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6/23 15:12:14瀏覽3304|回應1|推薦5 | |
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校園西側的麗水街和和平東路交口,設置有「錦安文化及生態導覽地圖」「油杉家園」的標牌;從這裡走進麗水街,很快就看見錦安公園,公園裡有兒童的遊樂設施。這裡的行政編制上屬於大安區錦安里,但因此地居民在十多年前費盡功夫保護社區的日式老宿舍群和一棵台灣油杉的成功行動,「油杉社區」「油杉家園」的聲名因而深植人心。這棵名聞遐邇的台灣油杉,位於金山南路二段203巷保育小站內,將近七公尺高,是「松科植物」;松科植物和杉科、柏科都屬於裸子植物,種子裸露在心皮上,它們是構成台灣中高海拔森林的主要樹種。 綜觀油杉社區自2000年左右,開始社區營造,從大樹保護到文化保存,努力地打造家園;透過社區林業專案,讓居民們的環境意識不斷提升,舉辦親子音樂會、生態講座等,更逐漸凝聚社區情誼。2006/03/31,台灣油杉社區內之日式宿舍被台北市政府正式公告為台北市市定古蹟,命名為「總督府山林課宿舍群落」。同年,他們將古蹟旁一處遭遇火災後的荒亂空地,重新整理為「台灣原生植物教育園區」,此園區與台灣油杉、日式宿舍群鼎足而立,讓社區展現自然生態、建築、文史等三大特色內涵。 經由台灣油杉社區發展協會的良好照顧,樹木植栽生長茁壯茂密,卻也因此很難進入原生植物園區進行推廣教學,讓設置與認養的目的大打折扣。後來,透過Open Green的推動措施,與臺灣大學園藝與水利範疇學術單位的合作,將過於繁茂的植栽適度移出至鄰近社區;另方面,因應氣候變遷議題,將低衝擊開發(LID, Low Impact Development)概念落實其中。 台灣油杉社區與台灣大學氣候天氣災害研究中心合作的Open Green基地,也就是前述的原生植物園區,地址是金山南路二段185巷29、33號的公有土地;進入協助的專業團隊,首先被期待的便是:把茂密的植物園內大量盯人的蚊子,趕出社區! 台灣大學氣候天氣災害研究中心的張富銘老師說明,依據低衝擊開發(Low Impact Development)概念規畫的園區,分成三個區塊,分別是【雨水花園基地】【透水磚基地】【水撲滿基地】。【水撲滿基地】長、寬、深分別是2公尺x4公尺x1公尺,意即可以儲存8公噸的水量,供作園區澆灌之用;他們在施工設計上,【水撲滿基地】這區塊設置了手動的抽水機,便於取水使用,同時讓年幼一輩認識從前的人們使用的抽水工具。負責施工的園藝專家吳季樹先生說,他受聘負責施工,當他們的機械來到現場開挖基地的時候,一開挖,就發現地下都是當年拆除房屋的建築廢棄物,運了近二十車;因此,除了需要處理這些廢棄物之外,另外也要購買符合環保標準的級配來回填,費了很多功夫,花費也因此增加;但也在這個過程中,看見日本人當年蓋房屋的施工細膩,防震工法十分了得;他看見柱子基座,舉凡磚塊的磊法、水泥的包覆,連機械都很難將之拆除,可以想見它們的耐震功能一定很可靠;看見從前師傅們的用心,讓吳先生他們非常震撼與欽佩,並認為要以之為楷模。此外,在施工期間,除了張富銘老師他們常來關照進度和品質,也常常遇見社區居民來關心、提問,這種經驗讓吳先生他們印象很深,領悟出:有人關心的社區真好。 吳季樹先生對園區內烏心石和杜英的落葉在地面交會情境也深有期待,因為,烏心石的老葉是黃色的,杜英老葉是深紅色,都非常漂亮!他對園區一棵壯碩的錫蘭饅頭果也印象深刻,依據他的經驗來說,在台灣選栽植這種樹木的人士不多,主要因它的木材並不是很堅硬耐用;我發現一路之隔的錦安公園遊樂設施旁也有一棵錫蘭饅頭果,不知是否從這邊拓展過去的? 如能把腳步放緩一些,會發現這個園區裡還保有一面紅磚牆,牆上搖曳的小花小草也能吸引目光;在慢慢欣賞都會角落自然蘊藏的同時,可能也才有心思考量海綿城市的課題。 如何調適乾旱跟強降雨相互交錯,越來越劇烈雨勢衝擊的環境巨變呢?油杉社區這種結合學術界、空間專業、園藝專業、政府部門等跨領域資源,在社區進行人與環境互動的教學內涵,統合實踐都市保水的行動案例,值得觀察學習。 *延伸閱讀: (https://sites.google.com/a/fha.org.tw/index/yuan-qi) 油杉社區發展協會網站 完成於2017/06/18 播出日2017/06/21 |
|
( 在地生活|大台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