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稀有姓氏
2005/07/03 23:57:37瀏覽63981|回應17|推薦18

我的舊文重貼:稀有姓氏

  這一篇是我幾年前寫的文章,當初會寫這一篇,應該是起源於我某個不認識的網友亓穎愛特別的姓氏所給我的靈感吧!

  所謂「稀姓」,顧名思義,就是很少見的姓,也就是很少人擁有的姓氏。稀姓是有區域性的,一個地方的稀姓有可能是另一個地方的大姓, 比如說,金、朴在韓國根本就是菜市ㄚ姓,在台灣卻是很少見的。姓稀姓的人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是可以給初認識的人一個深刻印象;那…壞處勒…?

  美國一家報社曾以著名影星馬修麥康納(Matthew McConaughey)的姓氏為例,對某家著名大學的學生進行拼寫測驗,結果發現,有80%左右的大學生無法正確拼寫出McConaughey這個稀有姓氏。對台灣而言,一些讀音特殊的姓氏常常讓人不知道怎麼唸或是讀錯的確實是擁有這些姓氏的人最大的困擾!

  以亓穎愛而言,我想大部分的人可能都不禁要問,到底「亓」要怎麼唸呢…?我第一次看到「亓」時,首先聯想到的是:印象中孔子的母親複性「丌官」。不過,亓和丌雖然外型看起來那麼像姊妹淘,不過讀音卻不相同。亓音其、丌則念基。

  我記得當兵時,隔壁連有個學長叫惲文翰,連長總是用「那個什麼文翰的」來叫他。後來休假時我特地跑去書局查字典,才知道惲跟運同音。而我堂妹有個高中同學姓「晁」,原來這字跟歷史人物晁錯(曰下面一個黽那個字念作朝)同字。以前我那一屆隔壁女中有一個叫戢逸男的女生(注意喔...是女生喔!)不但姓戢(音及)令人好奇,連名字也很令人印象至深!還有歐,有一屆立委選舉,台南市有一個參選人名叫「仉桂美」,看到「仉」字時,我簡直嚇壞了,連忙查了字典才知這個怪怪的姓氏讀做掌。以前台大外文系有位逄塵瑩教授,要是沒說,恐怕十之八九會被讀成降或是逢,其實是讀作龐。

  姓不常見的姓氏,雖然讀音常常讓人一頭霧水,但是,有些名人的姓氏既少見又沒教過,可是大家還是都知道怎麼念!譬如英國教育單位前些日子針對國小學童進行一項拼寫名人姓氏的測驗,結果足球明星貝克漢(Beckham)的姓氏有近九成的小朋友能正確的拼寫出來,文豪莎士比亞(Shakespeare)則只有不到兩成的正確率!

  台灣姓氏也有這種有趣的現象,幾年前風靡全台的性愛光碟與緋聞報導,相信讓知道璩美鳳的「璩」正確讀音的民眾至少增加80%的百分點!同樣的現象也出現在多年前的台視名主播眭浩平身上!(我打不出眭旁邊三點水那個字)經他自己介紹,大家都知道那個字唸許。此外,當年主演戰爭電影「異域」的男主角庹宗華走紅,庹音妥也才因此家喻戶曉;以前有一個民歌手叫靳鐵章,這才讓我知道「靳」讀如「進」;還有一位籃球國手昝家鑲,昝唸成攢也讓一堆籃球迷印象深刻;台北前市議員賁馨儀,在我還沒學到血脈賁張這成語時就知道該唸作奔了。

  還有一種稀姓,屬於破音字類的,只有當姓氏用時有不同的唸法。像有一位豎琴家解瑄,她的名字應該唸成謝瑄;有一位筆名叫公孫嬿的作家「查顯琳」,他讓我在和大學學伴查修平的通信中,正確地把她的姓氏讀作渣;我以前社團的同學有個叫區國良的,他堅持他的姓正確讀音是歐;我以前隔壁部門的同事叫繆向明,他的繆和「未雨綢繆」的繆可不同音喔,而是唸作妙。其他像蓋(唸葛)啦、華(唸化)啦、尉遲(唸玉遲)啦、翟(念宅)啦,因為沒有認識的就不舉例了…

  另外,有一些姓氏雖然沒見過,但是「有邊讀邊,沒邊讀中間」還是可以矇對讀音的,譬如以前華視有個美麗的主持人叫郜瑩,姓氏就唸告;我念高中時有學弟叫邴勇強,直接給他叫丙勇強就對了,那時候隔壁女中有一個學姐名叫鄢定麗,鄢姓也正好讀作焉;前陣子我們公司部門來了一位新同事芶其濤,就是跟勾同音說。

  不過,還有一種很誇張的,就是明明大家唸錯了,但是好像也沒有人糾正,於是將錯就錯、積非成是。譬如:亞洲天王任賢齊,明明是人賢齊,大家都叫他認賢齊,久而久之習慣了,大家也不太介意要唸正確的音了…。又譬如,我當兵有個同梯的叫龔信嘉,龔明明是唸工,可是大家都說鞏,(沒力中)。至於朴正炫,以前國文老師就教過說「朴」當姓氏應唸瓢,而不是念樸…還有,以前我憲法老師叫蒯伯超,有的人唸拐,其實是唸ㄎㄨㄞˇ的。我國中同學叫裴燕慧,好一陣子有人誤叫她為斐燕慧說,現在冬季戀歌裴勇俊那麼紅,應該沒人叫錯了吧!像我同學尹世新,自從尹清楓命案之後,就沒人錯叫他伊世新了!還有鮑魚經常被誤讀作包魚,結果我隔壁班的同學鮑時凱,明明是報時凱,也是當了好一陣子的包時凱了…

  最後,還有一種稀有的姓氏,是常見的字少掉一些部首的結果,大家都會以常見的字來誤讀,譬如我哥的同學覃一洋,雖然大家誤唸成譚一洋,可是他說應該是勤一洋才對。我系上的隔壁班有個叫冼立人,他雙胞胎弟弟叫冼立偉,他說冼這個姓應該唸顯,而不是洗。還有,我有個高中學長叫諶良宏,諶跟陳同音,很容易被誤唸成湛或甚。以前大學統計系有個女生叫佘慧伶,雖然和余很像,可是讀作蛇呢。

  我華夏民族幅員遼闊,這麼多奇怪的姓氏與讀音,可真是族繁不及備載,但我哩哩喳喳也說了一長串,你有認識或聽過更稀奇難唸的姓氏嗎?快告訴我,我超有興趣想知道的說!

( 知識學習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oger23&aid=22708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Roger J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轉)台灣姓1989個 ,百家姓佔96% 下
2005/07/08 20:14

多數源自大陸 百家姓佔96% 台灣姓1989個 (下篇)
林庭瑤 2005-07-04 02:30
    

還我姓氏:原住民正名運動

早期原住民的命名權非操之在自己手中,日據前原住民的漢姓,大多由戶政人員隨便翻書「賜姓」。光復後,國府接收台灣,又強迫三個月內改為漢姓。原住民十大族群的命名習慣各異,卻被擠入漢族文化的小框框。

紀錄片工作者Mayaw Biho說,蘭嶼達悟族的命名習慣「轉個彎」,例如蘭嶼知名作家夏曼‧藍波安,夏曼並不是姓氏,而是父親的意思,藍波安是兒子的名字,這如同間接告知對方,他是藍波安的父親。

又比方賽夏族有其自成一格的命名系統,太陽、湖泊、螃蟹、酒芎、大豆、獅子等十四大圖騰氏族,卻被強制用漢字寫成日、湖、謝、芎、風、豆、獅等姓氏。

二十年前原住民展開的正名運動,促成一九九五年通過原住民「姓名條例修正案」,讓原住民得申請回復傳統姓名。不過,據行政院原民會的資料,原住民總共四十四萬人,至今卻只有八百五十人改名。更離譜的是,由於部分戶政人員自作主張,直到現在,蘭嶼達悟族仍有「林螞蟻」、「蔡小鳥」、「王瓦斯」的名字,連「胡志明」、「周澤東」等名字也有。

Mayaw Biho說,原住民知識分子鼓勵族人改名,但由於受到漢族主流文化的影響仍深,原住民教師回復傳統姓名後,卻面臨有些家長不願子女讓「番仔」教課,寧可換班,六十名多數擔任公職的原住民只好換回漢姓。

外籍歸化:新移民姓氏奇特

隨著外省籍移民的凋零,外來移民歸化每年增加六千多件,為台灣注入新血輪,以越南、印尼、柬埔寨、泰國、菲律賓最多。官員指出,這些外來姓氏多為譯音,如「琴」、「團」、「亮」、「目」等。

內政部戶政司統計,歸化中華民國國籍的外籍配偶(不包括大陸配偶),從七十六年到九十四年五月總共達三一三二七人,若加上外籍人士,有三二八八三人之多;平均每年外籍歸化約六千件,還有十一萬多人居留,等候取得國籍。

借用法國社會學家Alain Touraine的觀點,「姓氏」這個符號不是自然誕生的,而是爭取來的權利;姓氏不單單是傳承符號,或者是認祖歸宗,而是群眾爭奪歷史性的結果!
 

以上回覆文章轉載自蕃薯網。(全文完)


Roger J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轉)台灣姓1989個,百家姓佔96% 中
2005/07/08 20:10

百家姓佔96% 台灣姓1989個 (中篇)
林庭瑤 2005-07-04 02:30     

妥協換姓:雙姓背後故事多

這些稀姓,民間族譜蒐集家廖慶六說,日據時代實施戶口登記時的筆誤,包括蕭寫成「燒」,鄧寫成「訂」,或是把鍾寫成「鐘」;到了皇民化運動時期,為了區分日本人與內地人,不讓民間有複姓,還將原姓「歐陽」的澎湖人改姓「歐」,金門因鞭長莫及,歐陽得以保留原姓。

內政部資料顯示,台灣前五大複姓是張簡、歐陽、陳黃、范姜、張陳,佔總人口數○‧一三%,分布縣市以高雄縣最多,其次是桃園縣、連江縣、金門縣。台灣各姓淵源研究學會理事長林瑤棋指出,內政部將雙姓與複姓混合統計,歐陽、司徒、公孫是複姓,張簡、范姜等「雙姓」,尋根溯源這些雙姓背後多有一段爭取姓氏繼承權或紀念感恩的故事。

舉「張廖」為例,是因一位張姓羅漢腳逃難到福建詔安,入贅給廖姓房東的女兒,只生下一男,子嗣繼承成為爭議,經雙方多次談判才達成共識,決定兒子生前姓廖,但死後墓碑要刻姓張。也因此,有人參加廖姓故友的告別式時,到了會場卻找不到廖家辦喪事,看到照片才錯愕不已。

林瑤棋又舉沙鹿光田醫院的家族姓「王劉」的例子,是因為老院長的祖母嫁給劉姓丈夫,懷孕時夫婿身亡,又改嫁給龍井鄉王姓長工,兩、三個月後小孩呱呱落地,為紀念亡夫,就將孩子改姓為王劉。

桃園中壢還有個「莊吳」家族,是日治時期有一家人從中壢往龍潭山區逃難途中,因人數太多遺棄小女孩,這個小女孩被一位吳姓未婚小姐領養,長大後嫁給中壢莊姓,為求感恩圖報,就把下一代改姓莊吳。

林瑤棋說,早年改姓是家常便飯,入贅就改姓,長工、婢女跟著老闆同姓,甚至有人因賭輸而改姓,例如「鄭潘」這個雙姓,據傳是鄭姓與潘姓男子兩人打賭,潘姓願賭服輸只好冠上鄭姓。

(請接下篇)。


Roger J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轉)台灣姓1989個,百家姓佔96%上
2005/07/08 20:02

多數源自大陸 百家姓佔96% 台灣姓1989個 (上篇)
林庭瑤 2005-07-04 02:30    
 
前言:兩岸華人姓氏多達八千多種,但兩岸的前十大姓氏排列卻大相逕庭,除此之外,一些罕見的「怪姓」及少數民族的特殊姓名均有其典故,兩岸視窗版本周及下周將分兩次報導這些令大家好奇的趣事。

「如果你姓Mata-moros(殺伊斯蘭人),你敢踏入中東地區一步嗎?」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應用英語系助理教授顧伯庸說,「這個西班牙姓氏Mata-moros的來源,是因祖先約在西元一四九二年幫助西班牙人趕走伊斯蘭人,獲國王授勳此姓,當時可是個榮耀。」但隨著歷史巨輪滾動,標識血脈根源的姓氏,也可能面臨時不我與、甚至惹上災禍的喟嘆。

華人姓氏也有類似例子。據傳,秦始皇統治期間,有五名刺客聯手刺殺秦始皇,但任務失敗後逃難他方,為了隱姓埋名,五人依年紀輩分改姓「第一」到「第五」。至今,台灣仍有七個人姓「第五」,而「第一」到「第五」還在中國大陸,推測可能是秦朝刺客的後代。

視角拉回台灣,台灣姓氏絕大多數傳承自大陸,雖與海峽彼岸的閩粵遙遙相望,仍舊承襲了漢人「行不改名、坐不改姓」的命名邏輯。

十大主流:陳姓宗族甲台灣

三百年來,絡繹不絕的移民潮,使閩粵地區「陳林半天下」的俗諺,跟著飄洋過海來到台灣。

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台灣前十大姓氏為陳、林、黃、張、李、王、吳、劉、蔡、楊,約佔總人口數一半以上;阿扁總統本家的陳姓宗族,更高達總人口數的十分之一。相較於二十七年前出版的《台灣姓氏堂號考》,前十大姓氏完全沒變,若範圍擴大到前百大姓氏,則「伍」姓取代「倪」姓擠入前百大。

前十大姓氏在全台二十五個直轄市及縣市的區域分布,除宜蘭縣、雲林縣第一大姓為林之外,其餘皆是陳姓天下,以台北縣最多,其次是台北市,緊接著台中縣、桃園縣、高雄市、彰化縣、高雄縣、台南縣等。

隨著來台移民拓墾,同姓宗族習慣定居在同一聚落,互相照應。《台灣稀姓的祖籍與姓氏分佈》一書指出,澎縣七美夏氏、高縣大寮張簡氏,高達九成為單一姓氏聚落:另外,雲林台西丁氏、南縣下營姜氏、澎湖馬公高氏、高縣橋頭凌氏,佔八成以上的居民是同姓。

統計發現,台灣姓氏總數有一九八九個之多,前一百大姓佔總人口數九六%,主流之外的稀有姓、外來姓人數雖少,卻有近千種之多。這些稀姓的由來,不單單是戰後外省族群來台、新移民歸化國籍,也有原住民「還我姓氏運動」爭取命名權,凸顯台灣多元族群的眾聲喧譁。

接下篇。
 


蛙伯特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情況有改善~~~`
2005/07/06 10:47
  以前在台北市,同校另一個同姓者是親戚的兒子;直到我到台中念書後,才發現那兒有不少同姓者呢!

Roger J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謝謝蛙的分享
2005/07/05 22:49

謝謝蛙的分享,管姓的確不常見,以前歷史人物有管仲,
而前一陣子高雄市文化局長好像叫管碧玲。


蛙伯特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心有戚戚焉~~~`
2005/07/05 16:04

  蛙本姓管,還真不能做壞事,大家一下子就認出來了

  可能是自己是「稀姓人」,並沒有多少朋友的姓比我怪。在淡水念書的時候,班上有位同學姓「續」,讓我又驚又喜。


Roger J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補充幾個
2005/07/05 14:32
突然想到以前唸書時,同屆別系有個名叫郤明宏的學生
讀音不是「確明宏」,而是「細明宏」;
記得某次旅遊認識一位名叫卞立明的,卞讀作變;
以前有位台語演員名叫闞水源,讀成「看水源」,
不曉得是不是他的本名,但的確有人姓闞。
還有,同樣屬於破音字類的,我大學社團學長單守仁,
單在姓氏讀為善。以上提出來作為補充。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