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4/20 17:01:53瀏覽521|回應0|推薦2 | |
Toffee APR 19 2009 天氣依然詭譎,忽冷忽熱,時而陰雨時而暖呼呼太陽曬得人肌膚熱熱紅紅的,氣候如此矛盾,人也容易顯得意興闌珊,懶洋洋的姿態在春天,連空氣都有種像棉被漿洗過的特殊氣味。 與C去看了《為愛朗讀》,幾年前閱讀原著小說,徐林克的《我願意為妳朗讀》時便很喜愛,對於小說被改編成電影,早在心底打定為必看電影之ㄧ。 閱讀小說文字時,前半段描寫十五歲少年麥克因病與三十六歲的漢娜結識開始,緩緩讀來,就像秋天裡發生的幽微騷動,有憂愁、有內斂式的激情、有一股一廂情願似的小世界,發生在兩人之間,他為她朗讀文學經典,她對他說,「先朗讀,再做愛」,就像一種交換,這樣的交換是起手式。 小說裡層次豐富的文字語言,為日後故事發展鋪陳了具有質感的吸引力。 非常喜愛小說的前半段敘述,看了電影後,最令人感動處,則是電影後半段,漢娜於監獄中服刑,她的年少情人麥克此時已成長為一名專業律師,麥克將一本本的名著經典,重新做起當年那個多情又多愁的秋日午後,為漢娜朗讀的事,只不過現今他透過麥克風,將字字句句錄下成一卷卷的錄音帶,他將錄音帶寄往監獄,而這些為數龐大的錄音帶成為漢娜二十年監獄生活的最大慰藉。 要說的是,若非真心(真實)意與真瞭解,不會有那些錄音帶,不會明白朗讀錄音帶對漢娜的重要。 電影看至此,如果是很進入故事深層意義的人,大概很難倖免地留下感動的淚。 影片將原著小說改編得很好,演員演技具有深度,很好看的書與很好看的電影,C與我異口同聲的說。 《為愛朗讀》的導演,也是另一部佳作電影《時時刻刻》的導演史蒂芬戴爾卓,當年主要描寫英國意識流女作家吳爾芙的三段式電影,為妮可基嫚贏得那年的奧斯卡影后,今年的《為愛朗讀》也為凱特溫斯蕾贏得今年的影后獎座。觀看這些導演、演員、獎座背後,應該可以讓人們想起,傳統的小說領域,蘊藏的是最棒最美好的原創故事,看電影之餘,回歸紙本的閱讀型態,在這樣不確定的年代,應是很好的選擇吧。 情緒濃稠地走出戲院,戲院外的街道眾多擦肩而過的人群,一下將人帶入現實,豐富的心情立即不見了,也好,畢竟世界是實際的,總無法永遠在那烏托邦的想像裡。 黑夜已降,與C走上遙遠那端,我們該去的星星發亮的地方。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