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蓮生活佛盧勝彥:誹謗者的皈依
2013/01/30 12:21:03瀏覽286|回應0|推薦1

敬愛的盧上師慈座賜鑒:

先容求法皈依弟子向上師稟告介紹。我叫楊燦鴻,男,三十七年農曆八月生,生性靜,喜自處。

於民國七十三年十月皈依顯教,七十四年一月拜耕雲居士為師習禪宗。學顯教時,前後研讀壹佰多本深淺佛學基礎理論書籍,如想取趣現、證、量,實有「曲談名相勞」,至今茫然之感。

何謂修行?又如何修行?後蒙先師指導法旨,方曉得個人處,也融通些絲微的中道正見來。遺憾這半年來雖日日修持,自覺心氣不能合一,難止難定,憔瘦不少,深怕以後走入枯木死禪中。

雖然禪與密同樣殊勝,皆為最上乘正法,我認為專禪者,惜缺佛力加持,專修悟、定、靜。不著相,不談氣脈,不容纖毫。崇尚無為觀心法門。實非一般中下根器者所能領悟,而觀上師的大法玄妙,趣機而授,普及三根,博而通證,實不可思議,世間少有。

讀上師的書,太興奮了,心靈沐浴在無限的智慧大海中,原來佛智是淵深無量的。彷彿悟出「密」中有「禪」!無上密、大手印、大圓滿。上師的坐禪通明法,皆諸佛心印密意,直指明心見性之大法。故弟子資愚業重,祈求敬愛的上師善護唸,加持傳授大法,指引弟子,修持悟證佛果。

記得在十五年前,偶從友人處看到一本修靈書,我只讀了二、三篇而還之。謗言道「此人善說鬼神,鬥法而傳播大眾,定是神棍之輩。」您看,實是因緣不聚。因我年少時,年輕氣盛。觀念上以為乃正人不語怪力亂神,而佛家亦不尚言神通。故斥責您說。

今年初,又聽人說起盧上師會收妖魔鬼怪,我又不相信,我又謗斥說:「此人定是阿修羅轉世,陽間的魔頭太多了,太多了。」因我喜自性清靜心,打擾我心靈者皆是魔,少談。

有一天,我這井底之蛙到書局逛,一看,天啊!盧勝彥出版那麼多書,是佛?是魔?必有因緣。我先選讀一本「盧勝彥文選」細讀。因為它便宜,一本才二十塊錢。回家研讀後,方生懺悔心,我錯了。

我未瞭解其人其事,而先存成見而侮謗,批評人,又何況是對修持、宏揚正法的「悟覺者」起謗言,如同謗佛是大罪過。即時跪在佛前懺悔,祈求佛天原諒。今亦在上師前求懺悔,並願無知眾生能即時猛省,皈依三寶。

過後,我索請得「蓮邦雜誌五本」、「靈仙真佛雜誌五本」,研探其內涵,有無偏執惑言,是否依佛法修持!覺得非常好,本本引導入內明正見,是宏揚修持正法的雜誌佛刊。如此,盧上師的書更可讀,法更可學。以後便郵購七本後期出版的書,研究之,如入寶山,如入佛智,啟蒙不少正見,令人讚嘆不已,而起崇敬心,願持大法心。

明師現前,千載難逢,自知機緣已至,豈容錯失。

附上近照一張留念(身穿海青者)及奉上微薄供養,祈請上師蒙賜灌頂加持,傳授修持大法,是盼,祈願--

一切圓滿吉祥

新入靈仙真佛宗弟子楊燦鴻頂禮
一九八五‧五‧三十

(其二)

敬愛的蓮生上師菩薩座前:

佛法唯一的目的,就是引人出迷津,導人開悟,學佛人必須觀察思惟所聽聞的法,要擇法眼。

我自幼感覺人生無常,初長,便修學南傳佛教,一九六六年時,我在泰國跟一位比丘,比丘名是「善陀頭比丘」學習打坐,後來我就跟他出了家,受具足戒,我覺悟出家的理由是:「佛法是最超卓的見地。」

在民國六十四年,我遊化世界各地,在台灣的時候,住在某一個道場,有很多位法師批評您,都說您是魔,當時我也參予批評,其實我那時根本未讀上師的書,祇是人云亦云,受妄傳牽纏,生分別心,不滿您的神通,有一點嫉妒的心理,才參于誹謗。

此後,我遊化十方,在法國曾創立了一座寺院,也曾到印度及尼泊爾接觸了密宗,我切實的實地修行,瞭解到一個聖者是「不因諂媚而生歡喜」,不因「毀謗而生煩惱」。

一九八五年,我在澳洲,墨爾砵的地方,看到您出版的書,購買了數本,深入的細讀,獲得很多的智慧,我發覺遊化十方之所得,竟不及您的這幾本書,一時大為驚駭。

上師的「諸法無我」想,「一切無所執」之見地,「看破放下」均是非常無常而難得的,尤其大圓滿的「不生不滅」、「平等無二」,連殺師、謗師者皆得超度,這決不是一般上師能達到的境界。

我深悔往昔之無知,由無知而譭謗了一位聖者,今時借此短箋,在聖者面前求懺悔。

但望,上師本著一支筆,將最圓滿的佛法,能助長世界和平,利益社會,人人證得無上涅槃。

我昔日所作,今日懺悔,也祈請上師加持,容我為真佛宗的一份子吧!我的皈依,是去除「我相」,趣向「涅槃」。

比丘XX頂禮
一九八五‧六‧二十四

讀了這二封信懺悔而皈依的信,我又如何呢!如何呢!其實我也沒有特別的欣喜,也不見得觀喜踴躍,應該來的就應該來,應該去的就應該去,我是清涼心,祇寫「妙玄章」,這類求懺悔的信,也如雪片,片片飛至,如降法雨。

寫一偈吧!

我書確實大不同,
特具法眼視天龍;
相逢時節就開悟,
追隨上師尊法崇。
古今擔起如來業,
特殊密法濟世眾;
大教真宗無人我,
十方虛空任去留。

( 創作另類創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ameyip&aid=7267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