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19年秋天‧鯉魚山頭變臉》
2019/10/25 23:05:08瀏覽3250|回應0|推薦10

              2019年秋天‧鯉魚山頭變臉》

壹、相識二十年.變臉在今秋

    這座鯉魚山,位在台北市文山區、國家考場後方的景美溪畔,海拔五十二公尺高。它是東西走向,東西端各有一座土地公祠。南側是景美溪,北側是考試院和國家考場;山體西端原本和仙跡岩接壤,因為開木柵路被截斷了,林相則還跟仙跡岩相像。

    靠溪這邊山腳有條彎彎的馬路,路名原本叫做埤腹路,後來被改為如今的和興路。埤腹路東西兩端都跟木柵路相交,東端出口是國家闈場,對面是永建國小舊校區,旁邊有家麥當勞;埤腹路西端緊鄰抽水站,台灣近代民主化過程中重要人士雷震先生,常常被特務跟蹤的,就在這一帶。

    二十年前的春天,由於在台北市文山社區大學開設「文山采風」課程認識了這座山;《台北市志》〈卷一城市篇〉(北市文獻委員會出版)史料的記載,在清代雍正末、乾隆初年,入墾的漢人於鯉魚山腳築霧裡薛圳,引水灌溉台北平原,是當時的重要水利設施。因著這段歷史,我們把水尾鯉魚山規劃為第一堂戶外課—【探秘景美溪】流域學習中的十個走讀點之一。

    走了數年,2005/01月文山社大舉辦【探秘景美溪】活動時,我有感而發地在《立下護河的盟約  俟河之清總有時》篇章中,為這個河段作一些描述:

水尾有座鯉魚山    蘊藏土壤種子庫

二格山屹東南方    翡翠水庫山那邊

乾隆初年興水利    霧裡薛圳潤良田

中興水廠取水源    中港抽水站旁邊

山腳埤腹路迂迴    民主先生被跟蹤

河彎衝擊水穿石    重度污染待整治

 (請閱:http://blog.udn.com/selin7777/116817498《立下護河的盟約 俟河之清總有時》~【為家園寫詩】系列十) 

貳、山顏失色.喟嘆不已

    2019928這天,雨勢滂沱,我負責帶領十幾位成員參與台北市府水利處辦理的活動,從景美走向鯉魚山,到山上土地公廟躲雨。行程中發現山坡上的魯花樹,被一截砍下來的無患子樹幹壓著,因為下雨加上又在斜坡,我們無法處理。當天下午的論壇中,得知那是水利處進行的工程案,因為居民反映無患子樹被蟲蛀,擔心斷掉倒下來會傷及無辜,所以砍掉的;他們接受我們報告訊息,表示會盡快處理。   

    2019/09/30 台北市放米塔颱風假。

    2019/10/04 我前往鯉魚山看看無患子樹幹移走了沒?結果是沒有。我於是把照片寄到水利處。

    2019/10/08 我再度登鯉魚山,無患子樹幹仍未移走,受壓處呈現一群枯萎的樹葉。經詢問水利處得知:因為砍下來的樹幹位置在斜坡間,需調度吊車來方能移開。大概因此,時間上有了耽擱。

    2019/10/09 下午四點多,我從台中回到台北之後,再度登鯉魚山。發現:砍下來的樹幹已經移除,但是,魯花樹被砍掉一大分枝。同時,因著各種機具已經移走,可以就近觀察,我看見一堆可能是用剩的「沃土」倒在山坡,把各種樹木–特別是無患子根部覆蓋,我據以推測這是讓大樹枯萎的原因。

    2019/10/10起的國慶連假,度過了失落的幾天。連假之後,才又跟水利部門傳達訊息。

    2019/10/18 得到水利處「派員清除沃土讓樹根可以透氣,後續會持續觀察枯葉狀況是否有改善。」的訊息,還有照片。

    2019/10/19 再帶領二十多位幼兒園教師來景美溪畔,登鯉魚山,見到魯花樹結果了,但是已經觸摸不到。

    2019/10/21 下午前往鯉魚山的時候,遇見北市府水利處一位陳先生,他來觀察清除沃土之後的狀況。

    2019/10/25 陽光普照的午後再登鯉魚山,樹木狀況尚好,但是好多個掛網植生的格子中的沃土崩落,越底層發生崩落者越多。 

參、深思前事.期盼未來

    2019/10/19下午,當我們二十多位夥伴雨中登鯉魚山,沒有機會摸到魯花樹的喟嘆之餘,我一再深思:在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一、近年,政府部門積極推動「生態檢核制度」,本文所遇的治理案沒有歷經生態檢核的程序,所以不是住在試院里的居民,大概都不知道有這個治理工程。

二、今年8月初,我發現鯉魚山腳架起施工圍籬,但我沒有在意;823那天再度經過時,拍攝施工公告牌上是「拓寬和興路」(舊名〝埤腹路〞),我從來未曾預料會再因拓寬馬路而拆掉小小的土地公舊祠;更難以想像,大樹屹立的山頭,會變成水泥方格,所以仍未在意。

三、承辦的公務員和承包商大概不清楚,大多生長在海邊的魯花樹,在這裡出現,是值得受寶貝的樹種。他們可能也不在意無患子是從前人常用的天然肥皂,用來洗金項鍊、金戒子的清潔效果很好。他們或許更沒有聽過「小朋友由自然步道解說員帶領走步道時,假若遇見掉落地面的無患子,大都會撿起來準備送給媽媽寶貝金戒子」的故事。

四、景美溪這段堤防是很多人散步的地方,山頭幾棵大樹樹葉枯萎、大樹消失等情事,沒有任何人向施工單位反映,除了09/28走過這邊的我們。是太忙碌了?或是台灣實在太容易生長樹木了,民眾就太容易疏忽了?又或者是反映問題的管道太陌生了?

五、如今,台北市府水利處已經找人清理山坡樹根處的沃土,讓樹根可以透氣,並且將持續追蹤恢復的狀況,處理稱得上用心。

六、生態檢核制度中,該有工程規模的門檻嗎?而因為這項作業極可能耗時耗力,那麼,研考指標是否也該跟著作修訂?

七、  結識鯉魚山二十年,從來沒有想到它會遭遇變臉的痛苦;記下這段歷程,除了希望能對公務部門產生「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的作用之外;其實也是反思個人的粗心大意,沒有積極地、掌握時效地給那幾棵受苦的樹木救護作為。但願遲來的補教措施,能讓它們重展歡顏。 

                                                  2019/10/25

( 在地生活大台北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elin7777&aid=130309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