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25/03/31 11:19:20瀏覽529|回應2|推薦51 | |
■
春秋時代,吳、越兩國爭雄奪霸,戰事不斷。公元前491年,越國被吳國打敗。
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刻苦自勵,立志要報國雪恨。因吳王夫差荒淫好色,越王
勾踐接受大夫〈文種〉的計策,使用美人計,遍尋美女以獻給夫差。
於是在〈苧夢山〉(浙江諸暨城西),找到有沉魚落雁之容的〈西施〉。
*
勾踐為了讓西施更加迷人,便派能歌善舞的宮女,日夜教她習歌練舞。
經過三年習練,西施終於練得〔神態悠閒,舒展腰肢,行步裊娜,輕揮雙臂,
翩翩起舞,宛若仙女...〕,真正成為才貌傾國,技藝超群的絕代佳人。
*
夫差自從得了西施,整日沉溺於酒色歌舞之中,荒廢政事。為了討西施歡心,
還大興土木,在〈蘇州〉〈靈岩山上〉建造豪華的【館娃宮】,專門作為西施
表演歌舞的場所。他還命人把長廊挖空,埋進大缸,上面鋪上木板,讓西施
穿上〔木屐〕在木板上面跳舞。木屐傳出共鳴回響聲,裙上小鈴又發出清脆聲,
兩相交織,伴著舞蹈,別有風味。
唐代詩人〈皮日休〉的《館娃宮懷古》曾寫道:
~~~~~~~~~~~~~~~~~~~~~~~~~~~~~~~~~~~~~
「響屐廊中金步搖,採蘋山上綺羅身;
不知水葬今何處,溪月彎彎欲效顰。」
~~~~~~~~~~~~~~~~~~~~~~~~~~~~~~~~~~~~~
詩人吟誦的,就是西施在吳王宮中的歌舞生涯。
自此,吳王宮中〔歌舞昇平〕,越王國裡〔磨刀霍霍〕。
公元前473年,越國滅掉吳國,吳王夫差自殺身亡。
關於西施的歸宿,歷代有不同的說法。
或說,西施被投水身亡。《墨子‧親上》:「西施之沉,其美也。」
另有一說是,西施隨情人〈范蠡〉而去,偕隱五湖,婚姻美滿。
明代戲曲家〈梁辰魚〉就是根據這個故事,創作了《浣紗記》而膾炙人口。
*
~~~~~~~~~~~~~~~~~~~~~~~~~~~~~~~~~~~~~~
也有現代的中國戲曲家,創作了《西施歸越》,聯想了「然後呢?」的
故事動機。【還原她是一個女人,一個有意識、有愛憎的活生生的人】。
【當歷史戰爭的硝煙散盡之後...體察那令人哀痛和惋惜的人生】。
我覺得,在那封建的年代,父權意識高漲、愛國情操也被〔神聖化〕,
西施被遴選入宮,勤習歌舞,其實內心早已知,朝廷要將她獻給敵國。
就算羊入虎口有危險,就算要割捨愛情,她仍會〔忍辱負重〕地答應。
因為違抗君命,也難活命!除非她選擇輕生。而當時,肯定有不少聲音
傾向她為國犧牲。而她或許也覺得〔橫豎都是一死〕,就選擇殉國吧!
當然,也可能如傳說般,她與范蠡一見鍾情,兩人相愛。而情人的諾言
是具有無比力量的。她願意先成全范蠡(獻國)的心願,日後再長相廝守。
~~~~~~~~~~~~~~~~~~~~~~~~~~~~~~~~~~~~~~
■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