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桃園市老戲院故事
2010/06/09 14:49:15瀏覽4536|回應1|推薦3

桃園市老戲院故事

2010/06/09 12:34

未清場的記憶
-桃園市老戲院的故事

文/謝鴻文

 

我對看電影,有種不可自拔的迷戀。這些年都在台北看藝術類型的影片,或者沒什麼人想看的國片,痴醉於電影藝術家們巧心建構的光影魔幻世界,反而留在故鄉桃園看電影的機會極少。
我生在桃園市,童年時住在後站大樹林地區,關於戲院和電影的回憶,其實從未清場。任時光倒轉,停格,我才悠悠發現,人與戲院與電影,竟悄悄牽纏一些情愫,可以溫馨回味、可以開心暢笑,甚至傷心難過。就像1989年得到坎城評審獎,繼又囊括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等多項肯定的義大利電影「新天堂樂園」中的小男孩多多,對多多來說,電影不只是電影,也參與了生命的形塑。在他精神的紋路裡,有一大部分是靠電影鏤刻,並且永恆。
每一個喜歡電影,不僅當它是娛樂,而在生活時時銘心所感的人,都是多多的翻版。好像人生的許多喜怒哀懼,在戲院中一次又一次先預演了。

從前從前、、、

在勾勒桃園市的戲院版圖之前,要把桃園市的市街發展再做一遍回顧。舊名「虎茅庄」的桃園市,1740年(乾隆5年)以薛啟隆為首的漢人墾拓,聚落初形是以小檜溪(今東門溪)西岸的開基福德祠(今中山東路,好樂迪大樓對面)為中心呈「丁」字形延展,桃仔園街(今中山路)和公館頭街(今民生路)兩條主要幹道分別通往北方南崁港,往南則至大嵙崁。漢人於此結茅屋數椽,漸次結為草店,草店尾就在今中山路和南華街交叉口的西廟一帶。這塊丁字區域,因為漢人和龜崙社平埔化番交易往來,逐漸發展成商業市街,「因移植桃花開放,鮮麗絕美,始稱桃仔園」。
1809年(嘉慶14年)由於漳泉械鬥,桃園市街曾形成短暫的古堡空間形態,防禦的土牆不算高,不到12尺。1839年(道光19年)士紳徐玉衡等人倡建四個城門,原所在地分別是:東門(約在今東門國小)、西門(約在今西廟)、南門(約在今南門國小)、北門(約在今北門國小附近),四座城門都於日據時期拆毀。但城堡範圍內的15街庄,從未停止進步發展。1861年(咸豐11年),械鬥就止息了。
日本人據台後,1907年左右拆掉城牆。市街改正,其中最重要的是往虎頭山上桃園神社參道(今成功路)的闢建,加上1913年桃園驛站的完成(木構造和式屋架,混合洋樓建築樣式,頗具美感與特色,決非現在火車站的醜陋可望項背),桃園市街的發展更是一日千里的繁榮。從最初丁字形的市街,演變成「王」字形中心市街。在這塊區域裡,曾存在過桃園廳舍(1922年重建為桃園郡役所,光復後為桃園縣政府所在,即今中正路舊遠東百貨大樓),桃園庄役場(1950年改為桃園鎮公所,今舊遠東對面台灣銀行),以及衛生所(今統領百貨)等行政機構進駐,地位重要可見一斑。
1950年9月8日,原新竹縣重劃分為桃園縣、新竹縣、苗栗縣,桃園縣治為桃園鎮。桃園鎮理所當然有較多資源投入開發,1971年4月21日人口突破10萬升格為桃園市。
在這座大城市裡,食衣住行育樂各種生活需求,一應俱全。電影提供了娛樂,也是文化的建證,桃園市戲院所在幾乎全集中在市街王字區域內,看盡五光十色,和桃園人共生共榮。

如果以景福宮為起點追尋桃園市的電影版圖,可以從大廟左側延博愛路直抵民生路口,右邊的鴻福寺,始建於1751年(乾隆16年),原為林姓宗祠,1848年(道光28年)整建為磚造廟宇,供奉林默娘(媽祖)之外,後添祀觀音菩薩。小巧古樸的鴻福寺斜對面有一塊荒廢的空地,原有「桃園戲院」,拆於90年代中旬。桃園戲院算是桃園市戲院的元老之一,啟用於70年代,80年代中開始改以放映三級片為主,吸引的客層多是中老年的男性,來此尋找情慾的出口。我的大姑姑家就在戲院隔壁,記得小時候去姑姑家,從二樓後陽台可以看見戲院看板,半裸露的女主角嬌媚的樣子,由於畫工粗糙不精,再細看就會發現她們歪嘴眼斜、體態不均勻的窘狀,很滑稽好笑。那些三級片的片名,不知為什麼特愛用「薔薇」、「玫瑰」、「百合」之類的花名,慾海浮花,情色昭顯,似乎也一直是桃園市洗刷不去的印記。
對空地追想之後,再原路折回轉至景福宮後中正路,到三民路口的這一段中正路,1930年代就是承平繁榮景象,今天仍可發現一些2層樓老街屋,清水紅磚構造,立面簡雅,不像大溪老街的繁複花俏。每到農曆年,這裡就熱鬧異常,人潮促湧辦年貨,儼然桃園的「迪化街」(台北南北貨集散地)。永和市場所在的大樓,樓上曾聚合四間戲院(都是同一股東):「永和戲院」、「永佳戲院」、「國賓戲院」、「嘉賓戲院」,還曾經有一座冰宮,是青少年最愛去的休閒場所。四家戲院設備都差不多,印象中我都是在過年期間,和堂哥、堂姐、堂弟一起光臨,剛領了壓歲錢,就去看一齣電影。進戲院前,便在樓下買些鹽酥雞、飲料,看賀歲片嘛,輕鬆就好,常常笑完兩小時,忘記戲名、導演,甚至劇情(因為鬆散沒劇情,就是一堆搞笑橋段匯集),唯一記得的是--許不了,一個真實人生十分辛酸悲苦的喜劇演員,逗趣小丑,是台灣電影史上最令人難忘的形象之一。
大樓對面後來又新增一家「中央戲院」,不同於永和這幾家以國片為主,中央以西片為號召,「藍波」、「洛基」,肌塊壘壘的猛男霸住看板,和對面戲院互相叫陣挑釁。80年代末,MTV視聽中心興起,國片在「悲情城市」破億之後,票房持續走下坡,看西片人口大增。永和市場大樓又遭逢火災,不久,戲院就關閉。
現在的永和市場,真有人去樓空的淒涼景況,一樓市場若干舊攤販繼續殘活,地板的溼滑,以及不時飄來的魚肉腥臭,這裡除非是忠實老顧客,否則已難吸引人過來了。


前面提到的「中央戲院」,前些年更大手筆改裝,改成時下流行的多廳院線,場次調整符合需求,加上周邊環境設備與店家的整體配合,使它逃過被淘汰的命運。離開中央戲院之後,往景福宮方向回走,右轉博愛路,在景福宮右側東方大樓,目前棄置在那沒有新的接手單位。這兒曾是桃園市著名的東方百貨,於80年代初開幕,不僅有遊樂場,還有「東方戲院」。我記得好幾部成龍的電影,都是在東方看的,成龍繼李小龍之後崛起,不同於李小龍英氣逼人的冷酷,成龍身手矯健外還帶有一點笑匠的幽默感。
順著博愛路可以走到民權路,去尋找「金園戲院」。金園是桃園市早期的戲院中少數碩果僅存的,雖然它的外觀簡陋沒啥特別,可是老桃園人必定都曉得,金園樓下的潤餅、肉羹、、、等小吃,用料實在豐富,口感極佳,是桃園市的品牌小吃店。排隊買潤餅的人遠比看電影的人多,戲院竟然還存活著,因為它專門上映2輪的院線片,而且兩片聯映,價廉尚能吸引一些窮學生。
不過,我在金園曾有恐怖的經驗,因為那附近林立著理容店,每一家大門都黑漆漆,絢爛的霓虹燈招搖,各家門口並且有穿著土俗的彪形大漢拉客,有些店還派胭脂濃重的理容小姐在門口搶生意;金園附近還有桃園市著名的紅燈區長美巷,大紅燈籠高高掛,氣氛頗詭異。我的恐怖經驗就是被三七仔拉客,直到我說自己是學生沒錢,才被放過一馬。
從民權路往新生路走到「華國戲院」舊址之前,和平路上有桃園市農會的舊倉庫,紅磚平房建築,保存尚稱完整,若能閒置空間再利用成藝文空間,會使長美里特區的壞形象有些改變。華國戲院也已消失,我對它的印象亦不深,因為華國是桃園市少數我未光臨過的戲院;但是我對它仍有一個特殊印象,來自於它的宣傳車,華國約莫80年代中期轉型為歌廳秀形式表演,每次上街的宣傳車廣播女聲,她的國語咬字不甚標準,音調卻嬌滴滴的;第二遍換作台語發音,又生猛得像跳蝦,在市井間流動。
華國附近另有「統帥戲院」,在今民族公園內。統帥的經營模式,以及末落的方式,和華國如出一轍。歌廳秀那種冶豔歌舞和莊重純歌唱並陳的節目,也曾慰藉許多寂寞的男人,但是對消費力高的年輕人沒吸引力,加上視聽媒體的蓬勃精進,寒酸老套的歌舞秀就抵不過時代浪潮而消退了。我覺得台灣的歌舞秀欠缺創意與藝術的訓練,否則台灣早就可以有自己本土的「紅磨坊」了。
新啟用不久的民族公園內,保留著一株老榕樹,老樹下小憩片刻,延著民族路轉中山路,再回到景福宮前的中正路,前程人車喧嚷,錯肩而過的可能不只桃園人,還有許多外勞,令這座城市有些國際色彩。

中正路鬧區的黃金地段,要先說遠東大樓,1982年遠東百貨開幕,格調與台北接軌,使這裡迅速成為西門町般的年輕商圈。「遠東戲院」強調闔第光臨,所以選映的片都很通俗。
1987年初秋,侯孝賢導演的「尼羅河女兒」上映,我以為會是同名漫畫改編,興致高昂去欣賞。依舊記得是初上國一的某個週末下午,
看了生平第一部「藝術電影」,「尼羅河女兒」只是片中女主角曉陽(楊林飾)愛看的漫畫,影片其實是從她的幻想與真實的聯結中,拋出青年世代普遍存在的末世虛無恐懼感受,然而那種感受只在底層暗潮洶湧,表現出來的仍是一種急時行樂的態度,隱藏不安。楊林表現算稱職,倒是同名片尾曲我挺喜歡,作詞的是朱天文,歌詞裡說:

悠悠尼羅河 輕輕的召喚
我歲月塵埋的記憶是千年不醒的睡蓮
靜靜的纏綿 靜靜的繾綣

朱天文是我欣賞的作家之一,她僅有的兩首歌詞創作,都是為本片寫的,詞意典雅。想來,看電影這事在我生命裡,何嘗不是一條長江大河於精神裡奔流不息,河中不斷有美麗記憶如蓮花開落。
那一天電影散場,我又好奇的跟著人群張望跟上四樓,原來是楊林本尊蒞臨舉辦歌友會呢。可我個頭矮,沒看清楚楊林的樣子,只是感覺光鮮漂亮,和她電影中牛仔衣褲的率性及略為叛逆不太一樣。恰好又聽她唱新歌「尼羅河女兒」,像某個古老預言成真,我待著領受一次很奇妙的經驗。

遠東隔壁的統領大樓接著落成,全桃園第一家麥當勞1984年出現。「統領戲院」在樓上,完全走西片路線區隔市場。好多年奧斯卡得獎或入圍的影片,都是在統領看的,統領號稱有當時桃園市最棒的杜比音效,真假似乎也沒有人會去查證。從麥當勞旁邊小巷走到民生路,過馬路到對面永樂街,那裡也曾有過一個天天百貨,天天百貨最特別是它有一個廣場,廣場前常見青少年溜冰。百貨公司內也有一家「天天戲院」,可惜不知何故,營運不順,百貨公司和戲院80年代末就關門大吉,短命得讓人措手不及。不知怎麼,我也想不起在天天看過什麼電影了。
走出天天戲院舊址,往復興路方向右轉至南華飯店,那裡也曾有「南華戲院」,是很多飯店住客最愛。前年戲院也結束營業,結束之前好長一段時間,它也是靠兩片聯映這種方式在維持,而且常常兩片都是香港三級片,彌補了桃園戲院消失後的空白。有一段時間在南華樓下等坐中興號回台北念書,耳聞戲院經常有色狼出沒,甚至猥褻地在戲院自慰,留下遍地腥臊黏稠的衛生紙、、、只是傳聞,不曉得真假與否。桃園諸多男人的慾望沉淪,好像不曾因戲院消失就跟著灰飛煙滅。
至此,桃園市的戲院版圖與歷史匆匆一瞥而過。我才忽然想起來,很久沒在桃園市看電影了。

從此以後、、、

要把故事再追溯到1988年春節。我仍如往常和堂哥他們去看電影,那一次選擇遠東戲院,看的影片是「桃太郎」。不知道誰建議去看的超級大爛片,竟害我中場打瞌睡,醒來不是戲落幕,而是來自腳邊有老鼠竄逃而過,一股寒意生起,全身起雞皮疙瘩,遠東戲院,或者「怪」屋及烏的心態--桃園市的戲院,從此跟我說再見,我的觀影故事轉移到台北書寫。
現在在桃園市街頭,我仍然未進戲院,許是當年驚魂未定,許是桃園上映的電影已勾引不起我的興趣,抬頭看看灰色天空下的電影看板,很少人工手繪的了,布製,電腦印刷,時代改變,不變的永遠是記憶。
我不在桃園看電影,我在往台北看電影的路上。這個對白,情感上讓我對桃園戲院有一點點不好意思,可是意識行動又因地方戲院不夠多元,難得看到藝術電影或國片等因素,迫使我短期之內仍無法改變。

********************************************************************************************

~這篇文章寫的多好.作者從小住桃園市區敘述多詳盡......

  以前還有文化戲院!大同戲院是我們機場交通車站牌......

  談愛台灣:我曾騎摩托車環島2.3次!最愛是居住50多年桃園縣!

********************************************************************************************

園市曾經有段年代在桃園縣是有個非常出名的電影版圖!當時北台灣我想除了台北市之外最多最密集的電影院就是在桃園市!那段風光時期我知道的共有桃園/華國/金園/東方/統帥/早期中央/永和/永佳/國賓/嘉賓/天天(天天百貨裡的戲院)/南華/遠東/統領.....等戲院!!可以說幾乎都集中在大廟周圍!當時70~80年代桃園夜市就在大廟後!加上周圍巷弄間跟多家戲院所以那邊有桃園縣的西門丁之稱!!我想現在年輕人很難想像桃園市當時站前至大廟後是有多熱鬧呢!尤其是大廟後中正路跟交叉巷弄間整條路上都是滿滿人潮(因為車子是禁止通行)!

但是之後因為地方官員在交通上的考量之下把當時非常出名的桃園夜市搬移現址(約民國75年上下)!大廟商圈漸漸註定走向沒落!之後永和大樓發生火災裡面四家戲院之後也關起來了!而位在大廟後永安路新生路口俗稱三角公園的正發大樓在民國79年過年發生重大的28人死亡大火後!也注定了桃園大廟後的商圈正式的走入歷史!而建於70年代桃園元老戲院之一的桃園戲院也約在90年代拆除!從此桃園市15間的戲院一間間的關起!至今只剩下統領一間戲院了>

而桃園戲院舊址未來是什麼用途!我想沒什麼人會清楚的!!我想是因為早期這種土地產權都是非常不明朗的!!

參考資料 生於那年代!!當時還是小孩子的我
  • 2006-10-11 16:38:10 補充

    其實那年代還有幾家忘了說到!大同戲院文化戲院東海戲院天樂戲院等等!當時桃園可以說有20家戲院集中於此!而你所問的桃園戲院之後因為生意不好改播三級片!最後走向關門之路!其實它生意並不是一直很好的!!

( 在地生活桃竹苗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ose2132006&aid=4111951

 回應文章

【無★言】時代悲劇 (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幾家
2010/06/10 08:48
不知現今約有幾家電影院?分佈何處?
歐家(陳靜芳)(rose2132006) 於 2010-06-10 18:19 回覆:

現在一家戲院在中正路.中華路[統領]~南崁還有一個[台茂影城]

那篇文章說的多詳細.勾起大眾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