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M型社會之下 活的痛苦不如活的快樂
2007/05/13 17:12:49瀏覽500|回應0|推薦3

記者/黃瑋琳
 大前研一所謂的M型社會即是,窮人和富人往兩邊急倏上升,中間的中產階級凹陷,成為一個M字型,更斷言「台灣已出現日本當初的徵兆,將成為M型社會。」
 根據《Cheers》雜誌研究,近三年,台灣人工作時數名列全世界前五名,但國民所得並無增加。加上失業率和物價指數的上漲,據主計處統計,過去五年內,台灣高達13個縣市每年可支配所得都衰退。衛生署統計,自殺也成為十大死亡原因中第九名,患有精神疾病的人也越來越多,台灣人的痛苦指數也逐年攀升。處在時代的巨變之下,你活得快樂嗎?
 處於這種薪水不漲,物價漲的環境中,要如何跳脫出這種痛苦的邊緣?文化大學經濟系張原卿教授表示,在整個大環境無法得到改善的情況之下,個人就要「開源節流」。加強自己的專業能力,以謀得更高的薪水,或是多利用理財工作,「有效率的賺錢,」並減少自己的物質慾望。
 文化大學心理系洪瑞斌教授也說道,因目前社會上的成敗標準太過於單一,常以「消費」來滿足自我認同,如以買名牌來象徵自我的成就、地位。文化大學政治系蕭國忠教授說,且在資本主義社會下,「只要我喜歡,就要買下來」的心態,加之先刷卡後付費的情況,卡奴興起,不斷的負債循環。因此,痛苦也不斷循環。 
 洪瑞斌教授說,心態上要建立「多元」的自我認同、價值,也是脫離痛苦來源的方法之一,不一定要靠消費來滿足自己的成就。美國耶魯大學心理學家派翠夏‧林維爾曾表示,個人自我形象的建立越多元,越容易感到快樂,同時遇到挫折也復原比較快。心理學家艾德‧戴納的研究也發現,人體驗快樂是來自於簡單的樂趣,如與父母聚在一起聊天、與朋友喝咖啡…等,這也就是自我的另一種肯定得到的快樂。
 「人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過於重視物質的享受、金錢的追求,更增加自己痛苦。張原卿教授說,在過度重視金錢的社會裡,追求心靈上的昇華也是脫離痛苦邊緣的方法之一,像是閱讀、聽音樂、看電影…等。並期許大家在畢業數年之後,可以結合自己的興趣、喜好找到一直耕耘的事業。

( 時事評論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12345678title&aid=957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