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字體:
訪客簿  我要留言 本訪客簿限好友才能發表留言! 共有 699 則留言
☆ 本部落格訪客簿 歡迎我的好友留言唷!
頁/共 70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夢.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7/27 07:25

早安~

感恩前輩前來賞圖及分享美圖,祝福您 一切順心,平安喜樂。 

老詼訝(saudade3998) 於 2018/07/27 22:37 回覆:

哪裡。禮尚往來。

分享兩則

開心一籮筐

 

平潭一對男女朋友聊天記錄遭曝光,看的讓人臉紅..

http://hanghang666.com/xjmg/shot_spage_new/get?tid=28324834

 

 

【冷兔趣聞】現在的買家都是戲精?惹不起惹不起!

http://hanghang666.com/xjmg/shot_spage_new/get?tid=28282265

 


濃情~文章“下方”點開播放器聽音樂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7/03 15:21
老詼訝(saudade3998) 於 2018/07/03 20:17 回覆:

謝謝來訪。閣下好棒呢常自製動圖不吝分享。

 

分享

 

《回聲》中 憶三毛

20180626 中國時報 鄧小群

 

作家三毛影響力至今不減。(本報資料照片)

三毛(右起)、齊豫、潘越雲於1985年合照。(本報資料照片)

 

1987年我還是女大學生,夏天跟幾個室友去一個小縣城玩。地攤上發現了一盒三毛《回聲》的磁帶,很粗糙一看就是盜版。我們剛剛開始閱讀三毛,凡她作品都不放過,管它盜不盜版。可惜地攤只有一盒被手快的同學收入囊中。回到學校,我借來雙卡帶答錄機,請她給我翻錄了一盒。天知道我哪裡還找到極難得的影印機,複印了黑白色的封面。那是我第一次擁有《回聲》。

當時資訊極不發達,不曉得這磁帶的來歷。但是歌與歌之間有幾段三毛的聲音,歌詞和演唱都美得驚心動魄,沉浸其間,我感覺進入了私家祕境,拿著磁帶如同撿到世間珍寶。聽久了,磁帶音質損壞得厲害,黑白的封面也磨毛了邊。我小心翼翼一遍遍聽著,許多年美好的時光就在這音樂裡獨享,怕手中的珍寶丟出也從不與人分享。

2000年去香港旅遊,我特意到音像行,真的找到了《回聲》發燒碟!狂喜之下,花了大半個月的工資一口氣買了兩張,預備著壞了一張,還有備份!

CD和磁帶不僅音質天差地別,歌手似乎也差很大。我從滄桑的磁帶盒取出複印的封面,角落裡模模糊糊尋到幾個小字:「翻唱:那英」……

算一算日子,後來成為大陸歌壇天后的那英,當時她應該還是個住在北京地下室、懷揣夢想的窮歌手。可是,她翻唱的已經很有水準。

超級遺憾的是,輾轉多個城市後,那英的磁帶消失了,像很多美好的東西一樣,不見了。可是,第一個帶我進入私家祕境的美麗聲音,已經住在我的身體裡。

今年年初知道69日小巨蛋有《回聲》,我就確定我一定會在現場。請台北朋友在開賣第一天就幫我搶最靠近舞台的票。為了這一刻,我已經等了31年。

提前到台北。聽演唱會的頭一晚,在台北好友家聚會,在座幾個都是台大畢業的中年金領。談到我飄洋過海專程而來的演唱會,主人家很快用膽機音響放出《七點鐘》,而且居然幾個大叔都跟著一起唱出來!

我大驚!這張碟不是我的私家花園麼?不是我的獨家稀世珍寶麼?你們幾時闖進去劫持了的?

他們告訴我,這是台灣第一張出版售賣的實體CD,由最紅的作家三毛作詞,齊豫、潘越雲兩個音色迥異的歌手演唱,加上三毛的人聲,當年這些元素相結合,十分前衛。事實也證明,這張碟成為樂壇不可顛覆的經典之作。

他們如數家珍娓娓道來,補充了很多我缺失的知識。並且他們對三毛多麼熟悉啊。他們說自己這代人,很多當年都是三毛和《回聲》的粉絲,和大陸的三毛迷沒什麼區別。

說到這裡大家忽然沉默一下,接著有誰輕歎一口氣──現在不同了,在台灣,年輕世代知曉她的越來越少。

三毛生前摯友眭浩平曾認真的跟筆者探討過這個問題。沒想到在座的幾位大叔也有同樣的感慨。

69日小巨蛋演唱會的現場,我遇到了很多大陸專程而來的三毛迷,我和兩個閨蜜就是他們中的三位,其中一位頭天剛從美國出差回深圳,便馬不停蹄又飛台北,聽完第二天就飛回去工作。另一個則是八○後的女生。

我的另一個大陸社交群組:三毛讀書會,也有十幾個人組團來,還去了皇冠出版社、明星咖啡館朝聖,其中不少是年輕人。現場更是隨處能遇到大陸30多歲的歌迷。

當然,還是台灣歌迷占盡天時地利。朋友幫我搶到內場第二排的票,第一排是幾個四十多歲的台灣大叔,人手一張《回聲》黑膠唱片,演出前在舞臺前舉著唱片合影,演出時他們搖著唱片跟歌手唱和,儼然「腦殘粉」。可是,從他們的衣著舉止,我猜測他們應該是公司的高管。

演唱會觀眾,中年人為主。沒有年輕人的狂熱不羈,也沒有老年人的刻板,歌聲戳到最柔軟的地方,鄰座的姊姊會忽然用手優雅的捂著嘴巴,生怕眼睛裡滿滿想說的話會脫口而出;一曲唱罷,身後的大叔也會大聲叫好。觀眾跟著舞台的互動宛如85°的咖啡,輕啜一口剛剛好,久了在手裡真的燙。

也有流淚的,比如我。齊豫唱到「火車一直往前去啊,我,不願意下車,無論他要帶我到什麼地方,我的車站就在你的身旁。是我,在你的身旁!」感覺眼角麻麻的,摸一下,有露珠滑落。我不能確定那一刻想起了什麼,人到中年歷經太多愛恨情仇,遇事早已波瀾不驚,但年輕時最真最熾熱的情感,可能還是留在了某個最深的角落,瞬間被一個熟悉的聲音喚醒,自己並不自知罷了吧。

演唱會之前,我一度猜測,唱片十幾首曲目,最多一個多小時就會結束,沒想到演唱會以《回聲》為主軸,齊豫和阿潘穿插了與主軸十分搭配的曲目,比如《最愛》、《一條日光的大道》、《野百合也有春天》,比如齊豫的英文歌《Angel》。最讓我驚豔的,是兩人混搭演唱《橄欖樹┼在那遙遠的地方》,一個主題是去遠方去流浪,另一首是遙遠的地方有個好姑娘,加上王洛賓與三毛的一段緣,阿潘首次用同樣的KEY與齊豫的天籟高音互相交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兩首歌從主題到形式,從外在到內涵,竟是珠聯璧合的絕配!

演唱會高潮不斷,直到導演提醒齊豫演唱會已經超時,大家才驚覺已經快三個小時了。兩位女神讓時間走得很快、變得很短。一下子,演唱會突然要匆匆結束。

是有點戛然而止的感覺。但30多年等一回,大家都不忍散場!在觀眾千呼萬喚的返場掌聲中,《夢田》終於出來,這成了台上台下的大合唱。

這是33年後《回聲》第一次原音重現,台上的齊豫和阿潘,雖然依舊美麗但都年過六旬;台下的人,初聽還是少年郎,他們當年以《橄欖樹》為馬出走半生,今天歸來《回聲》再聽已經都半百上下了,內心依舊還是那個青澀少年嗎?

不知為什麼,《回聲》中有一首歌沒有出現──《說給自己聽》。這是一首齊豫和阿潘對唱的曲目,「讓我說給你聽吧/但願/醒來已不在這個世界/去了/去了/不帶一支髮夾/明天的星星/不是掛在這一邊……」歌中的三毛反覆試圖說服自己往前走,可是迷途的候鳥真的不知道要去哪里。她反覆問,反覆尋。

她最終沒能尋到答案。她後來走了,不帶一隻髮卡,再也沒有回來。是阿潘和齊豫不能觸碰這痛,還是體諒觀眾不忍觸摸這痛,還是兼而有之才捨棄不唱的?

齊豫依舊是波希米亞style,幾次換裝用她說法的不過就是換了幾塊布;潘越雲裝束雖然不盡波希米亞,但她及腰的波浪長髮、眉眼間的異族風情,分明不就是隨時拉起你的手然後就能看透你前世今生的不羈的吉普賽女郎麼!

三毛曾說,台灣只有三個女人適合波希米亞的打扮。那夜,三個女人中只有她缺席了。哦不,那夜她一直在現場從未離開,從講述不肯去上學怎麼也打不開自己是壞小孩心結的故事開始,慢慢講到狂吹的風沙裡撒哈拉古老的故事,講述那一年那個三月又一次地老天荒的無邊蒼涼,講述孀居後月季花慢慢爬牆青苔也比它快了的寂寞,再講到只要你想就能到達的有自由的遠方。(註:以上幾句均來自歌詞)

三個女人,給觀眾不緊不慢講了一晚上的故事。這段關於詩和遠方的故事,早已成為一種生活態度、一種活法,激勵和改變了兩岸那麼多的人。從台灣的1970年代,1980後波及到血脈相承的對岸,甚至大陸除了6070後的讀者,在8090後人群中,三毛的回聲也一直餘波盪漾。

那夜在小巨蛋,分明感覺到三毛真的從未離開。有人說,真正的離開就是被遺忘,再也不會被想起。真心希望,她就這麼一直住在我們的生命裡,再能延續到年輕世代。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3/25 23:21

重新回來的感覺真好

三太子開心 

老詼訝(saudade3998) 於 2018/03/25 23:22 回覆:

20180321微信手機版無預警底網頁翻修

一霎哪

數年的記錄回歸空白

嚇到吃手手

 怒怒怒

老詼訝(saudade3998) 於 2018/03/25 23:24 回覆:

【夜讀】

內心若是篤定,何懼未知風雨

20180114 人民日報

 

1

 

前幾天,跟朋友聊起一位高中時的女同學。她原本是屬於那種扔在人堆裡半天都找不到的普普通通的女生,現在卻搖身一變,成了一家外貿公司的副總裁。

朋友是在一個酒會上偶然遇到她的,半天沒有認出來。相比于明媚的外表,讓人印象更深刻的是她落落大方的氣質,那是一種經年沉澱之後的篤定與從容。

高中時,她相貌平平,極少說話,總是戴著厚重的眼鏡躲在教室的角落裡,一個人悶頭看書,但成績並不算好,所以很少有人注意到她。

高考填報志願,很多人都報了離家很近的高校,只有她一個人跑到了北京。那時候,大家都在背後說她,不過考了一個大專而已,還跑那麼遠,真是夠傻。

大學期間,她努力地專升本,考研,考博,出國……沒有閑過,也沒有跟人說過太多,只是一直在做,不停地做。直到今天,那個在別人眼中傻裡傻氣的姑娘,終於光芒萬丈。

我不知道一個人煢煢孑立、蝺蝺獨行需要多大的勇氣,只知道她在千難萬險的征程中從來都不曾有過懷疑,不懷疑努力的意義,更不懷疑自己。

一個始終都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的人,是最不會對未來感到焦慮的。因為她內心清楚,只要方向正確、步子穩定,何時抵達只是時間問題罷了。

內心若是篤定,又何懼未知風雨。

 

2

 

前天,我去拜訪一位朋友,他本科畢業時以優秀畢業生的身份,留校當輔導員。

說實話,如果不是親眼見到,我永遠都不知道做老師是一件這麼費心又費力的事。他辦公桌上堆積如山的資料,看得我直接傻了眼。

印象最深的是他說,他有一位學生半夜發高燒,淩晨兩點他沖進學生宿舍,一路小跑把學生背到醫院,陪了學生整整三天三夜,整個人幾乎崩潰掉。但看到學生病情好轉,所有的勞累都煙消雲散了。

原本以為留校當老師,工作量這麼大,薪水會很高。可他說,並不是。他的薪水遠不及一些普通企業的實習待遇,但他心裡清楚自己想要什麼,又能從中學到什麼。

首先是跟學生的積極溝通,使他更懂得處理人際關係。其次是團隊建設、各種活動的策劃,使他思路清晰,更懂得顧全大局……

朋友甘心將自己沉下來,做一個普通的輔導員,不過是在虛心紮根。有自己想法的人,最不容易隨波逐流,無論別人怎麼看,他都始終堅持內心所守,安營紮寨,步步為營。

 

3

 

而始終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的人,是最容易迷茫和迷失的。我有位讀者就是這樣。

她剛畢業一年,在一家公司做財務。但她說,自己一點都不喜歡這份工作,無聊,薪水又低。我問她,為什麼不嘗試著換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呢?

她猶豫了一下,說,我也不知道我喜歡什麼樣的工作。

小時候吧,喜歡畫畫,但聽人說很難出頭,就放棄了。後來又喜歡攝影,但一架好的相機要好幾萬呢,還是算了。再後來,想寫作,就試著投了幾篇稿,但陸陸續續都被退回來了,感覺自己沒有天賦,不是那塊料……

時間久了,就開始迷茫,不斷地懷疑自己,否定自己。於是,生活就變成了一片望不到邊的沼澤地,自己越是焦灼,越是掙扎,就越是往下沉得厲害。

看到別人意氣風發地走在路上,自己別提有多慌了。為什麼別人的人生都像開了掛一樣,而自己只會後退呢?

 

4

 

聽她說完,我止不住地感慨。像她這種情況,又何止是個例?很多人終其一生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總是看起來特別努力,但卻做不出多大成績。

因為你不知道自己的方向在哪,越往前走,腳步越是不穩,等風一吹,就直接倒了。

所以,如果你感到迷茫,請務必靜下心來,先跟自己對對話,明確方向和目的,做出清晰的規劃,然後再一步步地去努力。而一邊抱怨一邊又無力改變的你,只會變得越來越無趣。

其實,要想做出改變並不難。首先,給自己設定一個人生目標,然後把大目標化成若干個小目標,挨個擊破,每天給自己一點成就感,只要做出成績,就沒有理由放棄。只要今天的自己優於昨天的自己,就是最大的成績。

而我們最終都會明白:經年之後,人欲橫流,唯簡單篤定,方能不亂一心。

 

來源:仲念念(IDzhongniannian1

作者:仲念念,自由撰稿人。

 


夢荷 *經絡不通,補什麼都沒用!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3/02 04:41

老詼訝(saudade3998) 於 2018/03/02 20:01 回覆:

謝謝您。別來無恙。佳節愉悅。

分享

 

一碗白粥

20160912 中國時報 許錫涼

 

繪圖/Apple Wu

 

那碗素淨的白粥,只要四時未失序、人心未失衡,總也信守承諾般地,在每個大清早,暖和村裡忙活兒的大人與小孩的胃。

那天,跟六、七十個四、五年級的新住民孩子,在一堂四十分鐘的活動中,一起分享與探討我們日常生活中,吃的早餐議題。

在說到小時候,一早吃母親煮的那碗白粥、或地瓜粥,偶而配一小碟土豆、或一小盤菜脯蛋等的早餐經驗時,也跟孩子們說,當說起那碗讓晨曦的我有份滿足感的白粥,腦海就會立刻浮現那碗溫暖的白粥畫面,還有母親在熱氣蒸騰的灶前煮著白粥的身影。

只見一個單親的孩子輕輕地附和說:「阿嬤有時候也會煮給我吃,真的蠻好吃的。」卻見另一個孩子馬上回說:「稀飯有什麼好吃的!菜脯蛋還差不多。」

聽著不知是因生活經驗的差異、或是其他原因,所引發的對話,當下並未對此反差的回應進一步探討,只跟孩子們說:「真的差這麼多嗎?回去不妨請家人多煮幾回吃吃看,說不定能吃出不同的味道來吧。」就繼續往下一個既定的流程進行了。但孩子那「稀飯有什麼好吃的!」話語,卻於活動結束後在心裡起了某種發酵作用般,時不時地迴盪於耳際。

倒也不是因為孩子未跟著讚一聲,反封殺那碗溫熱的白粥,而有些惆悵。讓我想了又想的是,生活在這世間才約莫十年的孩子,怎麼這麼快就對白粥關閉那扇門了?

是因為物資充裕、選擇多元化的年代,不花俏的白粥,相形之下,簡直單調到不起眼,才讓處於五花八門、聲光繁複的科技光世代的孩子,單從視覺上就判定出局的嗎?或者,曾有怎樣的味覺經驗、或事由,才讓那孩子出現棄若敝屣般的反應?還是,那孩子也跟一位同事一般,曾經歷過:「小時候,每天一早總是面對桌上那碗同樣的稀飯,真的食之無味!」的乾枯經驗嗎?

關於食物,誠然,除了火候、調理的步驟,會影響到食材是否提味與入味外,若能兼顧視覺,多點色調上的變化,的確也有帶動食慾的效用。正如為滿足口腹鼻舌,不斷講求食不厭精、燴不厭細的色香味現象。只是,這恐怕得在時間與食材皆充裕的那一刻,廚房裡的母親們才有餘力進一步花心思講究的吧。要不就得花銀子到外頭覓食了。同事,在沒得選的當時,也就只好悵然地吃了。但不知那看來圓潤、白淨的孩子,又是在哪種狀況下出現排拒的?不過,白粥之於我,卻是光想起,就是令人眉開眼笑的食物。而這大約跟自己生長在鄉僻之地的生活經驗有關。

小時候,村子裡的大人就彷彿農業初民般,通常在「明星有爛」,滿天猶遍佈星光之際,就起身到田裡、灶腳等水裡、火裡忙活兒了。

至於村裡的小孩也沒閒著,像查某囝仔的我,大清早,跟二姊到含著露水的樹林草叢邊覓拾蝸牛、撿柴火;跟母親到菜園裡摘番薯葉、鵝仔菜,再剁來餵豬鴨。打掃屋子內外後,到後園餵雞;再跟二姊一起把母親、大姊在水邊石板上洗淨的衣服晾掛到竹竿上,則是每早等著小女孩去完成的事。包括編織草帽、穿羽毛球拍等等,也是每天上學前、放學後,小孩們少不了的手工活兒。村裡,不論查埔囝仔的小男孩、或查某囝仔的小女孩,自然也都有家裡、田野裡的粗活得忙。

當晨起空腹做著這些日常的活兒時,就算還沒吃到那碗鍋裡溫熱的白粥,可鼻舌間,早在不知不覺中,隨著灶腳隱約傳來的,淡淡的、薄薄的稻粥香反覆嘖舌多回了。幸運的是,在租來的、或尚在還租中的土地裡,孕育出來的那碗素淨的白粥,只要四時未失序、人心未失衡,總也信守承諾般地,在每個大清早,暖和村裡忙活兒的大人與小孩的胃。

而那碗在胃裡散發溫暖的白粥,也彷若靜靜的瀅瀅微笑般,就這麼自幼年起,陪伴我走在時光步道上。如今想來,依然是盈盈在目,叫人打心裡歡喜。

更不用說,當後園的母雞下蛋了,母親也沒要留著孵小雞時,一碗溫熱的白粥,就著滑嫩的荷包蛋、或越嚼越香的菜脯蛋吃,那簡直就是奢華的早餐了。特別是小女兒的我,總是能在母雞下蛋,也不留著孵小雞時吃到蛋。而一隻母雞,一天也就那麼一顆蛋哪!

當想起村子裡,幾代人滋味無窮的白粥經驗;並有感於父疼母愛、兄護姊讓,兼覺受之有愧的這段屬於自個兒的往事時,小時候,感冒、病了,吃不下東西的情景,也跟著浮現。

在愁著臉,喝過苦口的土方煎的湯藥後,母親總會端來一小碗慢火細熬的熱稀粥,要生病的我們趁熱喝上幾口。至於為什麼要熱熱地喝幾口稀粥?不識字的母親說不上其中的道理,只說不識字的外婆以前就是這樣照顧她們的,外婆還說,趁熱喝,可逼出體內的汗,腹內也可存點五穀氣。

待精神好些時,小小腦袋瓜裡,對於苦口的湯藥、稀稀的熱粥、與病痛之間的關係,總不免起了一些問號。而問號,也許是那一夜,阿嬤就僅僅那麼一回,帶著堂兄姊跟我,一起到村裡的城隍廟,看一年一度的廟前歌仔戲後,才漸漸尋到一些線索,稍解迷津的吧。

雖然,那回戲台上搬演的忠孝節義的角色走位與戲文內容,如今已模糊、斑駁;雖然,鄉僻小徑,總冷不防地閃現令人驚怖的黑白分明的雨傘節、吐著蛇信的飯匙倩畫面,反倒依舊清晰、深刻,但是愛盯著戲台看歌仔戲的種子,似乎在那夜於心裡播了種,也漸漸發了芽了。

儘管真正在戶外看戲的次數,連幾根手指頭都扳不完,可後來,每當電視上有歌仔戲播出,總會好奇那戲文與演員是怎麼詮釋一齣齣的忠孝節義的故事的。往往戲文裡出現一些迂迴曲折處,總要為之多思量一會兒。其中,緹縈救父的戲,就有幾則令我思之再三的情節。也正是這戲曲,確切地說,是這戲曲在心裡埋了個線頭,後來才會在看書時,特別留意有關緹縈的父親淳于意的描述。

當在書裡看到西漢的淳于意先生用火齊粥治齊王的病,還記載著,粥「可實五臟六腑之氣,且能逐熱」的話時,好像恍然大悟的我,那時才意會到,原來外婆傳給母親的喝幾口熱粥,可逼出汗、存五穀氣的經驗,說不定早在淳于意先生於民間自由行醫後,就開始一傳十、十傳百地,在民間代代口耳相傳到現在的。這樣算來,母親始終說不上所以然的那幾口熱稀粥的功效,至少已經流傳二千年的歷史了吧。

之後,又斷斷續續在書上看到,「空腹食之為食物,患者食之為藥物」,等等有關「藥食同源」的相關記載後,才知道史料記載的五、六千年前已發展的簡單農耕;或晚近根據新發現的遺跡所推論的,也許在更早的八千年前,人類就學會種植的稻米,在經過幾千年的米飯白粥的飲食歷史中,人們也從日常的實踐過程,逐漸發現並歸納出,能暖胃飽腹的白粥和其他食物,也同時存在著不同的醫療功效。也得知,比淳于意先生更早之前的二千七、八百年前,白粥就已實際用於療癒人們的病痛、或保健養生上頭了。

可雖更加明白那碗樸素的白粥,原來是那麼有意思的物件,但苦口湯藥後,趁熱喝幾口稀粥的情景,會不會僅是鄉下人的我、與母親輩、及先人們,幾千年來的共同經驗與記憶了?因為日新月異的醫學製藥與科技,早已在這個世代不斷推陳出新,註明各種營養素的沖泡或顆粒或液體之類的物品,取代「實五臟六腑之氣」、護「營衛氣血」之效的米穀白粥了。

只不過,村子初民長大的我,心裡總盼著,在強調科技、便利、快速、多元的替代品中,是否也能保留母親、或照顧者那碗慢火細熬幾千年的溫熱稀粥,繼續靜靜地滋潤、撫慰、與陪伴病弱中的腸胃與心情流動?但不知這會不會是在快節奏的科技世代裡的一廂情願或殘夢?

像小時候,村子的大人們總是一身縫了又補的粗布衫,一年忙過一年。小孩兒,自也是大哥大姐穿不下的舊衫褲,在母親們東補西縫下,繼續捱到弟妹都穿過後,那滿滿補丁的舊布衫才鞠躬盡瘁身退而去。也因此,當日後讀到「物盡其用」一詞時,體會也來得特別深刻。可儘管日子這麼拮据,每隔一段時日,母親們也總會想辦法,將溪流裡洗淨的被單,放入特地省著喝,所留下來的那一大杓粥湯裡漿洗、浸潤片刻。經一日冬陽、北風的吹曬,夜裡也就有一床暖和平整的被單,伴我們過一季寒冬了。

可村子的母親們,雖總巧妙地善盡身旁物件的功能,讓小小孩的我們體會到艱困的日子裡自也有溫暖的光輝在,但清澈溪流裡飄洗被單的畫面、被單迎風飛揚於藍天的情景、泛著淡淡粥湯香的被單等等經驗,也已是生命中的往日美好了。

只不過,不論時代如何更迭、或派得上用場否,白粥還是白粥吧。

只見早在幾萬年前,或更早的年代,就安靜地生長在大地上的五榖等作物,當人類懂得用火,也脫離「稻稗莫辨」、「菽麥不分」的時期,並將五穀當作主食後,五穀之中的稻米便也恰如其分地,與生活在地質、氣候適宜米食的人們,共同敘說了幾千年如老酒般醇厚的「安土敦仁」的飯粥故事;一旦人們真的遺忘了曾經的滋味,稻禾想必也仍是繼續靜靜地於適合的大地上,怡然地自開自落吧。

但不知瞧也不瞧的孩子,會不會回過頭來細細品嘗那份淡淡稻粥香的滋味?或者,生活在多元繽紛年代的孩子,若有機會重新認識,既不喧嘩也不落寞地靜立於天地之間的白粥後,會不會也將敘說出屬於他們世代的平淡中見風華的白粥故事來呢?

 


夢.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2/15 08:33


老詼訝(saudade3998) 於 2018/02/28 00:47 回覆:

不好意思。出惹趟遠門剛肥來,因手機無網路功能,回應晚,請見諒。

 

笑笑沒煩惱

淘寶上的差評有多爆笑?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MzUzOTg1Nw==&mid=2653663606&idx=1&sn=dde8959bfb58808d367437bcbde83186&scene=0#wechat_redirect

 三太子開心


mate : 國會議員大戰奇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1/15 16:39

老詼訝(saudade3998) 於 2018/01/28 16:55 回覆:

 

 


休息格子
等級:3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1/15 08:19
您好 來踏踏  天冷  大家注意保暖喔 ~
老詼訝(saudade3998) 於 2018/01/28 16:54 回覆: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1/13 17:47

 微信轉載分享 

老詼訝(saudade3998) 於 2018/01/13 17:48 回覆:

餘生,只想和相處舒服的人一起

20171022 卡娃微卡 /漫心情(IDwxmanxinqing

 

人與人相處,終究是舒服最重要。過多的要求,過多的依賴或者過多的麻煩,時間久了都會讓人生厭。

最好的感覺,莫過於兩人之間無論隔了多久再見面都不會生疏,就算兩個人不說話也不會覺得尷尬。

 

1

圈子不同,不必強求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三觀不同,就不要勉強改變自己;不適合自己的圈子,就不要強求。

和人交朋友,講究眼緣,做人,要隨緣。不是你的圈子,你卻偏要削尖腦袋鑽進去,似懂非懂的參與他們的話題,累的不行不說,別人也不會真的把你當回事。

因為在他們眼裡,無論你怎麼努力,都是外人。

他們喜歡爬山攀岩,你卻更樂意窩在自家院子裡曬太陽;

他們喜歡星辰大海的壯闊,你卻偏愛小橋流水的婉約;

他們認為轟轟烈烈才是人生,你卻覺得安安穩穩才是生活。

三觀不同,沒有誰對誰錯,可你明明喜歡曬太陽,卻偏要強迫自己去攀岩,最後只能落得個畫虎不成反類犬的結果。

到了年紀,很多事情就看開了。人生在世,錢財名利都是虛的,說到底,最重要的就是讓自己活出幸福感,活得舒服,活得自在。

 

2

相處舒服,其實很簡單

 

人給人帶來的喜悅和溫暖,很多時候和物質沒有多大關係。一個燦爛的微笑,一句體貼的話,一個小動作,一個特別的稱呼,都能夠讓一起的人感受到貼心而舒適。

人和人交往,就一個字:誠。凡事少一點套路,多一點真誠,少一點彎彎繞繞,多一點有話直說;少一點虛偽,多一點善意。

相處舒服,就是不要用力過猛。絞盡腦汁的找話題不想讓別人尷尬,反而更尷尬;費盡心機的想和別人打好關係,反而讓人不適。

相處舒服,真的不難。做最真實、最自然的自己,與人交往帶上寬容和善意,不卑不亢,自己過得順心,別人也覺得舒服。

 

3

和相處舒服的人在一起,是最大的幸福

 

乍見之歡,不如久處不厭。激情總有退卻的時候,人生要走的路還這麼長,找一個相處舒服的人在一起,才是最大的幸福。

兩個人在一起,你看你的報紙,我翻我的雜誌。廚房裡煮著紅豆湯,咕嚕咕嚕地響,時鐘掛在牆上,滴滴答答地走著,安靜又祥和。

忙的時候就互不打擾,閑下來便一起窩在沙發上,蓋上毯子,看一部老電影,晚上便相擁著入睡。

這樣的日子,舒服又安逸。

和相處舒服的人在一起,不需要想太多,因為你們之間沒有勾心鬥角,沒有那些見不得人的小心思。

和相處舒服的人在一起,永遠不會厭倦,因為你們之間有著相似的想法,共同的愛好和非同一般的默契。

和相處舒服的人在一起,內心是輕鬆的,因為你不用一味的忍受旁人的刻薄、小氣,不用礙於面子而對別人的過錯視而不見。

人和人相處,舒服最重要。不求他有多麼有趣,能夠為你的人生增添多大的光彩,只求和他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都能讓你感到舒服,讓你的無處安放的心有個歸處。

 


mate : 國會議員大戰奇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1/04 20:26

老詼訝(saudade3998) 於 2018/01/13 11:04 回覆:


苦行僧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17/12/31 22:31
老詼訝(saudade3998) 於 2018/01/13 10:59 回覆:

頁/共 70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