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培養自律的小孩
2008/06/04 07:23:12瀏覽1369|回應0|推薦2

培養自律的小孩

  • 作者:羅伯特.布魯克斯、薩姆.戈爾茲坦
  • 譯者:林志懋
  • 分類:學習與教育系列
  • 出版社:天下雜誌
  • 初版:2008/05/07
  • 折價券:
  • 定價:350元
  • 會員價:277元 (2008/06/30 AM 00:00 止)
【目錄】

第一章 讓孩子們養成自律

第二章 有效管教的心態

第三章 協助孩子自我掌控

第四章 教孩子解決問題

第五章 讓孩子知道自己有能力

第六章 教孩子如何面對錯誤

第七章 幫助孩子面對懷疑和失望

第八章 積極面對不平人生

第九章 鼓勵孩子發揮影響力

第十章 自律的教訓與力量

【簡介】

教養123,輕鬆教出自律又樂觀的孩子!
孩子一要不到想要的東西,就會以哭鬧、大吼大叫來表示不滿時,該怎麼辦?邁入暑假前,編輯為您精選出五本暢銷教養指南,每本書都附有精采的案例分析,以及清楚明確的教養步驟與對話技巧,幫助您教出自律學習、樂觀向上的孩子!


【內容簡介】
自律是一個人對自身行為的責任感中必不可少的一環。許多研究已經證明,能夠抵抗誘惑、應用自律能力的孩子,在他們進入青春期時,表現明顯比同輩好。

本書建議父母採取積極、鼓舞孩子的教養型態,以實例提供父母教導六歲到十六歲的孩子,學習自制、自立與自信的價值、如何控制情緒的具體作法;以此有效幫助孩子設定目標、完成任務;培養孩子榮譽心、自信心與對他人的關懷,讓孩子看到自己的抉擇如何影響自己的未來。

自律的意思不單單只是行為良好。自律意味著把情緒控制好、與他人合作、設定正面的目標且完成任務。這是所有父母親都希望教他們的孩子學會的──且不用靠常見的嘮叨、爭吵或吼叫。不管你相不相信,你可以從這本開創性的新書找到業經證明有效的方法,用這些方法養出自律的孩子。你會學到達成以下目標的方法:

●讓你的孩子看到她所做的抉擇會如何影響她的未來。
●教你的孩子控制他的行為與情緒。
●幫助你的孩子設定目標並完成任務。
●灌輸孩子光榮感、自信心與對他人的關懷。

專家推薦
有天分而無自律,就像穿著直排輪的八爪章魚,動作很多,但你永遠不知道究竟是往前、往後或往旁邊走。
──小布朗(H. Jackson Brown Jr.),《傳衍生活的智慧》(Live and Learn and Pass It On)作者

如果我們不自己管好自己,這個世界就會替我們管。
──費瑟(William Feather),作家、出版人

這就說到重點了:我堅信管教的重要性,幾乎把它當成是兒童問題的「萬靈丹」。這當然不是什麼了不得的新聞,不過管教和限制對於養育健康的兒童,確實很重要。
──狄勒(Lawrence H. Diller),兒童發展科醫師、《最後一個正常小孩》(The Last Normal Child)一書作者

【精采書摘】

父母的教養型態將會影響孩子的未來,心理學家和兒童發展專家檢視過不同的親職與管教型態對孩子的影響,並區分出三種主要型態:慈威型(authoritative)、專制型(authoritarian)和寬容型(permissive)。

當你在看各型態的說明時,想想哪一種最能說明你的管教型態。你認為哪一種型態與成年期的情緒健康狀態最相關?

心理學家給這種結果式研究做了總結:發展最好的是父母親走慈威路線的小孩。

【慈威式教養】
慈威型的父母對子女表現溫情與關心。他們在情感上表達支持,但也態度堅定地設定規則、限制與期望。他們主動凝聽孩子的心聲,並鼓勵孩子們自己做決定。他們在適當時機讓孩子參與訂定規則與罰則,使孩子們了解並認識規則的來龍去脈。他們著重於正向回饋,如鼓勵與讚美,而不著重懲罰。慈威型父母了解,在愛的關係中進行管教,效果最好。而他們表現出來的愛是無條件的,不是看孩子的表現或行為是否合乎特定標準。

慈威型父母的小孩往往有健全的自尊心、積極的同儕關係、自信、獨立且學業表現優異。他們的情緒困擾似乎也比其他教養型態帶大的人少。這些孩子妥善應對壓力、努力達成目標,各種情況下都能在自制力與好奇、興趣之間取得平衡。

在我們看來,慈威型父母不只在管教上比其他教養型態的父母更有成效,也比較能夠幫他們的孩子培養出具有挫折復原力、對未來懷抱希望的心態。

專制型父母養大的小孩未來的發展,與慈威型父母的家庭裡長大的小孩,形成明顯對比。愛德華扼要說明其間的落差:

【專制式教養】
專制型父母往往既不溫暖,也不教養。要他們把孩子的感覺納入考量可不容易,而且他們往往比較嚴格,訂下規則卻不與孩子討論其理由。他們常會說「我叫你這麼做,你就這麼做」,或是「我要你這麼做,因為我是你媽(或你爸)」。他們訴諸權威,而且不論有沒有意識到,基本上他們要的是聽話、服從。專制型父母當然也會表現愛意,但愛的表現多半是有條件的,要看孩子的行為在父母眼中是否合宜。當專制型父母覺得孩子不順從他們的要求,或在某方面違反規則,可能會採取體罰,而非解決問題式的作法。

研究證明,專制型父母的小孩會變得畏首畏尾、害怕、退縮,憂鬱症的風險也增加。當他們要自己做決定時也會比較困難,因為他們習慣被告知該做什麼。專制型父母不能容忍太多不同的意見,所以他們的小孩往往比較難以獨立。

雖然專制型父母的小孩有些似乎舉止合宜,表現出「好」孩子的樣子,但其他的則開始抗拒父母的要求,而且親子互動陷入一種負面、憤怒的循環。
  
最後,寬容型父母養大的小孩也有不好的狀況。寬容放任型父母養大的小孩,會變成愛德華口中典型「被慣壞」的小孩:

【寬容式教養】
寬容型的父母並不給孩子設定具體的目標、期望和限制。鮑潤德區分出兩種寬容型父母:寬容放任型與疏離型。寬容放任型父母會表現出愛意與熱情,但看起來他們所遵循的管教哲學是:孩子們會自己學會。這些父母不太會設定規則和限制,於是小鬼開始當家。如果有一天,父母親終於想要設定限制並對孩子說不,孩子往往會抗拒,因為他們已經習慣自己作主。在這種情況下,常常父母親會被弄得人仰馬翻,最後是孩子要怎樣就怎樣。

寬容型父母養大的小孩往往不聽其他大人的話。他們的要求多、自力完成的能力低,而且缺乏自制力。他們不設定目標,也不喜歡需要負責任的活動。只要事情發展順他們的意,就會表現得討人喜歡且行為良好,但當他們的期望沒有被滿足,就會變得沮喪。

( 休閒生活網路生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222460428&aid=1928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