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茶花女
2011/02/17 22:40:14瀏覽331|回應0|推薦4

    選了幾場2011台灣國際藝術節的節目買票,第一場看的是兩廳院與鈴木忠志合作的《茶花女》。小仲馬筆下的通俗愛情經典文本,以鈴木忠志式的美學於舞台上做詮釋。鈴木忠志有一套獨特的演員訓練法,著重下盤肢體的表演方式,結合能劇與歌舞妓的元素,演繹起西方經典,未演之前,讓人多所期待。

    不過,首場演出之後,便沸沸揚揚地傳出某些不滿之聲。個人看的是最後一場的演出,看完之後,我覺得畢竟是鈴木忠志,在九十分鐘的演出當中,燈光、舞台場景與調度、文本呈現的能力等等,都看得出鈴木忠志的細緻,就這方面來說的話,算是完整的。而所謂的新意,以「近未來」概念發展的服裝,感覺特別;以鈴木忠志表演法演出的男、女主角,心裡雖生出一股真是有個性的《茶花女》啊,但也許因為訓練時間不夠,兩位徵選出來的台灣演員當然無法跟我過去看過的《酒神》與《大鼻子情聖》裡的資深演員相比;以流行音樂新歌劇為名,選唱台灣國台語流行歌曲,包括《與往事乾杯》、《愛情限時批》、《何日君再來》(只有背景音樂沒有演唱)、《愛拼才會贏》、《生命中的精靈》等多首,以及最後的《綠島小夜曲》。說來,我只喜歡瑪格麗特為了讓亞蒙死心而說謊時的演出,這幕戲是飾演瑪格麗特的女主角演得較好的地方;以及劇將結束時《綠島小夜曲》的氛圍,感覺是貼合當下意境,不過我不太懂為何總有人將《綠島小夜曲》這首歌非得泛政治化不可?藝術,不能以複雜的情緒看待呀。

    不知道是否導演特意安排,戲一開場,在眾多演員當中有一位穿著護士服的女演員(聽吾友說這位女士非台灣演員,而是日本演員),看她的眼神、表情、姿態,完全就是鈴木忠志表演法的樣貌。而她的護士服,不是「近未來」,也非亞蒙與瑪格麗特的古典風華,卻是搶眼得很,我想這是因為她受了很好的肢體訓練使然。

    其實,無論褒貶,戲本來就不會是毫無缺點,甚至是不好多過好,這是藝術令人玩味的地方。那麼,兩廳院與鈴木忠志的《茶花女》如何呢?風風雨雨似的評論已經說了許多,討論度實在很高。而,為什麼討論?就是爭議很大吧。但,我只記得那個周日午後,感受了一些日本式的細緻,聽了很久沒聽到的國台語流行歌曲(雖然兩位男女主角唱得好普通,尤其亞蒙先生唱到高音時總是唱不到,讓人聽他唱歌時緊張兮兮的),以及最終美麗的雪花(不過《大鼻子情聖》裡已經用過了)。然後,導演與兩廳院人員可能得記得,台灣還是有許多優秀、專業的劇場工作者,遇到這種高經費的旗艦製作,進劇院觀戲是必然,所以也許過於低估藝術涵養做出來的戲,爭論自然多。

    這週末要看來自波蘭的華沙新劇團所演出的《阿波隆尼亞》,240分鐘的戲,是假日的充電處方。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andoz&aid=4896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