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2/25 22:44:26瀏覽306|回應0|推薦0 | |
關於宇宙實在, 除了「客觀」存在的物質外, 高等生命具有心靈, 心靈的「在」, 是我們普遍認同. 並且認為, 意識不為人這個物種與生命階層所獨佔. 早先科學不研究意識與心靈, 因為這部分歸宗教範疇, 是神的領域. 今日討論意識, 先從這個「我」開始. 1. 「我」不只是物質, 不只是身體, 不只是生理活動, 還有意識與心靈. 身體是居所, 是活動的器具, 意識與心靈, 才是居住的真主人. 一個身體的主人, 可能不只一個, 而是一家子. 2. 「我」是一種群聚現象. 60兆個細胞的群聚; 許多器官的群聚. 而大腦是2000億個神經細胞的群聚. 3. 這個群聚, 屬共治部落. 沒有一個至高無上的絕對我在統治, 而是24個身神的共治; 左右大腦的共治; 核心腦,邊緣系統,與腦皮質的共治; 無意識,潛意識,與意識的共治. 也就是說: 我不是單數, 而是多數. 4. 我是一個生態系統. 除了60兆個帶著「我的」遺傳物質的細胞外, 在腸道內有乳酸菌活動; 在皮膚表面有蟎的活動; 當然還有不受歡迎的細菌和霉; 共同組成我這個身體的生態系統. 就像台北市不只是合法公民所組成, 還有街友; 非法拘留者; 流浪狗; 老鼠; 蟑螂; 螞蟻; 行道樹; 公園; 大樓; 道路; 空氣和水; 以及地下水; 垃圾; 糞便; 泥土; 等共同組成城市的生態系統. 城市的疆界 並不是行政區分那麼簡單表面. 「我」的疆界也是一樣. 5. 所謂我(先談物質我), 我們直覺認為, 最外層的皮膚所包裹的身體, 就稱為我. 這是相當粗糙的認識. 首先我們看, 一個呼吸動作. 吸進的空氣, 通過鼻腔, 氣管, 支氣管, 到達肺部. 其中氧氣與血紅素結合, 運送到身體各個器官與組織. 而呼出空氣時則反向. 那麼我們思考, 空氣是進入鼻腔內, 就為我所有? 還是須到達肺部才屬於我? 還是須與血紅素結合? 還是須進入細胞後, 進行葡萄糖分解, 才真正屬於我呢? 排出CO2時, 是離開細胞膜, 進入血液, 就是非我? 還是必須等到離開鼻腔, 回歸大氣時, 才成為非我呢? 一個進食行為, 蔬果放進嘴巴, 就為我所有? 還是須到達胃, 到達小腸分解才屬於我? 還是須吸收進入血液? 還是須到達細胞儲存, 才真正屬於我呢? 剩餘不吸收部份, 通過小腸, 到達大腸, 形成糞便, 就是非我? 還是須離開肛門的剎那, 才成為非我呢? 還是從未屬於我? 6. 進一步思考那綑綁更密切的部份. 紅血球每星期完全更新; 皮膚表層會脫落; 骨骼會更新與代謝; 指甲頭髮要修剪; 身體會排汗排熱; 這些新陳代謝, 讓我與非我(環境)之間有了互動, 交換, 聯繫. 原本屬於我的, 會代謝成為非我; 原本是非我, 會被吸收融合成為我. 在不同的時點, 與不同的時間尺度下觀察, 我與非我, 並不能明確劃分. 7. 那麼說來, 人體絕大多數的細胞會代謝, 因此無法用來區隔我與非我. 據稱 大腦神經細胞不更新, 那是否能用來區隔我與非我呢? 因為他是恆常的. 腦神經細胞最重要的是突觸結構, 它們的分佈與聯繫, 隨著時間不斷在變化. 這一刻你的腦神經分佈, 已經與上一刻不同了. 整個腦神經分佈是緩慢地改頭換面. 另外, 雖然腦細胞本身不更新, 但是細胞內部的物質與胞器, 卻依然代謝. 這一時刻腦細胞的內部, 已經煥然一新. 內部煥然一新, 外部改頭換面的腦細胞, 應該也無法用來區隔我與非我. 8. 物質身體的皮膚與大腦, 不能區隔我與非我. 那麼非物質的思想心靈呢? 9. 我有性格, 脾氣, 知識, 感情, 思想, 用這些來界定我, 或許可行. 仔細思考, 人的性格會改變; 脾氣會改變; 知識會累積; 感情會變化; 思想會變化; 這一時期的我與上一時期的我不同, 與下一時期的我也不相同. 到底哪一個才是我呢? 10. 由此看來, 我是不斷在變化, 不會凍結在一個時點一個空間. 吃進排出, 吸進呼出, 細胞代謝, 知識累積更替, 關係改變, 身份變化, 經驗累積, 思想改變, 性格變化, 我是在變化當中. 11. 我不是一種存在, 不是一種恆常狀態, 而是一種過程, 一種流. 連結過去, 現在與未來的, 共同成就這個「我」. 12. 不只變化, 而且還分裂不一致. 人格具分裂性, 思想有矛盾性, 行為有相悖性, 知言行不一, 意識與潛意識相悖離, 理智與情感相悖. 這些我, 還頗麻煩的. 13. 數百千萬的意念聚合, 共用一個身體與大腦. 這些「我」聚合在一起, 成為表面看來一體的「一個」「自我」. 但事實上卻是「許多我」的聚合. 14. 我與非我有交換性: 物質的交換知識的交換; 情感的交換; 資財的交換. 自我與環境(非我)如此, 自我與他我亦復如此. 15. 我與非我有互通融合性. 正如物質身體的生態系, 心理也是一個生態系, 心靈也是一個生態系, 意識也是一個生態系. 16. 自我, 非我, 他我與無我之間, 存在交換性與融合性. 17. 大腦功能的演化, 從單細胞開始就有類腦功能, 具有接收訊息調整反應的能力, 只是解析度相當模糊, 功能相當原始(不具足, 不完備). 當演化至多細胞生物的神經系統, 使得接收訊息調整反應的功能解析度愈來愈佳. 18. 意識似乎也與神經功能類似. 海蝸牛和螃蟹具有意識, 只是意識解析度相當模糊(不具足, 不完備). 發展到神經系統較完整的狗貓的意識解析度變佳. 猴子猩猩的意識解析度更進一層. 目前, 人類是意識解析度最清晰的地球生物, 但仍不是具足, 不完備. 19. 如同生命有階層性結構(參見生命篇), 意識也有階層性結構. 不同的生命階層, 便擁有不同的意識階層. 隨著生命進入較高階層, 意識也提昇格局, 規模與範疇, 進入較高位階. 因此, 人的意識位階, 不同於細胞的意識位階, 也不同於社群民族的意識位階, 也不同於整個地球生態的意識位階. 在人的位置來說, 如何與細胞的意識, 細菌的意識, 做不同位階的聯繫; 如何向上與社群的意識, 蓋婭的意識, 恆星系意識聯繫; 如何照顧多層次生命與意識, 就成為一項重要的課題. 20. 神經元企圖與神經元溝通; 細胞企圖與細胞溝通; 神經元企圖與其他細胞溝通; 細胞企圖與我溝通; 我也企圖與細胞溝通; 我企圖與器官組織溝通. 這是不同階層的生命企圖溝通, 不同階層的意識企圖溝通. 同樣的, 較高階層的生命意識, 也企圖與我溝通. |
|
( 創作|另類創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