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車殺手搜索行動報告〈更新一〉 一、公共設施類: - 大直橋右側引道為樓梯上下,左側成為單車族唯一車道,有些小朋友隨騎隨停,很容易造成追撞或急停摔車,應禁止停車。
- 砂石車密集通行路段,路旁滿佈細碎砂石,應定期清理。
- 仁愛路單車專用道與人行道混用,設計不當,許多路段因施工而縮減,逼迫單車改行慢車道,與機車爭路。 部分橋樑無單車專用道,與機車混行。
- 復興南路松山機場穿越道坡度過陡,不利單車通行。
- 中和市道路坑洞太多,單車騎士很痛苦。
二、用路文化類: - 小黃經常緊急靠邊載客、大客車肆意大角度靠、離站。
- 台灣所有道路從規劃、設計到施工,都未考慮腳踏車需求, 一般平坦道路安全尚無疑慮, 但路況變化地區,包括各式各樣「下地」、「上橋」及彎道、斜坡道、引道等,對單車都很危險。
- 單車遇慢速行人,按鈴目的在提醒行人,以避免相撞,但經常被解釋為催促行人,反而使行人覺得路權被侵犯。
- 台灣已形成既定的「機車文化」,單車的道路地位遠低於機車,使機車成為單車的安全威脅。
八大電視新聞主播石怡潔就讀台大EMBA,透過車隊電子郵件知道「單車殺手搜索行動」,也非常關心。她經詢問相關主管機關,瞭解近期單車交通意外死亡事件僅兩起。確實,統計資料上,單車意外事件並不嚴重。不過,單車小意外太多了,而每一次小意外都會造成單車族身體的痛苦及財損。 「小意外」值得「大關心」,還希望眾人多串聯,呼籲更多人參與行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