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7/20 15:39:26瀏覽2329|回應0|推薦12 | |
前幾集節目已經多次提到的東螺溪生態教育園區,使用葡萄藤做很多創作,其中有一道拱門旁,立了一隻鳥的圖像;聽解說員的解說,這隻鳥叫做「紅尾伯勞」,拱門附近還有一棵柑橘樹。 曾經有一對「褐頭鷦鶯」在柑橘樹上築巢、生了5顆蛋、有3顆已破殼、育雛;但,有一天謝文猷老師到園區觀察時發現雛鳥少了一隻,他於是趕緊回辦公室拿相機,回來時探頭一看,雛鳥又少了一隻;為了解開這謎團,謝老師在柑橘樹旁架設錄影監視,過了約半小時謝老師再去觀察時,巢內的雛鳥已不在了,只剩2顆未破殼的蛋;經檢視相機的影片,發現是紅尾伯勞鳥引誘褐頭鷦鶯母鳥離巢之後,趁機叼食雛鳥,結果,親鳥棄兩顆蛋和巢而離去。湖埔社大為了紀錄伯勞鳥這則「調虎離山」之計所產生的創傷,所以做了這面立牌。 曾經空拍東螺溪漂亮的台灣欒樹景像的記者尤宏源先生,在端午節強降雨之後採訪當地稻農時,農民帶他到收割完畢的稻田中,請他幫忙處理禾稈中的一窩鳥蛋,因為他發現沒有成鳥來孵蛋了。尤先生把這窩蛋帶來東螺溪生態教育園區,經文猷老師鑑別,那是紅冠水雞的蛋;幾番斟酌之後,他們嘗試將鳥蛋送到附近的養雞場,請場方用人工設備幫忙孵蛋,可惜的是沒有成功,他們都好失望。 2011年我們前往拜訪河東巡守隊的時候,就曾看見紅冠水雞優游河中的身影;當時幾位接待我們的河川巡守隊員恨不得有望遠鏡,好讓我們瞧個清楚。 之前我們也提過在東螺溪生態教育園區旁楊先生的葡萄園中吃午餐,聽林淑玲執行長說,他原本使用慣行農法,沒有設網,所以在葡萄將成熟之際會灑農藥,以避免被蟲子吃光光;但也因此,使得來偷吃葡萄和蟲子的鳥經常中毒死在園中,鳥屍讓人怵目驚心,湖埔社大不斷地鼓勵楊先生改變方法。楊先生隨後花了數十萬元設網,減少了用藥,今年年初收成時他認為甜度不夠,於是努力學習改善;今年五六月間,連續幾個團體的來訪肯定,在園中享用在地食材食譜,樸實無華卻又浪漫溫馨的經歷,讓他深受鼓舞,發願要種植最優質的葡萄以饗大家。 鳥類是環境的重要指標,如果鳥類無法存活的環境,人類大概也將無法棲身。還記得我們節目在今年(2017/04/19)播出的《南岬之盟~墾丁羅妹號國際風雲》系列二(請閱:http://blog.udn.com/selin7777/100941167)中,有一段描述「1867年10月10日,漫天鳥群過境之時、、」的談判畫面,那個季節飛過台灣天際、仰賴空間棲身的猛禽,很大的機率就是國慶鳥–灰面鵟鷹;根據謝文猷老師的著作《彰化鳥世界》書中指出,從前我們稱呼國慶鳥為「灰面鷲」是從日本沿用過來的,這個名稱並不很正確;中華民國野鳥學會在1995/04/09決議將灰面鷲正名為灰面鵟鷹;實際生活中,因著季節和停留地點的不同,牠們有了各種不同的名字:雙十節前後到達台灣,所以稱為「國慶鳥」;在屏東縣滿州鄉停留,稱為「滿州鳥」;翌年春北返停留在彰化時正逢清明節,所以有「清明鳥」「掃墓鳥」的稱呼;台中大甲人則認為這些鷹群是鄭成功的部屬,化成老鷹飛回鐵砧山,於是稱呼牠們為「國姓鳥」。牠們從東北亞動身,飛往南洋群島度冬;回程時再路過台灣,帶給國人很多驚喜和反思,難怪會有擁有「凌空追日的舞者」這般豪氣萬丈、熱情奔放的形容詞來形容灰面鵟鷹。 鐵砧山在台中大甲區東北角,苗栗與台中界河–大安溪南岸、已經接近出海口的地方;今年清明節時,我陪一位老朋友到鐵砧山國軍忠靈祠祭祀她過世多年的父親,當走往西南邊的亭子時,發現視野極佳,可以看見台中盆地和台灣海峽,還看見忠靈祠附近國姓廟的牌樓;當天下午我們前往高美濕地,從那裏遠望鐵砧山,可以想見那裏真的是鳥類長距離遷徙動線上,提供蓄精養銳的福地洞天。 以此延伸,不管是褐頭鷦鶯,還是紅冠水雞,我們從牠們在東螺溪畔兩窩鳥蛋的遭遇看出,當牠們受到干擾或驚嚇之後,親鳥只好忍痛離開,裏面應該有萬般的不捨。也因此顯示,保留一些自然荒野,對野生動植物的代代相傳,實在是無比重要的環境倫理。 *參考書籍: ~《彰化【鳥世界】》 作者:謝文猷 彰化縣大自然生態解說學會出版 ~《東螺溪生態之美》 作者:謝文猷 林淑玲合著 / 彰化縣湖埔社區大學出版 完成於2017/07/17 播出日2017/07/19 |
|
( 在地生活|大台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