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8/16 13:02:24瀏覽1821|回應4|推薦14 | |
我們生活的世界,本來就不小. 從70年代,台灣每年有百萬人出國,到現在21世紀,台灣每年超過400萬人口出國 ,誰能說:這裡不是個開放而自由的島嶼? 有趣的是:說著華語系的台灣,以國話.閩南話和客家話為大宗的中華民國國民,這 個大多數老百姓都有出國經驗的土地上的人民,每個人心裡看台灣看大陸的心情 和角度南轅北輒,辯證無已,到如今則愈來愈分歧. 我管不了別人,只能說說自己. 我是祖籍福建漳州,來台超過九代的所謂地道台灣人. 可是我自小就認為:中華民國是一中的正統治領者,讀著北國瑞雪紛飛,江南鶯飛 草長的文章,心底便有一份深深的嚮往與感動,去大陸看看,是我打小就有的願望. 我是1988年因為赴港採訪而開始認識香港. 1991因為文藝活動而到大陸以文會友. 多年來過境或旅遊香港已數不清多少回;而到大陸的次數已經換過幾本簽證,也 沒法子只以次數計了...,在我的心中,這兩岸四地都是我的國,我1911時中華民國 締建時,失散的國土骨肉~~1911年,台灣日治,澳門葡治,香港英治. 一個中國,那時是初建的民國傷心破碎的兩岸四地夢. 我年紀愈大,愈讀出這樣國運的更迭和國土的動蕩的辛酸和沉痛. 如果,我們是一個中國,為什麼不能用兄弟姐妹的心情.,回過頭去看看彼此的遭遇 和身世? 誰高一點,誰低一點,誰大一點,誰小一點,誰富一點,誰窮一點,有啥好拿來說嘴的? 如果,打心底覺得是一家人,就該彼此扶持,互相幫手,面對世界,共迎將來,不是嗎? 7月份和幾個朋友到廈門參加海峽論壇,論了什麼先不說;同行的原來有台獨看法 的朋友,至少對靠海風景優美,語言相通,鄉情濃厚的福建有了好印象;她說:我要帶 我的外國朋友,走小三通,從金門遊廈門,住鼓浪嶼看海散步,一定是個很棒的旅程 ....,在那之前,也是祖籍漳州的她,一天也沒來過福建,去香港買東西吃東西不知多 少回,總算這回,好好看看福建老鄉,也對福建有了認知和感情. 而我,最近正和孩子們計劃著:九七以後,再一次的全家香港旅行. 孩子們想去的,是蘭桂坊.中環畢打街.油麻地廟街.尖沙嘴半島酒店下午茶.....,女兒 去香港時唸高中,她說:不知十幾年來,香港變成什麼樣. 什麼樣?~~對我來說,就是八達通更好用,從地鐵落馬洲站出入新界和深圳更方便, 到屯門訪孫中山的青山紅樓革命基地,是一趟便捷而輕快的輕鐵及公車之旅,從坐 噹噹車的電車觀逛完香港新舊並陳的多元趣味市貌,到一定要到灣仔地鐵站邊的 莊士敦路,喝一碗[海皇粥]店的白粥配油條,再逛逛隔兩個店面的[三聯書店],香港, 也是我心情上一個肌膚相親,骨血相連的家~~國父革命的起源地[興中會]總會在 這兒,香港在1842年租借給英國,台灣在1895年割讓給日本,大家都是有傷心 身世的中國土地的兄弟之城邦. 流淚擁抱相親都來不及了,不是嗎? 再說,廈門不也是1942以後被迫五口通商的地方?上海不是嗎?淡水不是嗎?福州 不是嗎?安平不是嗎? 如果從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看兩岸四地,哪一個城市或港口不是有著難以細述 的裂口和傷痕? 就以清乾隆以來原來是唯一開放的港口廣州來說,在現在的勞動路口和一德街 交口處,矗立著一座1859年以來的仿法國聖母廟的石寺~~那個原址,本來是廣東 總督府那個[不戰不和不降不走]的總督葉名琛所駐守的衙門;敗給法軍以後, 原來的總督府一夕被轟掉,蓋上現在的石寺,成為法國天主教徒所謂傳教.行善. 濟貧的宗教特區,你現在去看,那石寺150多年來還好好地在那兒,石寺前有一片 1860年以後(即太平天國建都南京期間)法國人蓋的所謂:[孤貧收容所]建築群, 那個從石寺到[孤貧收容所]方圓大約上千坪的法國文化遺蹟,對我來說,就是 廣州市在鴉片戰爭以後,又一次被法國強權掠奪入侵的歷史文化巨大傷口..... 我在那石寺前流淚徘徊深受震動的心情,不會亞於任何一個關心廣州歷史的 廣州人. 同樣的,在台北,我的城邦~~1895年,台灣被日人所統治. 1911年,也就是大正元 年,武昌起義中華民國軍政府成立那年. 台北城被日本人拆了,拆的同時,原來總統府現址是台北望族的陳家大宗祠,說 拆就拆,蓋了總督府;現在台北新公園裡的省立博物館,原來是台北最大的天后 廟,也就是媽祖廟(我可是虔誠的數代媽祖信徒之後);也是說拆就拆,蓋了日人 自以為偉大的文藝復興建築體,而我的黑面媽祖就此流落到台北縣金山棲身 .......,每次我走到新公園,看著總統府,看著史博館,想起我1911年命運乖蹵的 台灣,我就很難不辛酸落淚..... 是的,我是這樣看我們每個兩岸四地的兄弟姐妹城邦群的. 一個民族若要在衰亡和國恥中文化復興,如果學不會解讀自己城邦的歷史和 傷口,不懂得用同樣的心情去看自己骨血相親的城邦子民,以及更廣闊世界也 同樣有不同身世和傷口的城邦和子民,就很難有文化復興的可能. 我要帶著我的孩子和朋友,看看香港,想想台灣,走走大陸,你呢?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