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淡專登山社史_三位山胞共撰-楊偉成/東東/小建
2007/04/16 17:08:43瀏覽1403|回應0|推薦1

本社創設於民國五十五年三月,係由三年制工管科第一屆所發起創社,經由多方奔走終告成功。但創社之初,成立倉促,並未向學校申請成立。萬事起頭難,劉社長憑著他豐富的登山經驗及充沛的幹勁,蓽路襤褸,開創了山社的先河。

【年度大事記】

    民國五十六年,活動雖僅有近程的郊外活動,但已是一個正式公開的社團,

    民國五十七年三月二十九日正式向學校申請成立﹁淡專登山社﹂。這一年成為全校最大的社團。並起草制定了登山社組織章程。並與淡水鎮救國團團委會合辦了淡水鎮青年節登山活動,聲勢浩大,開創了淡專社團校外活動之創舉。

    民國五十八年,首辦了許多活動:北區大專聯合追思登山,中遠程登山活動如角板山,玉山登峰 (五十四人參加) ,由休閒性登山推展到體育性,技術性的登山活動,如大炮岩,軍艦岩之攀岩與繩索下降,這是創社以來未有的活動,也使山社邁入一個新的境界。

    民國五十九年,於寒假再次舉辦玉山登峰隊,從此便固定的每年寒假舉辦一次大山活動帶入另一階段。

    民國六十一年,舉辦了大霸尖山登峰隊,首創社內雪期登頂記錄。

民國六十二年(社長 林武璋)在校慶時,首次舉辦山展,當時又榮獲績優社團。當時社團辦公室尚未核准,只好勉為其難在夢幻花園的草坪上佔了一席之地,熱心的登山社社員,只要沒課,甚至下課十分鐘,就到「辦公室」辦公。

    民國六十五年在外流動多年的山社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辦公室,自此社務也因此而急速成長,資料亦更臻健全,並連獲校內六十五、六十六兩年績優社團。

    民國六十八年一方面積極地參加各方面的訓練,期使山社進入技術化登山的新里程。但由於人力的限制未能全面性地推展技術性知識。

    民國七十年依現時需要增訂修改章程,並訂立一套行政系統及訓練新幹部熱心,合作下已紮下了穩固的基礎。至此可以說達到了山社的一個最高峰。

    民國七十年山社山刊﹁最高峰﹂創刊號發行。

    民國七十一年底,增設社務委員長,使幹部體系得以建立,新訂組織章程能夠確實施行而嚮導群也開始正式劃分為雷虎、黑豹、銀獅、金象四小隊,使嚮導群成員各自有各自的歸屬,各自得到其應有的照顧;並在民國七十二年十月初舉辦幹部訓練,十一月舉辦山展,並續由楊偉成山胞主編﹃最高峰﹄第二集出刊。

    七十三年三月底開辦登山週及嚮訓,成立編輯群,出刊最高峰第三集。


    民國七十五暑假,舉辦雪山六路會師成功,此次高山大型會師,不但融合了當時所有山胞的心,也提升了山社的登山實力與知名度,且由陳雅玲山胞主編最高峰第四集山刊。

民國七十五年十月,修訂下屆社長為選舉制 (前多為推選) ,並於六月送舊時交接;而為使山胞們能在山社有更多更長的活動時間與空間,特別在校外租設了﹁山房﹂,使山胞們又多了一個溫暖的家;再將嚮導群區分為領隊、見習領隊、嚮導三級;並新設立山難防救專組及技術專組,分別由彭祺浩及王博引山胞為第一任山難組長及技術組組長,且由許清暉山胞主編最高峰第五集出刊;在活動方面,民國七十五年十月,由當時嚮導群長吳文瑋舉辦初級嚮導訓練於大豹、赫威,七十六年五月由彭祺浩山胞創辦第一屆初級岩訓,使山社登山技術得以更精實。


    民國七十六年六月山社第一位民選社長,增設山歌教唱組,主編出刊山訊﹁登山口﹂發行,而嚮導群並由嚮導群長黃成弘山胞劃分為領隊、見習領隊、嚮導、見習嚮導四級;在七十七年春假籌辦第一屆雪訓於南湖,是年發生東東南湖山難事件,山社救援隊在二十四小時內到達現場,幾經波折後終於順利救出了東東,實乃不幸中之大幸,此次事件不僅考驗了新成立之山難組的應變能力,也考驗了山社團結與向心的凝聚。

    民國七十七年六月,特聘請會統科陳俊卿老師為登山社指導老師,使山社除原楊和炳老師的帶領外,又多了一位親切的大家長;活動上由嚮導群長鍾興文山胞協同陳俊霖山胞創辦淡專登山社第一屆有正式規模的初級嚮導訓練營,為山社嚮導之搖籃打下了基礎。


    民國七十七年十二月吳峻毅山胞接任第二十五屆社長,重新整理資料,將社內資料 (郊山部分) 依山系予以分類整理,使山社資料系統更具規模,且為服務人數愈來愈多夜二專同學,特增設夜間部執秘,並以廖邵珍山胞為第一任夜執秘;

民國七十七年十二月,原二十四屆嚮導群長鐘興文山胞,因故離職,而由彭瑞東山胞接替,彭見山社一貫的目標﹁山社百岳﹂即將完成,山社即將進入另一個轉型期,乃於七十八年春假創辦中嚮制度,作為山社日後轉型中級山探戡的起步;而當時技術組長呂聖旭山胞,經過多方奔走,終於為山社申購到五萬分之一的等高線圖,使山社日後登山得以更加安全;在技術上由方金柱山胞、呂聖旭山胞突破山社初岩的境界,率先在龍洞岩場完成繩隊攀登的技巧,並由林俊傑山胞首次試辦溯溪,山社在技術方面更是往前跨進一步;


民國七十八年暑假,由李朝旺山胞主導的七彩湖會師成功,山社擺脫過去一年的陰霾,又勇敢蓬勃的站了起來。七十八年底,吳社長將嚮導群長、山難組長、技術組長一併改為年底和社長一同交接。


    民國七十八年底,大量添購山社裝備 (包含地圖櫃之添購) ,使山社器材趨於完備;為強化嚮導群內組織健全,乃重新修訂嚮導群之晉升辦法,使嚮導、領隊晉升制度能明確運行,又購買二萬五千分之一等高線圖及無線電機,使山社登山更趨安全;另在技術組長陳振宏山胞的努力下,使岩、雪、溯溪等訓練都能順利推行,而初嚮、中嚮也不斷地進展、成熟,使參與人數激增,訓練更為確實。

 

  民國七十九年,由三專會統科林昌穎山胞接任第二十七屆社長,其任內於民國八十年寒假,完成了前屆嚮導群長吳耀甫山胞所策劃的──嘉明湖五路會師,在社內的會師記載上,嘉明湖會師首開山社冬季會師之風氣,其中包含百岳新康山及三千公尺形大山玉穗山為社內首登。同年暑假的東郡丹大橫斷與干卓萬活動相繼成功,其中間東郡丹大橫斷亦為山社首開隊伍,一舉拿下山社六顆首登山岳,於此山社完成了九十九座的高山百岳,就在此百岳即將完成之際,定於次年元旦於西巒大山一氣呵成完成百岳首登,百人齊登山頭,盛況空前,歡笑與淚水佈滿了巒大的夜空,這份榮譽是歷屆校友山胞胼手胝足共同努力所得到的。

    百岳完成之餘,山社的注意力逐移轉至南湖區域。八十年中嚮,以探查性質向南湖區域邁進,是年陶塞橫斷、大濁水南二線首開得勝,此二隊活動的成功,亦燃起了山社對南湖區域的興趣;亦為山社之實力注入一劑強心針。


  民國八十年寒假完成嘉明湖五路會師,並在暑假期間由林建德山胞首開丹大橫斷成功,完成山社第九十八岳,且由林賢麟山胞帶領之干卓萬活動,拿下山社第九十九岳﹁卓社大山﹂;如今山社百岳即將完成,我們期待在山社幹部的共同努力下,推山社於另一個時代紀元。

  八十年九月,山社新增了一位大家長──黃成弘老師 (成弘是第二十二屆山胞,曾任社內活動副社長、嚮導群長等重要幹部,他的加入也為山社注入了活血) 。而這年嚮導群之晉升考試也重新做一完整修改,這使山社領隊、嚮導實力更受到肯定,也使日後山社人才的培育有了一定制度。


   民國八十年十二月,由三專國貿科鐘瑞茂山胞接任第二十八屆社長,其任內承續了探查南湖區域的使命;八十一年中嚮,亦完成了南湖北稜、塚呂馬布、比亞毫三條路線勘查,而南湖西稜則功敗垂成。同年暑假,凝聚了所有山胞的共識,在南湖區域開出八路會師的壯舉,也為這二年的探查做了一完整的結束。

  接踵而至的問題,則是山社的登山實力,為加強山胞對山的體認,故將重心放在中級山的開發,以期藉由中級山的歷練,來提升山社的登山實力。此時,鐘社長為了落實三長的職權,經多方考量之後,將嚮導群長、山難組長、技術組長的任期改在送舊時交接,另外社務委員會也重新修改山社組織章程及山難組組織辦法。 


  為落實資料整理之完整性及方便取用,特將社內之登山資料(大山部分),予以分類;比擬郊山整理方式,依山系分門別類來整理。


  民國八十一年十二月,由三專工管科林建安山胞擔任第二十九屆社長。為使社內的登山實力再突破,承續前屆社長的任務,藉由中級山的開發,來提升山社的實力;於同年中嚮,於南湖以東的舊金洋為主,使山社對南湖區域做一更深入的了解。社務上方面,積極向學校爭取經費補助,更新社內部分的器材,如帳棚、汽化爐、岩攀主繩、坐帶等,並將山社所有等高線圖護貝加以保護,以期使用上、管理上更方便。而為了推廣登山之風氣,於三月二十九日社慶當天,舉辦全校性觀音山十路會師,雖受天候之影響,參加人數仍達百人之多。 

  鑑於山社百岳已經完成,遂將目標放至另一艱鉅使命──中央山脈大縱走。此計劃的提出,對當時山社登山實力而言,可說是一項大挑戰;在長達三十七天的長程縱走裡,除了山上、山下在默契上的配合問題外,還有人為方面的心理、生理等問題以及大自然不可抗拒的問題,都是此一活動所應考量的因素。多達百餘人次在台灣屋脊上來回的奔波,終在八月一日於南湖圈谷完成此一重任,也許該感謝老天爺賜給了我們一連的好天。


  民國八十二年十二月,由三專觀光科楊文章山胞當選三十屆社長︵現任︶。任內提出完成山刊之政見,並由吳錫芬山胞擔任總編一職。本期山刊重點,在為山社做一歷史記錄,尤其學校於八十三年九月將正式升格為學院,以期往後山社將以全新面目繼續茁壯。由於山刊停刊多年,因此,資料上搜集不易,加上支出費用龐大,工作備極艱辛,所幸有校友會的全力支持,不論精神上、經費方面以及資料的提供等等,著實令人感動。承繼去年暑假中央山脈大縱走的大活動,今年以舉辦秀姑巒山─邁向最高峰─的四路會師來推動山社前進的腳步,並希望以此來傳承下一代山胞舉辦會師活動的能力以及登山技術,也藉由此一活動的意義,讓山社再度邁向最高峰。


「淡專登山社」,這個名詞自八十二年九月份將成為一個歷史名詞,取而代之的是淡水工商管理學院的登山社。也許名稱會改變,但我們堅信傳承的心以及關愛的心將是恆久不變。而山社多年成長下所累積的資源與實力,在此也將有一番的新氣象。放眼過去,絕不能以此自滿,需要努力的地方還有太多;瞻望未來,社團體制勢必為配合學院生而有些更動,且必須闡揚學生社團自治精神並繼續推動山社發展。衷心冀望,改制學院之後的山社能廣納各方人才,群策群力使山社再創新猶,邁向最高峰。

  歷經三十年的老字號,該陳述的史事有很多,於此僅能依吾人所知之情事加以敘述。自山社二十七至三十屆間,大略可分為活動與制度上二方面來說明。活動方面:包含西巒百岳的完成、南湖八路會師、中央山脈大縱走、秀姑巒四路會師等非凡成就;制度方面:亦曾修定社內組織章程、嚮導群組織辦法、技術組組織辦法,且將山難組組織辦法予以明確;關於嚮導群晉升方式亦曾修定過。


學生社團的致命傷在於「技術人才流失得太快」,此點尤以專科學校為甚,以本社為例:三專、夜二專的山胞在校期間僅有三年,可說羽翼剛長滿就要畢業高飛了,而五專部的山胞卻又往往心性未定,待其心性稍長,又多以屆臨畢業的時間;因此在這有限的時間中,想要發展山社登山與技術的層面,更還得教導薪傳於小山胞們,使山社不致斷了棒子,所以這時間方面的急促,技術方面停留的短暫,或許也是造成山社行進步伐緩慢的原因之一。


    山社走過了四分之一世紀,從這條長河中,我們可以比較出:山社在最近幾屆是屬於較澎湃洶湧的,無論是在社務、資料

、器材、技術等各方面都有顯著的成長與進步,希望這股蓬勃的生命力能夠繼續延展,把山社推向更好的明天。.

 淡專登山社成立迄今已屆三十。    今日,淡水專校將升格為學院,在此改朝換代之際,特此重整最高峰之架構,只為保有淡專時期山社之資料的完整性。-無名譔於82年


社史補充  由五十九年到六十四年間,因為山社成員,多數由五專同學組成,成員年紀較小,加上當時社團活動,全由同學自行組合,沒有固定集會場所、辦公室,資料以及器材都由社員自行購買,並沒有所謂的社產,不論照片,地圖都保存在各人手中,以口相傳,所有的活動因為當時管制較嚴格,沒有等高線地圖,較難度的山都需要去過的人當嚮導,而且為了安全起見,在習慣上活動以過程中娛樂,團隊精神,基本常識為主,對三角點的追尋,記錄並不在意,所以在此次山社百岳首登記錄、資料,相片的收集,益加困難,尤其在我當領隊時期的活動,都帶著大隊在安全地活動 (當時隊約有三、四十人) ,另派出資深山友及嚮導攻頂,而且當時,習慣上大山活動以寒假雪地為主,登頂的機會,更不是人人可得,甚至事隔二十九年,登頂人員的記錄,也蒐集不完全,連相片也找不著。不過值得一提的倒是:雖然活動局限在北縣近郊,但卻非常頻繁,尤其在六十一年至六十三年間,幾乎每星期有活動,大致可分為秋冬、郊山。春夏露營、潛水,郊山活動中有爬岩、繩索下降之穿插,露營活動,除

了抓蝦、營火還有突擊繩索、吊橋等,特技活動,有時配合節日,還舉辦北投軍艦岩賞月、夜登觀音山、夜行淡金公路等特殊活動,平時還有舞會、幻燈片欣賞等課餘活動,校慶時器材展,露營 (校內) 烤肉,繩索下降等活動,可謂多采多姿。

PS:以上是由三位山胞撰寫的唷.楊偉成學長/東東學長及小建分段完成的.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oger222cn&aid=898857