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自殺的後果- 觀成法師
2013/10/20 20:55:27瀏覽1624|回應0|推薦2

 

自殺的後果: - 觀成法師

    

  人到了要自殺的時候,總以為從此「一死百了」;但死後真能一了百了嗎?自殺,不過是將自己未完成的責任和有待解決的問題,轉嫁給親友的一種自私行為而已。

   自殺不但帶給家人難以磨滅的哀痛,而且這種頹靡消沉的業風,若漫延下去,必會貶低生命的價值觀,對社會構成極大的負面影響。

   人死了以後,是否一切痛苦都解脫了呢?凡認為人死如燈滅者,是執著了「斷滅」的邪見。堅持此見者在生時可以任意妄為 反正死了就一切歸「空」— 漠視了宇宙的因果規律。你可知道身體雖然死了,但業力還未消亡,生命還會繼續輪迴的嗎?所謂業力,是過去世與現在世的思想行為所延續下來的力量。這力量巨大無比,能招感將來的善惡果報。

    人死了以後,不過是一期「分段生命」的結束;但他的識神(阿賴耶識)是不滅的,除非已經證入了「無餘涅槃」,覺悟成佛。在未成佛之前,眾生的魂神,依隨著他的善惡業力,必會再投生於六道輪迴之中: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和地獄。

    自殺枉死的人,會投生到哪一道中去重續下一期的生命呢?須知各人的業因果報,既複雜,又深遠,如千絲萬縷;除了聖者以天眼通能徹見他的去處之外,凡夫祇能以「善因得善果,惡因得惡果」的理則去推測,或從先賢的經歷中去汲取教訓。

    據不少裨官野史所述:凡輕生者,除非在生時做了不少善事,緩衝了自殺惡業的勢力,否則多數都在冥界受無量苦的。現試摘兩則古德的著錄,與讀者們互相警勵,並藉以勸喻輕生者,千萬莫嘗試自殺:

(一)縊鬼的剖白

    清末名臣紀曉嵐所著《閱微草堂筆記》卷三 〈灤陽消夏錄〉有一則縊鬼向人傾訴自殺後苦況的紀錄〔白話譯文〕:

    「有一姓聶的朋友,到西山深處掃墓,在歸途中,因怕遇上虎狼,晚間不敢上路,於是在一間荒廢的破廟投宿。

    深夜聽到牆角有人說話:「這裏不是人睡的地方,施主趕快離開吧!」雖然看不到有人,聶某心知這話是僧人的語氣,於是大膽問道:「法師何故闇坐在這裏?」

   祇聽到牆角又發出聲音:「我實在是縊鬼,是在這裏找替身的。」

   聶某毛骨悚慄,向鬼求情說:「請不要害我,小弟因怕夜裏遇上虎狼,所以暫時在此投宿一晚。」

   鬼說:「…..不走也無妨,但陰陽異路。你受不了陰氣的侵襲;我也受不了陽氣的爍灼。大家各佔一隅,不要接近好了。」

    頃刻,聶某遙問縊鬼找替身的緣故。鬼說:「上天有好生之德,不願人們自殺。….凡是因盡忠報國,或因守節殉身而自殺的人,雖然是橫死夭壽,但死時安然如壽終正寢一樣,亦不必墮落鬼道。被窮困疾病所迫,無生存希望的人,閻王也會悲憫他們的遭遇,亦可按他們生前所作的善惡業發配投胎。假若尚有一線生機,或者為了一點小事想不開,遂至抑鬱困擾,或自逞忿氣而自殺的人,就違逆了上天好生之德,要遭受冥府嚴厲的懲罰:先被幽囚於暗室,經常長達百年…若生前惡業眾多,善業微小,還要受極慘悽的刑罰。」

     聶某又問縊鬼是否在這裏等了很久找替身。

    鬼說:「我有幾次找到了替身,但不忍心下手。凡人自殺,為節義而死的,他的魂神從頭頂上升,死得很爽快。如果為了嫉妒、忿恨、抑鬱、厭世而死的,就會死得很緩慢。身體內的血脈倒湧,肌膚彷彿寸寸慾裂,痛似凌遲;肝、肺、腸、胃裏如同烈火燔燒,無法忍受。像這樣經過十幾個時辰,形體與魂神才可分離。當我看到想要自縊的人,就立刻阻止他,勸他不要自殺,所以我不忍找替身。」

     聶某稱讚道:「你存有這一念之善,必定會很快超升的。」

     鬼又說:「我不敢奢望,只有專心念佛,發露懺悔,冀消業障罷了。」

      俄爾天亮,儘管聶某再問,鬼也沒有回答。後來聶某每次經過這裏,必攜備飲食紙錢拜祭縊鬼。奇怪得很,每次總會有一陣旋風縈繞左右,徘徊良久之後才漸漸消失。

    過了一年再來拜祭時,旋風已經沒有了。聶某心想:「一定是他已經脫離鬼道了!」

(二)枉死城遊記

    根據寒世子的《果報類編下卷》記載〔白話譯文〕:

    「康熙七年五月,寓居揚州的鎮江人張大突然病逝,被鬼差強行帶到冥間,拜謁閻羅王。

    閻王對他說:『鬼差抓錯了人,要釋放你回陽.…但你既然已經到了這裏,不妨領你到枉死城看看,好帶些消息回陽間。』

    於是閻王令鬼差引他遊覽一座城市。此時祇見城門上掛著一橫匾,上寫『枉死』兩個字。他看到很多鬼魂在甬道上飄忽往來,有些身體腫脹,衣服盡濕,自稱是投水自盡的;又見到一些鬼魂,十分恐怖:有無頭的、斷喉的、斷手腳的、七孔流血的,自稱生前是墜樓、自刎或服毒而死的人。他們被鬼差強迫每天定時照生前的死法重演一次,痛苦萬分。那些鬼魂又異口同聲說:「我們在生時,都以為一死了事,但想不到死後痛苦甚於生時千萬倍,真是後悔莫及啊!」

    張大問鬼差說:「那些鬼魂到何時才能重新投胎做人呢?」

    鬼差說:「人身難得,這些鬼魂不知珍惜生命,自尋短見,辜負了上天好生之德和父母的養育大恩。死後令陽世親眷遭受痛苦悲哀,真是害人不淺。因此閻王最恨這些人,通常判決他們入畜生道,不容易投胎做人。」

    遊完枉死城後,回報閻王。閻王對張大說:「你回到陽間,可以將經歷公布..…勸懲世人切莫自殺。」

    祇見閻王提起驚堂木往案檯一拍,聲音震懾魂神….張大倏忽醒過來,已經還陽了………。

    我們應該為自殺者造些甚麼功德,令他消減死後的痛苦呢?佛教主張為亡者造超渡和慈善事:例如延請戒僧誦經、拜懺、念佛;或廣行布施,如扶貧救濟、贈醫施藥等。根據《地藏菩薩本願經》所述:「……若能為身死之後,七七日內,廣造眾善,能使是諸眾生,永離惡趣,得生人天,受勝妙樂,現在眷屬,利益無量。」

    須知為自殺者造超渡事,最宜於新死後四十九日內進行。如果過了這段時間,無人為作功德,救拔苦難,生時又無善因,亡者就會依據其本業所感的果報,投生於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了。

    世間最寶貴的,莫過於生命。這生命的價值是從堅強、堪忍、樂觀和勇氣中體現出來的。自古以來,我們的祖先都是從逆境中成長的。他們熱愛生命,但有時為了維護生命的價值,甚至不惜拋頭顱,灑熱血,為國家民族而犧牲,顯示了大無畏的菩薩精神,所以生命不但寶貴,而且是神聖的。

    試圖輕生的朋友們,鼓起你的勇氣去面對生活吧!千萬不要為了一時的逆境與煩惱而白白犧牲啊!

六字大明咒

   很多佛門弟子,無論是顯宗或密宗,都時常持誦六字大明咒。

六字大明咒漢語是:「唵 呢叭 吽」。 梵語拼音為:Om  Mani Padme Hum。自古以來,喇嘛教徒都尊崇六字大明咒為觀世音菩薩的心咒,阿彌陀佛讚歎觀世音菩薩的密語,所以西藏佛教徒時常誦念此咒,以祈求現世消災解難,將來往生淨土。據西藏觀音經《摩尼伽步婆》(藏文Mani bkah hbum)所述:此咒是智慧,解脫,救濟和快樂的本源,故不問緇素,皆盛行唱誦此明咒。

    中國寺院每日早課所念誦的「觀音靈感真言」,第一句就是六字大明咒。在眾多漢語佛經中,闡釋此咒的來源與功德最詳盡者,莫過於《佛說大乘莊嚴寶王經》。此經是北宋時代,中天竺沙門天息災所譯的,內容敘述觀自在菩薩的大威神力及六字大明咒的緣起和功德。根據此經卷四所載:凡受持念誦六字大明咒者,皆能與「不可思議無量禪定相應,即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入解脫門,見涅槃地,貪瞋永滅,法藏圓滿,破壞五趣輪迴,淨諸地獄,斷除煩惱,救度傍生,圓滿法味,一切智智演說無盡。」由此可知,持誦此咒有無量功德!   

     吠陀經(梵文Veda:印度最古的宗教文獻)及那達瑜伽派 (梵文 Nada Yoga:古印度研究天地萬物原始聲音的瑜伽派) 認為人類從致誠心唱誦出神咒的音聲,會產生無比的能量與神聖的感應,比用「偏計所執」的意識去思惟咒中文字來得更深邃微密。中國佛教對咒語的意義,一貫傳統是不作解釋的。這可能是由於譯者深知誦咒時以發音為主;而不可思議的音聲感染力,往往超越了文字所能表達的範圍,所以誦咒者不必要鑽研文句的釋義,以免執著了片面的文字義理,反而妨礙了清淨心。

    話雖如此,近年來北美洲頗多佛徒學習梵文(Sanskrit),所以對咒文的意義都能自然通達;也有不少蓮友渴望法師能解釋咒中義理,俾便增加持誦的真趣。筆者認為祇要不執著文字,略曉咒文義理能增加行者的信心,故嘗試解釋六字大明咒如下,與讀者共勉:

     唵(Om):是宇宙最神聖的音聲,具有五義:歸命、供養、三身(法身報身應身)、驚覺、和攝伏。它是萬聲的始源,為一切福德智慧的根本。據密藏所載,單念唵(Om)字,也會令行者漸漸超脫三界六道輪迴之苦,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大多數咒語都冠以此字為首音。

    嘛呢(Mani):是稀世珍寶摩尼珠。佛教諸經論中,頗多記載摩尼珠的各種殊勝功德:如清淨光明,眾相滿足,能治百病,為轉輪聖王七寶之一。摩尼珠本體的光澤是譬喻眾生本具的佛性,在聖不增,在凡不減,具足一切功德。此摩尼珠久被塵勞所污染,譬喻眾生的心性被迷惑了;當凡夫經過修行後,轉迷成覺時,就好像摩尼珠重現本具的光輝一樣。

     叭彌(Padme): 是清淨無染的蓮花。據《除蓋障菩薩所問經卷九》所載:蓮花出淤泥而不染,妙香廣佈,令見者喜悅,預意吉祥。淤泥譬喻五濁惡世,而蓮花譬喻淨化了的身、口、意三業;即是說當行者的思想、言語、行為達到好像蓮花那麼潔淨無染的時候,就會顯露出自己心中的摩尼珠(佛性)了。

    吽(Hum):是一切如來的菩提心種子,真如妙體,恆沙功德皆從此生。

     將六字大明咒「唵 叭彌 吽」全句連貫起來,可解釋為:「歸命頂禮此神聖的咒聲!眾生皆具如來佛性,猶如稀世摩尼珠珍寶,祇要努力修行,淨化自己的身,口,意三業,猶如清淨妙潔的蓮花一樣,就會顯露自性,覺悟成佛了,這就是一切如來覺悟之根本妙理!」

    各位,入於耳根者,稱為音聲。佛陀濟度眾生的事業:或以文字,或以神通,或以懺法,或以飲食、衣服、臥具、醫藥等,總稱為「佛事」。在娑婆世界中,不依他種方法而獨以音聲為說法者,稱為「音聲佛事」。誦咒是不可思議的「音聲佛事」,其境界非人之心智所能分別思量,亦遠非文字義理所能詮釋。

《大乘莊嚴寶王經卷四》說:『蓮華上如來說此六字大明陀羅尼功德言:「善男子!所有微塵我能數其數量,善男子!若有念此六字大明陀羅尼一遍,所獲功德而我不能數其數量。』這即是說念誦此咒功德之大,連佛陀也數說不盡!

六字大明咒攝持各種善法,遮除各種惡法。如果大家能每日致誠念誦,持之以恆,必會產生不可思議的功德與果報。

音畫:喝一碗孟婆湯


( 心情隨筆工作職場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oorgo2931&aid=9101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