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9/18 15:13:19瀏覽344|回應0|推薦0 | |
...智富修ing... 因為,閱讀以下新聞而衍生的一點個人想法: 對於金融風暴約一年後,目前的金融、經濟態勢與發展,腦海始終盤旋的一句話是「好了傷疤,忘了疼」。 美 國整體金融已是個共犯結構,要想金融改革,談何容易?是人性啊~在那樣的金融系統下的金字塔頂端領域工作,簡直就是賺easy money,不只是輕鬆錢財還是輕鬆又大筆大筆進帳,很難抗拒,即使潛意識知道那是一種不太地道的進帳,但比上殺人越貨所取得的財物,那可算是有名有目的 白錢,獲取也不會太過與內在良心有衝突,所以說系統上的問題,又豈是一般人會深思,而進而想法改善,那已經不是個人有能力改變的,既然如此,在那樣體制下 的人們可以心安理得去賺取或大玩花樣從事金融賭博遊戲... 華爾街 重回過去好日子 紐約時報報導,幾家大銀行獲得美國史上金額最大的紓困而止滑後,內在結構沒改,只略修邊幅。金融業去年9月以來就業率只跌8%,關門的避險基金寥寥可數。薪酬已重返崩盤前的水平,高盛三萬名員工今年平均可拿70萬美元(台幣2277萬元)。大銀行絕大多數高層安穩如故,金融股早已又從冬天低谷扶搖直上。 歐巴馬政府口口聲聲金改,但金改在國會寸步難行。未受管制的衍生商品是金融危機禍源,銀行今天照樣買賣那些商品。薪酬與銀行規模上限的構想,阻力排山倒海。連細小的改革,例如要求銀行透露擁有的衍生商品,也議而不行。 美國政府斥巨資救活「美國國際集團」(AIG)、安排急售美林及雷曼兄弟倒地,是同一周的事,當時人人皆曰華爾街非根本改變不可。結果,三分鐘熱度既過,改革時機漸漸流失。 不少經濟學家和投資人警告,金融業的結構性風險如果不處理,將會導致更大的危機:不是數十年後,而是數年。 麻省理工學院史隆管理學院教授、前IMF首席經濟學家強森指出,下次崩潰的種子已經發芽。金融業罔顧風險圖近利,出了事由納稅人埋單,如果不加制止,他們會重施故技。 多年來,統計學家塔列柏頻頻指出,金融業者一貫低估風險,必須加強管理,他現在警告,金融體系去秋以來變得更冒進,從政府的連串拯救行動,投資人認定政府永遠不會令大銀行倒閉,既然如此,他們何樂而不以更寬鬆的條件拿錢給銀行做更沒有擔保的交易。 哈佛大學歷史教授佛格森說,「很可能過幾天又來一個雷曼。」他一針見血諷刺:「金融體系本質上沒有改變,除了一點:活下來的銀行,胸前多了一行刺青:太大不能倒。」 【2009/09/14 聯合報】 |
|
( 時事評論|財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