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四遇、四安、四要、四感、四福》
2014/01/07 16:40:37瀏覽437|回應0|推薦3

《四遇、四安、四要、四感、四福》

—改變命運的金鑰匙

圖文:網路  編輯:紫湘居士

四它: — 面對它  

凡遇困難問題及危機狀況在你面前出現時,逃避是沒有用的;憂愁恐慌,則可能使得狀況更糟。惟有面對它,就不會那麼的可怕。怕死的人,死得快些。能有勇氣面對危難,就可臨危不亂,轉危為安。所以我們應當時時練習著以平常心面對各種各樣的困境。

四它: — 接受它

你遇到困難問題及危機狀況之時,切切不可憂愁苦惱地怨天尤人,也不必追究是誰的責任,更沒有時間讓你弄個水落石出,既然有困境偏偏落到了你的頭上,你就勇敢地接受它吧!甚至要感恩這個機會,讓你學習成長,讓你消融自我。

四它: — 處理它

當你接受了困境、病難、危機、災變等的事實之時,切切不可自怨自艾地坐困愁城,你當設法運用你能夠運用的各種資源,不論用智慧、用信仰、用財物、用人際關係、用情、用理、用法等,盡己之所能,來處理它,並且給自己一個空間、一段時間,那就有一個堅強活下去的希望。

四它: — 放下它

如果你已經做過處理它的最大努力,解除了困境,當然很好,應該船過水無痕,不再牽掛。萬一尚無辦法脫離危難的困境,那就只好與你的困境共存了,既然在心理上不介意和你的困境共存,它就成了你生命的一部分,不排斥、不對立,困境便是跟你一齊生活的伴侶,困境也就困不住你的心了。

四安:提升人品的主張安心、安身、安家、安業

安心 在於少欲

   少欲知足,就不會有貪得無厭、患得患失的煩惱來困擾你了,就能夠歡歡喜喜、輕鬆自在地過日子了。自己的心平安之後,就可以為他人謀求福利,影響他人共同來做四安的工作了。

安身 在於勤儉

   適當的勤勞,除了能讓身心健康平安,多半也會得到不同形式的報酬,但必須節制地使用,最好是給他人分享,所以勤勞練筋骨、節儉好施捨,是安身的最高秘訣。

安家 在於同心

 跟家人相處的要領是互相尊敬、互相學習、互相體諒、互相幫助,加上彼此關懷、彼此感恩、彼此提升、彼此奉獻。不是光在物質上把自己的家安頓好,真正的安家,是要使得家中的每一個人,都能同心協力,敬愛逾恒。

安業 在於奉獻 

   安業不僅是對職業、工作而言,要有安定的收入和保障。更重要的,是對自己的身心有益,也對家人及他人有利的工作,不論錢多錢少,甚至是無錢可得的工作,都能全心全力將它做好,便合乎身口意三業清淨和精進的原則,也是自安安人、增福增智能而作的奉獻。

四要: — 需要的才要 

需要是什麼?就是少了它便不能活,例如:陽光、空氣、水分、起碼的食物、醫藥、禦寒的衣服,避風遮雨的房子,基本的交通工具、謀生工具等,也就是除了不會餓死、凍死、熱死、累死、病死之外,便是想要而不是需要。

四要: — 想要的可以不要  

除了維護生命的必需,以及用作謀生與奉獻的所需物品之外,凡是為了滿足虛榮、貪圖一般水準以上的享受、追求不切實際的名、利、權、位、勢,乃至追求非份和不正常的享有等,要了就算不犯法,還是可以不要的。

四要: — 能要、該要的才要  

能要是憑自己的各種資源,有能力取得的各種享受。該要是適合自己能要和需要的,或者以自己的能力,不為己求,而為社會大眾,乃至未來的人類,合情合理謀取幸福,便是該要的。

四要: — 不能要、不該要的絕對不要  

凡是以自己的能力資源,尚不能得到的,便是不能要的。凡是以自己的身份立場來說,不宜取得不宜享用的,絕對是不該要的。凡是不合情理、違背法律的,都是不能 要的,都是不該要的。只要時時謹記:不公物私用、不順手牽羊、不浪費虛榮、不損人利己、不作非分的享受和擁有,便是做到這個項目了。 

四感:與人相處的主張感恩、感謝、感化、感動

四感: — 感恩

對於一切有助於我們的人,不論是直接的或是間接的,不論是今人或古人,不論是順向的幫助或逆向的阻擾,不論是正面的扶持或負面的打擊,凡是促使我們增長的,都該讓我們感恩。接受成就成長的時候要感恩,讓我們有奉獻機會的時候也要感恩。

四感: — 感謝

感恩必須謝恩,既然凡是促使我們增長的一切因緣,都該感恩,那就必須要以感謝的心,來回報他們。用行動、用語言、用財物等的回饋,來表示感謝,對於正面的恩人,當然要感謝,對於逆向的恩人,也要感謝。有的宜於當面感謝,多半只能做到用行善積德等間接的方式來表示報恩。為了謝恩,乃至以舉手之勞做一件好事、說 一句好話,都可以算是感謝的實踐者了。能夠時常心存感謝的人,便是最覺得快樂,也是最有平安的人。

四感: — 感化

用學習成長來感化自己,用佛法、用聖典、用古今的聖訓格言、用偉人的嘉言懿行,來勉勵自己、來感化自己,來提升自己的品德、淨化自己的行為,轉變自己的價值 觀,建立自己為奉獻而努力的人生觀,常常知道慚愧和懺悔,督促自己,努力再努力。只要做到其中的任何一點,都是從接受感化之中,提升了自己。

四感: — 感動

用奉獻我們自己,來感動他人。以自己的成長和轉變,便能感動他人;以自己的悉心關懷和不求回饋的付出,便能感動他人。以自己的慈悲心和忍辱心,跟人相待相 處,便能感動他人;以自己的誠懇心和謙虛心,便能感動他人;以自己的刻苦耐勞及承擔怨尤,便能感動他人。凡能做到其中的一點,便是提升了自己。

四福: — 知福 

知足的人,便是知福的人,世上再窮的人,最起碼都還有一口呼吸,有呼吸就等於擁有一切希望,它就充滿了一切的可能。不過知足並不等於只要一口呼吸,而是能多 當然好,如果只有少,也很好,萬一沒有了,也不用懊惱。有得必有失,能舍才能得。知足者常樂,能夠經常快樂,豈不就是有福的人呢?

四福: — 惜福

就是要珍惜我們已經擁有的,包括健康資源、時間資源、體能資源、親屬資源、財物資源、社會資源等,不論擁有多少,都是有限的,必須珍惜,不揮霍、不浪費、不 糟蹋。不論是得之於天賦,或者是受之于先賢、父母、師長、親友,乃至來自社會大眾及自然環境,我們都有責任珍惜使用。使用之時,必須精打細算,要以有限的 資源,發揮最大永續的功能。只要珍惜一點資源,便算是在一點上做了自我提升的功課。

四福: — 培福

對於已有的資源要惜福,對於不夠多的資源要培植增加,稱為培福。好像要把一株一株的小樹苗,栽培成一棵一棵開花、結果、遮蔭、蓄水的神木巨樹。我們可以運用 自己擁有的各項資源,成就自己,利益他人,便像挖井取水,耕田播種,除了供給自己用,更要結眾生善緣。如果只顧自己享福,福就少了,如能經常培福,福便大 了。不論有多少資源,只要培福,便有大福,便是自我提升。

四福: — 種福

沒有福的人,缺少各種資源的人,就應該多多種福。多結眾人的善緣,廣種無量的福田。凡是有病痛、有困擾、有阻礙、人緣不好、知能不足、身體不健康、家庭不和 樂、兒孫不賢孝、朋友不忠誠、長輩不愛護、社會不安寧、環境不安全、天然災害、人為禍患等等,都是因為過去沒有惜福、培福、種福。所以不論小福大福,隨時 要種,不論有錢沒錢,隨時要結人善緣,不論是用時間、用體力、用財物、用語言、用社會資源等,隨時隨地給人方便,隨分隨力多做佈施,不論大力小力、有人見 到或無人見到,只要盡心盡力,量力行善,乃至每日行一小善,也是自我提升。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oorgo2931&aid=10417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