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富士康12員工連跳之迷思
2013/10/20 20:38:53瀏覽417|回應0|推薦1

 

 

生命何其脆弱!!! 跳樓不如跳槽!!!

__富士康12員工連跳之迷思

 

看看下面這串嚇人的數字~想想如此多年輕的生命,就那樣縱身一躍,生命就此結束了!真的是工作壓力導至?真的是「血汗工廠」促成嗎?如果真是這樣,何不換一份工作呢?如果真是這樣,這些連死都已經不怕的年輕人,你們何不賴活著?你們究竟在怕什麼呢?人世間你們害怕失去和無法擁有的名、利、物、情、愛、欲…都會因為你們這樣的一跳不是讓你們得到,反而是徹底的失去!因為你們都失去了生命,這樣因貪欲滋生的一切又豈為再被你們擁有!留給你們親人的是永無盡期的哀思悲泣~留給你們自己的是永無盡期的孤魂野鬼式的飄蕩在幽冥間~悲哉!一世為人身,因為你們不珍愛自己的生命,你們如何脫離得了自殺的罪業,生死輪迴中,你們將會去那裡?哀哉!畜生道會是你們自然投生的一個方向~

 

2010526,男工賀姓(23)晚間墜樓,死亡。

2010525,男工李海(19)清晨墜樓,死亡。
2010521,男工南鋼(21)從樓頂跳下,死亡。
2010514,梁超(21)從樓頂跳下,死亡。
2010511,祝晨明(24)從租住房屋的樓頂跳下,死亡。
201056,盧新(24)從陽台縱身跳下,死亡。
201047,觀瀾樟閣村,富士康男員工(22)跳樓,死亡。
201047,觀瀾廠區外宿舍,寧姓女員工(18)跳樓,死亡。
201046,觀瀾C8棟宿舍女工饒淑琴(18)墜樓,醫院治療中。
2010329,龍華廠區,一男性員工(23)從宿舍墜樓,死亡。
2010317,龍華廠區,女員工田玉從宿舍墜樓,醫院治療中。

2010123,凌晨4時許,富士康員工馬向前(19)墜樓,死亡。

 

以上這份資料來自網路匯整,是否確鑿有待查證。僅憑這份資料,紫湘一向不關心新聞時事,閱後也禁不住悲傷流淚。這份資料讓我對富士康的12連跳自然而然限於迷思,總想要說些什麼?幫助他們一些什麼?以下是紫湘靜思後個人的一些觀念看法,希望藉此部落格讓社會大眾了知自殺的後果及減少自殺的機率。也想藉此部落格拋磚引玉,讓能者德者智者能談談【富士康員工12連跳】您們的看法認知,救助預防第13……不再發生。


 

【民間的抓交替」之說是主因?】

昨天有朋友第一時間問我,紫湘依你風水老師來看富士康12連跳,你如何看待?我脫口而出,第一跳或許是廠房地理風水真有問題,因為我沒去過深圳看過廠房,無法評斷,但發起了12起連跳則可能與民間傳說中的「抓交替」有關。接下來我跟朋友分享一些童年真實的故事。不知你們看完了以下紫湘分享的故事,想法看法又會如何呢? 以下故事分享可是紫湘童年身歷其境的真實事件。


紫湘出生在中國的湖南南岳衡山,記得幼年時紫湘常到鄉下奶奶家玩耍。有一年居住在奶奶村裡的一個中年婦女因夫妻失和竟然喝農藥自殺身亡了。過了三個多月,一日傍晚,那時約莫才三、四歲的我在鄰家奶奶家玩耍,突然聞到一股好難聞的氣味,我捏住鼻孔大叫「奶奶我想吐,好難聞」!鄰家奶奶也說「奇怪怎會有這麼大的農藥味」!鄰家奶奶為求證又大聲問我「阿湘,你也聞到了是不是,是農藥味是不是」??我猛點頭,同時一面抑制不住齊嘔吐。就在這時,突然傳來鄰家奶奶的媳婦在廚房那邊的尖叫聲,鄰家奶奶拉住我的手朝廚房跑去,才發現她的媳婦把整疊碗連同鍋子一同砸碎了。她的媳婦面如死灰呆呆的看著奶奶,鄰家奶奶顫抖著走過去,抱住她媳婦說:「別怕,乖媳婦,碗和鍋子破了可以再買阿,你人沒事最要緊」!


她媳婦流著淚一會兒又進內間去幫她才一歲多的孩子放洗澡水要幫孩子洗澡,很快又從內間房裡傳來媳婦的哭叫聲,鄰家奶奶拉住我又往內室跑,才發現她孫子洗澡用的木製澡盆又破了,滿屋都是水,媳婦也摔在地上,好在孩子在床上未醒,奶奶要拉她媳婦起來也摔在地上了,這時我也嚇到了,一邊哭著跑出去要找人來救奶奶和她媳婦,在門口剛好碰到奶奶的兒子回來,才抓住他往內間跑,奶奶的兒子看見他媽和他太太全癱在地上,又見房間內全是水和破了的澡盆,立刻明白原委,本要大罵他太太,被鄰家奶奶大聲叫住並叫他趕快扶起他太太。鄰家奶奶的兒子聽話照做了。等到了廳堂內,鄰家奶奶緊拿住她媳婦的手聲音顫抖著叫她別怕,澡盆破了可以再買新的等語。而就在這時滿屋的農藥味突然沒有了,卻在同一天的晚上在隔壁村有一個中年婦女因為打破碗和茶杯被婆婆大罵而喝農藥自殺了,過不久也是鄰村又有服農藥自殺的婦女。遲到後來鄰家奶奶告訴村人,那自殺者最早找上的是她的媳婦,因為她的警覺和極力安慰媳婦才未讓悲劇發生。村人從此只要警覺家內有莫名的氣味,婆婆都會對媳婦特別好,先生也會對太太特別關愛。說來奇怪,從此方圓上百公里的鄉下再無服農藥自殺的婦女了。


小的時候,在中國的鄉下類似是這樣「抓替身」的故事聽了好多,以上因為是自身經歷過的,故印象十分深刻。也讓我自然想到富士康的12連跳亦脫離不了找替身的關連性。56日的那一跳,新聞就有報道說他有時還會出現幻覺,坐計程車會感覺有魔鬼要追殺,公司知道了,也有持續追蹤,甚至還請他到六樓的招待所去住,沒想到他就一躍而下。郭董無奈地說,我們甚麼關心都做了,或許最不應該就是把他一個人留在招待所。此個案讓人費思,除非陰邪纏身方可解說。


悲劇已經發生了,應該為這些自殺者造些甚麼功德,令他消減死後的痛苦呢?佛教主張為亡者造超渡和慈善事:例如延請戒僧誦經、拜懺、念佛;或廣行布施,如扶貧救濟、贈醫施藥等。根據《地藏菩薩本願經》所述:「……若能為身死之後,七七日內,廣造眾善,能使是諸眾生,永離惡趣,得生人天,受勝妙樂,現在眷屬,利益無量。」須知為自殺者造超渡事,最宜於新死後四十九日內進行。如果過了這段時間,無人為作功德,救拔苦難,生時又無善因,亡者就會依據其本業所感的果報,投生於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了。」


誠懇建議郭董不失重金請真正的得道高僧在園區內辦一次隆重的超度法會,也建議亡者家屬為亡者作迴向給亡者,如此或許可化解之後的隱憂。杜絕13跳…

 

【風水地理亦是12連跳因素之一】


風水地理確實會影響一個經營者的宿命,紫湘處理過的因風水地理而落敗終至又因風水地理處理得當而反敗為勝的實例很多。在「地靈秘笈」中有提及到:「最低」…必遭自殺。「逼迫」…困難波折。為什麼「低凹」的陽宅有自殺的命運,因為「低凹」的陽宅,總是虛在下風之地,心中閉塞,想不開,無法伸展自己的理想,因為心靈無法舒暢,一遇刺激,就容易朝死胡同鑽而至想到自殺來解決問題。至於「逼迫」,那是斷崖高矗,太接近陽宅,產生了「高壓」的感覺,仍是有志難伸的房子,不生奇奇怪怪的疾病,亦讓人常有心淒淒然之感,長久下來,低則影響發達機會,重則易生悲愴心情而至性情憂鬱,終久因刺激而至想自殺來了斷一切。


「 蓮生活佛」亦曾說過,凡擇地建屋,先默察「形勢」,「形勢比人強」,太高遭「風煞」太低遭「水煞」居中最適宜。如何「居中」唯有風水地理十分精湛之人方可拿捏判別。而建屋之前勘察地氣亦十分重要,這塊土地以前是如何使用的,是水田、旱田、樹林、農場、工廠、牧園、道路、草地等等。這些是吉祥的。若是火災後的土地,百年古厝、刑場、墳場、寺廟、醫院、火葬場、孤墳、歷史碑記等等。這些是不祥的。建屋營業之後,如發現此建物鶴立雞群或孤立高矗,周圍無同業或其他陽宅與之共存,這亦為風水中的忌諱之宅,稱之為「絕」之陽宅,四方無依靠,地氣飛散不聚,影響裡面工作的人,員工之間感情也會不合,產生了孤僻的個性,在「絕處」居住者,自然亦不利員工樂觀積極的工作。而新聞報道說其它台商因怕員工待遇福利都比不過富士康而不敢在富士康廠房周圍買地蓋廠房。如此正落實了風水上的「絕」!


風水地理千變萬化,紫湘未臨深圳富士康廠區,無法真正下判斷,但網路中盛傳富士康這棟大樓仔細的去觀察就像一座墓碑。不知事實是否如此,果真如此,這墓碑式的廠房絕對不可以用軍事化的管理模式,因「墓碑」之形最怕沖,一沖就主大凶。軍事化的管理是強勢的,很難讓人身心全部接受,由此而起衝突,則悲劇自然產生唉~墓碑」之形喜合,凡事需以「和」為貴,且一定需以根植人心的管理模式,做到「天和、時和、地和、人和、心和」方是長久富貴發達的經營模式。


 

【過高的補償金可能亦是12連跳的因素之一】

 

所謂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過於的人道反而變得不人道。以下引用一則「知識+」的分析:

網址: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article?qid=1710052603712

「為什麼富士康會一直有員工跳樓自殺ㄋ??這原因值得令人探討,而我認為對於富士康對於跳樓者處理態度,不過問原因先發30萬(人民幣)安慰金,我想這是跳樓的主要原因,第11跳他才19歲工作42天,你說他承受不了壓力,那離職就好了,沒有必要跳樓,原因就在這30萬元,所以把這30萬元取消掉,我想應該不會再發生跳樓事件,因為一毛錢都拿不到,不如轉換工作跑道……」


以上分析確實有一定的合理性,如果自殺者都知道自殺後領不到分文,只會給親人帶來肝腸寸斷般的悲痛,多少會覺得自殺不值而保全性命。這些年輕的生命或許先有了貪欲,才會導至「抓替身」的自殺者纏身,最終身不由己跳下去了。亡者已去,郭董要面臨的是之後要面對的問題,如何說服員工自殺不付補償金,或許會解決許多問題,喚起這些年輕人珍愛自己的生命。而要如何解決自殺不付補償金,則考驗郭董對大陸民情的了解度和智慧活用性了。

 


地藏菩薩滅定業真言

 

【自殺的後果】

請點閱另一篇文章

 

網址:http://blog.udn.com/roorgo2931/9101531

 

文作者:紫湘居士 

( 心情隨筆工作職場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oorgo2931&aid=9101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