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2/23 00:32:33瀏覽415|回應0|推薦8 | |
無知無欲是老子的理想生活。 無知無欲使人民樸實無爭,順應自然地生活。 這聽來美好,也常是亂世中人的『桃花仙地』。 然,我卻一直對無知這點有意見… 我一直認為,無知會致使犯錯而不自知,因為無所知,所以無所感。 曾聽妹妹說過,在某一個回教國家中,有些男子誤信可蘭經上寫著,「如懷疑妻子外遇,可施予極端懲罰。」因此,就發生了有婦女因被丈夫懷疑,而被吊起毒打,或是燒燙凌虐致死的慘劇。 這樣的事情讓我聽了不寒而慄。而我當下的第一反應便是懷疑,懷疑可蘭經上真有可能如此規定麼?不,不可能。這不像是一個宗教信條會有的樣態。這顯然有著非常偏頗的男性主義。 然後我接著想到,既然如此,為何還會有人信以為真?是因為他們沒有真正讀過可蘭經?可即使沒有真正領讀過,但他們怎會真的信奉而殘忍的傷害自己的伴侶?他們豈不覺得於心不忍?豈不覺得這樣太泯滅人性? 此時我突然醒悟,從小接受儒家教育的我,打從心底便認為這是不合理的。這樣太不仁德,沒有憐憫同理心。受過人道法治教育的我,立即否定豈有因懷疑就傷害人的道理? 是的,我察覺我因受過教育而能立刻判斷此事的正確性。教育內化至我性格中的仁心,讓我不以為傷害人能是處理事情的辦法。 因此,我一直認為人要儘可能獲取知識,脫離無知,才能趨吉避禍,正確判斷。 但最近,我卻又體認到另一件事。 先前,剛考完學測的我抱起了『靈魂擁抱』一書來看。 本是想進入書中世界好改變考完試的鬱悶心情。 然而我看著看著,卻發現自己越看越冷靜,無法進入書中情境。 我一邊看著,一邊告訴自己,作者在這裡安排這個人物的這個反應,應該是在隱喻什麼,這一個畫面的安排是為了鋪設…等。 我自己也不知為何我會這麼樣的邊看邊分析,致使我自己根本享受不太到休閒的樂趣… 最近,看起了霹靂的布袋戲。 本來是因為發現其做的精緻用心,且戲劇內容又是古代武俠的背景,還可邊看邊學台語和古典詩詞,所以才決心要看看。 然而,昨日我在看時,卻又開始不自覺的在研究著劇中的佛教、道教關係如何?反映的是製劇者怎樣的價值觀,使用中原一詞是帶有中心思想或是民族主義… 我稍微有那麼一點懷疑自己…是不是精神分裂了… 啊!不是,是『中毒太深』… 太習慣上國文課、歷史課的學習模式,以致於自己居然無時無刻的分析印證給自己聽…. 以上,僅是因為『知』,而使我無法享受單純的樂趣。 但下列的事,卻令我擔憂。 亦是昨日,我突發奇想的拿起家中的金剛經註解來看,翻著翻著,竟翻到一面寫著鳩羅摩時的生平介紹。我看了 其內容和我在歷史課上學的有些出入,讓我不自覺的生出一股排斥感。 其實我根本無法確定我所記憶的內容是正確的,但我卻因此而否認的佛經註解上的說法。 這樣的我,豈不是因為『知』而產生了偏執? 我想,老子希望人民無知,或許就是要避免這樣的情形吧! 無知便不會有先入為主的觀念,才得以公正客觀的看待事情。 如此這般,今日我在知與無知之中擺盪與猶豫……. |
|
( 創作|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