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6/01/25 20:24:58瀏覽269|回應0|推薦2 | |
「新井田制度」是一個我希望有機會實現的退休夢。找8個朋友一起分地,然後在井字當中,規劃出公有空間的自我實現計畫。 在一系列闡述藍圖以及探討可行性的過程,「自力造屋」的議題,常常出現在我蒐集的資訊當中。有一些人,可能會覺得這就是自力造屋。只要有一群人,一起找一大塊地,一起找建築師蓋房子,就可以依照自己的期望,而且比較便宜,又沒有一些只為售屋好看,其實不一定好用好維護的所謂公共設施。 曾經聽說,有一群苗栗某個中學的老師,好像真正完成了這件事。蓋了一個別墅村落吧!鄰居都是同事,分下來一戶800萬左右,好像比同樣大小建商開發的便宜。聽起來的確令人羨慕。如果能夠打造這樣的社區,那一定也是浩大的工程。我指的不是建築工程,而是與許多人溝通協調,而且還要決定出錢,到落戶居住。簡直是艱難無比吧? 就像我前幾篇拙作「黃金女郎篇」,有網友回應,他只是想要找一群朋友共組個旅行團,就覺得無法成行,大家意見問題都多。何況是自力造屋? 我也知道,曾經有人以「自力造屋」的說法,編織美麗夢想。應該算是「騙」了一群大學教授。以為自己可以有一個機會,去住在自己參與設計建造的獨棟房屋內云云。 但是,我會花力氣逐步架構「新井田制度」想法的全貌,就是因為那不是「自力造屋」。呃!或者正確的說法是,那不「只是」自力造屋。因為「屋」是結果,如果單純就居住空間的角度來看,會缺少了醞釀以及養成過程,會變成臨要退休,大家如果退休時間差不多,再來一起找地蓋房子好了。我希望的「井田」是在退休前10-15年就開始籌畫,逐步建立,也降低經濟負擔。這才是新的思維。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