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灣巡迴賽和美國PGA Tour差距到底有多大?
2008/09/22 13:43:18瀏覽1029|回應0|推薦0

筆者於今年初曾經拜讀過一篇2007年台灣希望巡迴賽季結束後之各項有關球技指標統計數字的報導,文中提到一些統計數據的比較,例如推桿、博蒂以及老鷹等,敘述我們台灣希望巡迴賽的Pro並不輸給美巡賽PGA選手,不僅表現傑出有過之而無不及,甚至認為贏過了老虎伍茲…等等。

讀後不禁心生好笑,感覺上就好像是把我們台灣少棒的數據(例如打擊率、三振率等)拿去和美國大聯盟比較一樣的突兀。 其實這樣做如果是為了藉以鼓舞國內選手士氣或激發其潛能,也就算了,但若因而沾沾自喜,那就大可不必了。   

儘管如此,若真的來比較一下台灣(希望)巡迴賽和美國PGA Tour之間的實力水準如何?雖然答案已至為清楚不過,惟兩者的差距實際上到底有多大?實仍不失為一個有趣的問題。
 
我不是在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台灣要趕上美巡賽還早的很,就舉2007年在加州Oak Valley Golf Club舉行的美巡賽第二關的資格賽(PGA Qualifying School)的成績為例,第一名Y.E. Yang(韓國選手)的成績為-19, 第二名Bob May的成績為-18, 另外一位第二名Creg Chamlmers的成績也是-18;同樣也參加該場賽事的台灣希望巡迴賽獎金王的某位選手則是以+8慘遭淘汰 (晉級線成績為-5),雖然分數並非絕對也不意味著台灣選手不能打出這樣的成績,但從這裏可以看出兩者之間仍有相當差距的事實。 
 

然而單純就這篇報導所列之數據可以和PGA美巡賽來比評的事實,我們也可以遽下一個結論"高爾夫球場"才是高爾夫球比賽選手真正的敵人。 同時這些數字也告訴了我們一個殘酷的事實:只在台灣關起門來悶著頭苦練、不走出去,是培養不出世界級選手的 
 
雖說台灣也經常派球員出國比賽,問題是若只是蜻蜓點水式或分散式的出國參賽,其效果仍然是相當有限的。只有採較長期時間待在美國作移地訓練並參加當地各大小賽事,始能真實熟悉球場環境與感受競賽氛圍,進而溶入當地生活文化,這無論是將來想考進PGA美巡賽或提昇其參賽的競爭力,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他山之可以攻錯,事實上,韓國就有無數的球員在美國居住訓練並不斷地參加各項大小比賽,像這次韓國球員在Oak Valley的資格賽中,就共有四位韓國球員選手晉級,最後也有二位取得2008年之參賽全卡,正式成為PGA美巡賽會員,使韓國在美國的PGA球員人數達到六位之多(包含韓裔),就是最好的說明 

( 興趣嗜好運動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anfordchiou&aid=2238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