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道可道
2007/03/06 13:52:03瀏覽157|回應0|推薦2

嘗試引用宇宙原像》理論中體, 現象與認知, 三位一體的宇宙哲學觀點, 闡釋《老子》道可道非常道, 金剛經》三段論證. 也可以說《老子》與佛家的宇宙哲學, 提供了現代物理思想的靈感. 妄言之也請妄聽之.

 

道可道非常道

真理()是一個圓滿周全的整體, 不可能片面言說的. 一打算用符碼(語言)來表達, 便已經落入人類知識論的範疇, 脫離了本體, 怎麼也說不完整周全. 真理, 只能依靠心領神會的參悟.

我們想探索的真理, 想明白的真相, 是在本體結構中. 但是我們再怎麼用語言, 符號或圖像來表達與闡釋, 都只在知識論範疇內打轉, 而不是本體實相. 所以說那個闡釋的道, 文字的道, 已經不是本原的常道. 這是生而為人的我們, 應該理解知識本有的先天限制.

 

名可名非常名

(這兒跳過命名, 稱謂, 定義, 分類的解「名」說法, 比方說: 螞蟻, 蔬菜, 椅子, 恆星, 這種命名和分類方法所引發的不完備. 而以莊子文者所以在意的意念解「名」.)

真實的事物是變動不居的, 是靈動圓活的, 是一個過程, 而不是凍結的靜止狀態. 如果我們以一個固著的意念去套, 那只變成一個死的名相, 而不是原來那個活活潑潑的事物本身.

它」, 不要用它」這個名相去套它, 才能見到真實的「它」. 比方說杯子, 水, 智慧與愛. 不要用固著的意念去拘限它, 我們才能真正了解與體會這個來來去去活活潑潑杯子的本來實相; 才能了解水真正是什麼; 也才能了解智慧與愛的真面目.

 

體, 現象, 知識是宇宙的三個面向. 事物, 是抽象的本質, 落實到現象界而呈現出來的顯影. 這是一個過程, 而不只是狀態而已. 我們用知識論中的符碼去界定事物, 就已經脫離現象界, 而成為知識論操弄的對象了.

因此, 我們可以說道可道非常道, 指的是本--知識的關係; 名可名非常名, 指的是現象--知識的關係.

 

但是, 我們需注意, 三者其實是一個整體, 不能二元對立著說, 也不能三元分立著說. 才分開, 就不正確了. 更不能直指其一, 那樣是偏失的.

 

微塵眾, 即非微塵眾, 是名微塵眾:

物質的基本粒子, 其實並非實體存在實體本相. 量子力學說它是一個機率波幅的相; 超弦理論說它是弦振動所產生的相, 是一種偶然存在, 偶然成像的. 它的質量與電荷, 都是弦振動模式的表顯. 我們將它看成實體, 名之為粒子.

大千世界, 即非世界, 是名世界:

這個四維時空體, 其實並非真實存有, 它是量子迴圈的動態結構, 一個機率下產生的多維時空相. 在不同的條件下, 做不同的調整與呈像. 是偶然存在偶然成像的. 我們將它看成一種時空實體, 並名之為宇宙.

 

佛家總是稱現象為虛幻, 生滅空相. 從否定出發, 宇宙只不過是微粒的聚合, 生命也只是大海生漚, 都不是本相. 探求永恆存在體, 歸諸涅槃, 堅持看個狀態. 要在每一個時點去切割, 不重視過程的價值. 殊不知微粒的聚合, 除了微粒狀態的呈現外, 還有那個聚散的過程. 正是這個聚與散, 創造了存在的價值. 狀態與過程, 實在不可偏廢. 程明道說: 佛氏不識陰陽,晝夜,死生,古今. 就是說他不曉得過程的重要.

 

佛家的空無說, 幻象說, 實在有一個思維漏缺. 只重存有, 忽略過程; 只重最終的目標或最初的原貌, 忽略陰陽輪轉的變化, 輕視過程的真實性與價值感. 我們都了解: 在道途中, 所謂終點不是唯一的重點. 欣賞沿途的花朵, 才美. 這是中國文化發展出來的, 印度佛教, 沒有這等思想. 佛家的理說, 也採取分解法, 走向本初的原素, 輕忽關聯和組織所創造出來的突現性質. 這點是從狀態--過程的偏失, 衍生出來的.

 

孟子提出存神知化(所過者化, 所存者神, 與天地同流.), 告訴我們: 在生命過程中的點點滴滴, 都過去了. 但是過去了」並不是它們都不存在了, 而是它們都化為這個生命的一部份, 以「共同組織」的方式, 成就了現在這個生命體. 所留存於生命體內的, 都是過往豐盛美妙的,(當然包含了哀傷悲痛) 創造了現在的喜悅, 預示了未來的精彩. 宇宙的事事物物, 和生命的過程一樣, 同等精彩.

朱子更說, 佛氏見人有貪嗔癡之私意, 而以空性和淨六根去私意, 不乃因噎廢食乎?

佛要人不著相, 不我執. 而後世佛學卻變成了去相,去我, 而不在「著」與「執」下功夫, 只在「相」與「我」下功夫. 因此其理演變成放棄現象界, 這是一偏的宇宙觀.

 

道家經常藐視知識這個位格(絕學棄知), 忽視符碼的角色. 「道「可道「名「可名」, 老子只是陳述事實, 說明宇宙有「道「名」的(與現象)「可道「可名」的知識這兩個面向. 而後世道家學者卻只強調「道「名」的體, 忽略「可道「可名」的知識界. 這也是一偏的宇宙觀.

 

體, 現象, 知識, 各有價值. 體有體的價值 ;現象有現象的價值; 知識有知識的價值. 並沒有體的價值, 必定大於現象或知識的價值這回事. 現象雖然短暫(人生短暫, 生命短暫), 正是因為它短暫, 所以更凸顯其價值. 不因它在時間軸上短暫不永恆, 也不因它是過程而非狀態(存在), 就認為它虛幻. 過程有過程的價值, 短暫有短暫的價值. 中國的禪宗, 就是認出現象的價值, 因此強調當下的存在, 現象即體. 在佛理中, 添進中國的思想元素.

( 創作另類創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cientifics&aid=793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