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6/25 23:17:55瀏覽1811|回應9|推薦52 | |
我平時不是個常看畫展的人,最近幾個週末卻連著看了兩場畫展,都是非正式的。 第一個是朋友 J 的私人展,在她家以朋友聚會的方式展出,將近30幅畫作都在牆邊、樓梯角、櫃子上、椅子上隨意放置。J 給每幅畫編了號,給每個來看展的朋友各發了一張紙與一枝筆。我們必須以自己的觀點與感覺給每幅畫下標題,還要給分數,以一到三顆星星來表示對該畫的喜愛程度。當然若是能夠寫些評語意見或是任何與該畫相關的文字會更好。這些畫多半是最近兩年畫的,少數是舊作;其中有一幅在她家窗口已經放了十幾年的自畫像,還有她兩個女兒各一幅的肖像。觀者各自詮釋自己眼前的畫;有主題清晰的(如人物肖像),也有隱晦不明十分抽象的作品。 第二個是山城美術學院成人班的成果展;從雕塑、版刻到水彩、油畫、粉彩畫等等,十幾個教室的牆上桌上都擺得滿滿的。參觀的人很多,我覺得稍顯擁擠,但是因為都是學員的家人朋友同事,氣氛比較輕鬆熱鬧,沒有美術館看畫的那種安靜嚴肅。 兩個畫展的基本不同在於,J 的畫作是有特定意義的,因為她的創作是先有了想法,才以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而美術學院的成果展基本上是習作,也就是複製描摹寫生等等,即便是老師給一個主題的自由發揮,也基本上都限定在「練習」的層次上。 認識 J 將近20年,我深知她的身世背景,她的人道關懷,她的家庭生活等等,許多畫作的主題不難猜測。但是不識她的陌生人,看到同一幅畫時會有與我想法接近的觀感嗎?能感受到作者的原意嗎?看畫的人的各自闡釋有意義嗎? 畫展當晚的高潮在於畫家本人的解說,與我們觀賞者的問卷相比對,有許多令人捧腹的差異;例如某位朋友命名為《蝙蝠俠》的一幅抽象畫,畫家本人的標題是《同情》。 美術學院的習作展作品有的技巧十分純熟作品水準很高,能不能說這些習作作品是藝術品呢?每個人在相同主題下,手法各異的表現方式是否就是它們的意義呢? . . . . 去年法國高中畢業會考的哲學考試出現了兩個與藝術相關的題目, 今年的考題出乎意料的再度問及: 哲學考試的目的當然不是為了給某個題目下一個定論,也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考試著重的是學生的思考邏輯,而思考邏輯需要以論證的方式呈現;要知道如何提問、論述、批判、反證等等。 ***** 我把兩個畫展跟這幾個哲學考題放在一起,期待親愛的讀者朋友們來說說你們的看法。其實如同看展的多半沒有任何美學或藝術背景,絕大多數以直觀的方式欣賞或批評,哲學論證也是。 .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