來跟我家孫女差不多大的小女孩邊將牧草莖節植入沙土中、一邊揉眼睛的景象,卻又讓我眼睛熱熱地。(請觀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pN5IXszliw) 獲得前述這項選拔肯定的標竿案例,被安排在當年度民間與水利署的【與署長有約】會議中做簡要的分享。2021年【與署長有約】會中,聽到第四河川局李友平局長說「那些小朋友扦插的植物,已經長出了根與芽!」的訊息時,我就悄悄地跟他說:「我想在冬候鳥北返之際,帶一群社區大學的老師們來看你們,一起到濁水溪口河灘。好嗎?」他笑笑地點點頭。 2022年3月22日–世界水資源日(World Water Day)這天下午,我們一行二十多位由自然步道協會辦理的【走讀中南台灣-東螺溪澄清.烏魚子再現.有才村滯洪】活動參與者,跟著李友平局長和他的同事們,來到濁水溪左岸出海口。當天早上我們從台北出發的時候,下起了大雨,沿途有雨還天色灰暗,但是,到東螺溪畔的時候,有了陽光;抵達濁水溪口的時候,季風仍強,卻沒有看見明顯的沙塵,舉頭是白雲藍天。 在李局長的團隊教導和協助之下,我們從第四號抽水機旁入口的水線旁,鋪稻草蓆、種馬鞍藤;在堤防道路邊,栽植的是木本的瓊崖海棠。一種好就趕緊澆水,希望它們順利生長。 *對濁水溪,認識有多少? 回顧二十多年前,開始跟著官舜弘老師走讀台灣的時候,就曾前往彰化孔廟與林先生廟,藉之理解彰化的人文地理。 從2006年3月開始舉辦的【全國河川NGOs會議–河川工作者工作坊】,開啟了公私協力交流的雛型;2009年,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受委辦的【河川社群智識網絡建構專案】,於2010年持續執行中安排的【河川願景12談】系列,就是從管轄濁水溪流域的第四河川局揭開序幕的。 2011年,彰化市社區大學主任秘書于定萱女士帶我參加湖埔社區大學在臺灣欒樹綠蔭下舉辦的市集,從濃蔭中看見一條水色混濁、默默無聲的溪流–東螺溪。十多年來數度前往時,當地鄉親都會加一句「東螺溪就是舊濁水溪」。我也才慢慢了解這條臺灣最大的河流,在上游匯聚了諸多支流、出了山谷後沖積出遼闊的沖積扇,扇面上從北往南主要有東螺溪、西螺溪、新虎尾溪、舊虎尾溪、虎尾溪等五條分流。而因為經常發生水患,日治時期的治理方式將濁水溪溪水導向西螺溪,再將兩岸築堤防,於是讓分流成了斷頭河;東螺溪成了一條「區域排水道」,承受畜牧、農業、生活乃至工廠汙水,因此才會水色不清,水量少的時候則飄散著不良的味道。 總的來說,近二十年來的討論中,濁水溪流域的重大課題大致鎖定在集集攔河堰興建之後的下游乾涸、河灘裸露沙漠化、高灘種植、六輕工業區突堤效應等,都是非常嚴峻的挑戰。其中,河灘裸露造成嚴重揚塵,直接吹進沿岸社區讓民眾「吃飯攪沙」,造成生活品質極差,可能最具切膚之痛。 揚塵還讓行車能見度低,交通受影響而增高風險;大氣中的懸浮微粒因為受重力作用而沉降,使得植物的氣孔阻塞、干擾光合作用、影響新芽發育而產量受損,產值降低。 *沙崙成崙背屏障.願景:〝揚塵零〞! 記得第一次舉辦【與署長有約】座談中,也曾聽到來自臺東的第八河川局提出卑南溪口揚塵嚴重的問題;後來得知第一河川局的蘭陽溪、第二河川局的頭前溪…大河口處處有揚塵危害、亟待改善的狀況。遂看見水利署的「中央管河川五年揚塵改善計畫(99年~103年)」。其中,濁水溪的揚塵治理成效比較受到注目,可能因這個流域的問題嚴峻,而各級政府、相關部門、民間力量能攜手合作–特別是第四河川局努力讓外界知悉問題、合作解決問題有關。 在取得農民合作方面,往昔農友大都是11月到隔年1月整地翻除原有植生,然後再插稻桿或鋪設稻草蓆準備種西瓜;翻除植生會造成大面積裸露地,而那正是東北季風強勁的季節。因此,請農民避開乾旱及強風季節整地,就能有效降低揚塵。 0322那天,我們在水線旁的沙崙上推開成捲的稻草蓆,再插上固定蓆子的Y形叉子;我從沙崙低處往上推開蓆子到頂端,站在頂端可以遠眺沙崙的另一方–〝沙崙背面〞;原來,迎風面形成了沙崙,沙崙的背後就是「崙背」,沙崙成了崙背鄉親抵擋強風的天然屏障。 種植完畢,第四河川局送給我們每人一瓶水,瓶身上有〝揚塵零〞標籤,這應該是很多人的心願。我望著紅日西沉的地方,豎立著六輕工業區的煙囪;產業、營生、環境之間,我們面對很多困頓與衝擊,普世的價值則是:希望後代比我們好。 我們鋪稻草蓆、栽種植物的面積不大,但這項行動深映腦海;因為,我們在天涯海角的濁水溪口,隨著很多人的奉獻與努力的足跡,種下一顆希望:希望小樹小草們平安長大,協助早日實現〝揚塵零〞的願景。 完成於 April 22,2022 ▲2022年03月22日–世界水資源日,第四河川局李友平局長接待自然步道協會主辦的中台灣走讀一行,前往濁水溪口南岸高灘種植。 ▲李友平局長介紹冒著寒風來到現場的麥仔簝文化協會吳明宜理事長,明宜理事長戴的口罩是當地保育盛事–每年進行的「小辮鴴普查」–紀念口罩;當地鄉親稱小辮鴴叫做「土豆鳥」。(請閱:《追鷹的孩子VS土豆鳥調查》) ▼聆聽吳明宜理事長述說當地環境變遷、保護行動的初步成效、需要國人持續關注的課題。 ▲20220322這天下午,將種植的馬鞍藤和固定稻草蓆使用的叉子。 ▼第四河川局工作人員教導:如何鋪稻草蓆。 ▲湖埔社大林淑玲執行長和林淑英合作鋪稻草蓆 ▼陳洛芝、李友平局長、林淑英、林淑玲 ▲▼寶島客家電臺劉潤惠臺長和節目主持人鍾屘妹女士 ▼攜手種植護沙崙,很開心! ▲▼2021年01月15日,高鐵行經濁水溪。 ▲2022年01月14日,北上高鐵行經濁水溪南岸 ▲▼2022年01月14日,北上高鐵行經濁水溪右岸 ▲2021年08月20日,遊覽車走17號省道西濱大橋正經過彰化雲林交界處。 ▲▼【河川願景12談】從彰化河川海岸課題揭開序幕 ▼2021年08月20日前往濁水溪口時,第四河川局李友平局長邀約麥寮鄉兩位鄉民代表許高源先生、吳明宜女士與會;明宜女士也是「麥仔簝文化協會」理事長。 ▲吳明宜理事長為大家說明保育團體在濁水溪口的長期觀察所見紀錄。 ▼下圖中是2021年拍攝黑面琵鷺北返時在濁水溪口停留的景象,照片中的黑面琵鷺胸前有漂亮的繁殖羽,令人欣喜極了! ▼林淑英從濁水溪左岸麥寮堤防8號入口走進高灘,但見田菁茂密成林;田菁種籽掉落後,有可能再度發芽綠覆河灘,降低揚塵。 ▲水和綠,是避免揚塵的重大功臣。 August 20,2021 ▼遠方電塔再往西,有六輕工業區的煙囪。 August 20,2021 ▲汲水設施正在澆水,讓植物得到滋潤。 謝謝第四河川局提供照片 ▲2022年03月22日夕陽餘暉中,從濁水溪左岸高灘拍攝六輕工業區 ▼徐蟬娟 林淑英 林淑玲 李友平 黃世仁 葉淑蓮 ▲▼植樹護沙.愛揚塵零! ▲謝謝李友平局長幫瓊崖海棠澆水! |
|
( 創作|詩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